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為了文學,向文學以外的世界認真對話

《但取一瓢飲:寫給作家朋友的書話》這本小書裡收的185篇短文,源自2012年9月至今《文藝報》的月度專欄“新書品薦”。“新書品薦”設在《文藝報》的“書香中國”專版,按月推出,面向《文藝報》遍布全國的逾萬名固定讀者。這些讀者同時也是中國作家協會的會員,著作等身、名滿天下的大家有之,領軍一翼、前沿弄潮的闖將有之,初登文壇、躍躍欲試的新銳有之,人人都是寫書的行家,同時也是讀書的行家。論個人的書緣書事,相信我這些短文的讀者,大多數都比我要豐富得多、有趣得多。

作為一個以讀書和教書為業的所謂學院體制裡的文學愛好者,我能為作家朋友們推薦的書,最自然也最合適的是從理論和觀念的層面打量出去覺得和當下文學寫作、當下文壇風尚,尤其是其中帶些症候式傾向的現象關聯緊密,堪起某種診療或矯正作用的。而我介紹這些書的方式,相應地也就得依托著這種關聯,緊扣著這些書的“療效”或“治愈”功能,多作理性的闡發。就我自己而言,這樣的表述方式,並不是為了枯燥地羅列知識,更沒有要把自己的“主觀”成心隱藏起來的意思。相反,在每一個貌似陳述的語句中,我都誠心誠意地交待著自己對於所薦之書內容上的某一層面、某一要點或某一脈絡的“主見”。

這“主見”難免片面,但即使如此,它也是基於實實在在的閱讀、比較和甄別的一點發現。憑著這一點,一本書被從每時每刻源源不斷如浪湧潮奔般新印裝成型的書海裡識別出來,並且與跟它相關、相似的其他各種書區分開,獲得了自己朝向當下文壇、當代作家的獨特面目和獨特神采。統束在“新書品薦”總名目下的185篇短文,品也好,薦也好,出發點和歸結點都僅僅在此,也僅僅到此為止。換句話說,它們都無意或無志於評價書本身,縱然有些字句疑似評斷,其實際用意也仍指向為作家朋友薦書。

四十年彈指一揮,經過了幾番變遷的文壇和社會,為今天的作家和文學創作留出的文化空間和社會角色,以不同的來路軌跡和具體成因,導向了與三四十年前極其相似的“非學者化”的狹窄、封閉境地。表面上看,作家的專業身份、文學創作的行業特性,似乎都再度贏得了重視和認可,整個文學圈的邊界、文壇的門檻,都又顯得森嚴、清晰起來。但越是到這種時候,作家的視野、心胸和思維方式,文學創作向壁而舞或自娛自樂或顧盼自雄的狀態,也就越容易趨於流行和固化。可能這也是社會分工每逢加速細化的時代裡,各個行當、各個專業都難免遭遇的陷阱和誤區。陷於其中,溺於其誤,死路一條。超勝突圍,則生機再續、前程重啟。因為自閉於一隅,在各行各業都精細化發展的大背景下,是無異於主動出局、自尋末路的。

在一個知識爆炸、信息的產出和流通都極度過剩,並且無可遏阻的時代,文學需要面對的挑戰看似只在內部的堅守,實際上更在外部的關聯和吸納。唯有向外更主動、更廣泛、更深遠,也更審慎、更考究、更智慧的關聯和吸納,才能使文學自身的主體更強大、神氣更充盈、價值更鮮明、姿態更積極、功能更活躍。一言蔽之,新的分工帶來新的發展,也源於新的發展。文學要不落伍於時代,首先必須和發展中的其他社會分工領域的各行各業對得上話,然後更進一步,還要能夠接著它們的話茬,說出自己所能奉獻給這個時代的那些有意義、有價值、有活力的話來。

在這本隻圖從一片新書的汪洋之中舀取一瓢飲的薦書短文的小集子裡,我自知每選一本書、每寫下介紹和概述一本書的一段話時,都是抱著這種為了文學而向文學以外的世界認真對話的心態。除了與廣大作家朋友們繼續共勉,爭取在讀書閱世的道路上能更勤奮一些,或許還能立志發願做得更切實的,就是把今後各樣的寫作都錘煉得成色更足、更配得上一個嶄新而速變的時代。

(作者李林榮,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教授,本文系《但取一瓢飲:寫給作家朋友的書話》前言,有刪節,題目為編者所加。)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