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馬明博:犯了錯,懺悔有用嗎?

文丨馬明博

首發丨騰訊佛學

“即便過錯是別人的,業障一定是自己的。”戒嗔口中念念有詞,“唉,你說人為什麽會有那麽多的業障呢?”

我打開《普賢行願品》,找到“懺悔業障”那段經文:

複次,善男子,言懺悔業障者,菩薩自念:我於過去無始劫中,由貪嗔癡,發身口意,作諸惡業,無量無邊。若此惡業有體相者,盡虛空界不能容受。我今悉以清淨三業,遍於法界極微塵刹,一切諸佛菩薩眾前,誠心懺悔,後不複造,恆住淨戒一切功德。如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懺乃盡。而虛空界,乃至眾生煩惱不可盡故,我此懺悔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只要沒有覺醒,只要心中有貪欲、嗔恨、執著,人就會不斷地犯錯誤;過去無始劫中,我們犯過的錯誤,給他人(也是給自己)製造的煩惱,都是業障。”

“怎樣做才能消除那些業障?”

業,在佛法中,指人的行為。障,是障礙。所有不以利他為出發點的行為,都是罪業,都是心靈覺醒的障礙。

悔,是深心痛悔犯下的錯誤。懺,是發願以後不再犯同樣的錯誤。懺悔時,心的運動方向是趨向光明;造惡業時,心的運動方向是趨向無明。

懺悔改變了業的運動方向,從而成為阻斷惡業種子結果的助緣。懺悔能減輕惡業結果時產生的痛苦,佛門稱之為“消業”。

複興藏傳佛教的古印度僧人阿底峽說,他從來沒有跟罪業一同入睡。每天晚上入睡前,他都要懺悔當天的罪業。

就像戒嗔所問,怎樣做,才能消除那些業障呢?

在《觀普賢菩薩行法經》中,普賢菩薩耐心地教我們以“六根懺悔法門”進行懺悔。

佛教所說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是人類認知世界的六個途徑。如果心沒有覺照,六根會被貪、嗔、癡、慢、疑、邪見所汙染。

,是永遠不感到滿足。對治之法是知足。“知足”這種狀態很奇妙,如果你覺得不夠,永遠也不會夠;你覺得夠了,當下就夠了。

,是管不住自己的脾氣。對治之法就是忍辱。佛門講,發脾氣是本能,不發脾氣是本事。修行越高,人越沒脾氣。

,是無明,再細說就是不從因果、緣起的角度思考問題。對治之法是因果、緣起法。因為惡因會帶來惡果,所以菩薩逃避惡因,而眾生只想逃避惡果。

,是“永遠以我為中心”。對治之法是無我。為人處世,只有不再以自我為中心,才能不自私,才能“自利利他”。

,是憑什麽要相信你?對治之法是信。佛門所說的“信”,是信佛陀所說的法,比如“苦集滅道”,比如“不二”,比如“懺悔業障”……

邪見,是堅決不相信佛說的。對治之法是了解佛法。佛陀從來不強迫他人來聽法,他曾說:“我說的對不對,你試著做一下就好了。”

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各自沾染著不同的貪、嗔、癡、慢、疑、邪見的毒素。普賢菩薩的“六根懺悔法門”,教人懺悔業障,清洗六根沾染的毒素。

打個比方說,我們準備用一隻瓶子裝水喝,但這隻瓶子裝過毒藥。現在光把毒藥倒出來,還不能用,必須先清洗乾淨。我們的身體好比這樣一個瓶子,六根懺悔就是清洗。

普賢菩薩說:“一切業障海,皆從妄想生,若欲懺悔者,端坐念實相。眾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是故應至心,懺悔六情根。”

累生累劫的業障,如海水一般浩淼無邊。這些業障從哪裡來?都是心的妄想。要懺悔業障,應該靜心禪坐,如實觀照自己的心。眾多的罪業,就會像秋露、寒霜,太陽一出來,它們就消失了。要真誠地懺悔六根的業障,過有覺照的生活。

“打個比方說,我前天做了個壞事,壞事以後會有惡果。我今天做懺悔,就能把那件壞事變成好事嗎?眾生的因果,佛陀也不能代替。普賢菩薩教人六根懺悔,怎麽就能讓人免除惡報呢?這樣一來,因果豈不是不成立啦?”

我不得不佩服戒嗔思考的深度。

在過去的生命造作的惡因,今生能懺悔掉嗎?

當然不能。

如果不能,那麽懺悔還有什麽意義?

打個不恰當的比喻,把瓜子種在地裡,在土壤、水份、氣溫種種條件具足的時候,它就會生根發芽,乃至開花結果;如果你把瓜子用鍋炒一下,瓜子還是瓜子,但是再種到地裡,即便條件具足,它也無法生根發芽了。

懺悔,好比用智慧的火焰把惡業的種子炒熟,斷其所緣。懺悔,不是改變已經形成的惡因,而是改變惡因結果的緣。

說到懺悔的意義,我想到了《觀無量壽經》《大般涅槃經》記載的阿闍世王的故事。

摩竭陀國的頻婆娑羅王,是最早擁護佛陀的國王。佛經中提到的靈山道場、竹林精舍,都是他捐建的。

提婆達多是佛陀俗家堂弟、阿難的哥哥。他雖然隨佛出家修行,但在貪欲的驅使下,對佛生起了不恭之心;他甚至煽動僧團中的五百位僧人離開佛陀,另立教派。

為顯示與佛陀的主張不一樣,提婆達多要求他的僧團恪守“五事”:一、完全乞食,不接受信眾主動供養;二、隻穿從垃圾堆撿來的糞掃衣,不接受信眾供養的新衣服;三、露坐,不住在房舍裡;四、日中一食,隻吃午餐,不吃早餐;五、不食鹽和肉奶製品,佛陀允許乞食的僧人可以接受。

頻婆娑羅王的王子阿闍世,認為提婆達多所做的是真正的梵行,公開支持他。提婆達多趁機煽動阿闍世王子,“不如我們聯手行動,你做新王,我當新佛。”

在提婆達多的教唆下,阿闍世王子將父王囚禁在監牢裡,絕糧絕水的頻婆娑羅王不久就去世了。

登上王位的阿闍世還和提婆達多多次設計害佛,比如雇用神箭手放暗箭、派人埋伏在山上等佛陀走過時推落巨石、用醉象攻擊佛陀等,但這些行動均遭失敗。

不久,阿闍世王業報現前,身生毒瘡,痛苦萬分。神醫耆婆前來治療,也不見好轉。

耆婆說:“現在能救大王的,只有佛陀,沒有第二個人。”

阿闍世王搖頭說:“我也想去見佛陀,但是以前我和提婆達多做了很多對不起佛的事。”

耆婆說:“佛陀大慈大悲,怨親平等,心無憎愛,你不要疑慮。”

耆婆陪伴阿闍世王來到竹林精舍。當時,佛陀和弟子們正在坐禪。阿闍世王洗足入堂,跪在佛陀座前,“佛陀!請你明察我的心!”

佛陀睜開雙眼慈愛地說:“阿闍世王,你來得很好,我等你好久啦。”

阿闍世在佛前懺悔業障,身上的惡瘡不久就痊愈了。從此,他發願跟隨佛陀學習覺悟之道,成為佛教僧團的擁護者。

聽到這裡,戒嗔按捺不住,“你是說懺悔能治好阿闍世王的疾病,我想知道的是,像他殺害父親、設計害佛,這麽多惡業會有什麽結果?”

一天,阿闍世王想到,提婆達多因為惡業深重,下了地獄,自己害死父親,又和他一起設計害佛,這麽多的惡業,以後會不會下地獄呢?

他滿臉憂愁地來到竹林精舍,向佛陀請教。

“你造做的罪業,好比一個鐵球,把它投到水裡,能不沉到水底嗎?”佛陀問。

阿闍世王一聽,心生恐懼,不知所措。

“把這隻鐵球放到船上,它還會沉入水底嗎?阿闍世王,你造的惡業,應該在地獄中受一劫(大約12億年)之苦。你真誠懺悔罪業,發願以後不再犯同樣的錯誤,雖入地獄,但就像人用力拍球一樣,球一觸地,馬上又從地面上騰起了。”

聽了這段開示,阿闍世王的心當下清淨,他跪在佛陀座前,再次流下懺悔的眼淚。

這個故事,記載於《沙門果經》《守護國界主陀羅尼經》。

“佛法太偉大了!佛陀太慈悲了!普賢菩薩太貼心了!”戒嗔顯得很激動。

“沒錯!戒嗔,你說的都對。我覺得還應該補充一句:真誠懺悔業障太重要了。”賢友說著,他抬手抹了抹眼睛。

本文為騰訊佛學獨家原創稿件,轉載請務必聯繫授權。

關注騰訊佛學 長享智慧清流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