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4歲內的寶寶愛打人,你管的不對才是大問題

經常有媽媽向我們抱怨自家孩子壞習慣,吃飯坐不住、愛打人、發脾氣、……不知道是孩子天性使然還是自己的教育方式出了問題。於是我們邀請美國“雙向養育”中國第一人歐陽暉老師,給我們解答孩子愛發脾氣動手打人的困惑。

這三種情景大家估計都不陌生吧

1.我女兒一周九、脾氣很暴躁、經常就是要什麽就要什麽要怎麽樣就要怎麽樣、只要不依著她就發脾氣哭鬧,甚至動手打人。

2.我兒子三歲,喜歡動手打人,小朋友碰一下他的東西,或是他不高興了,他就抬手打人。

3.我的兒子四歲了,發現他在大人沒滿足他要求時,會發脾氣打人,而且還有報復傾向。比如,他自己從高處跳下來時頭磕到椅子上了,痛的來告訴我,我說:“是你自己不小心的,忍一忍一會兒就不痛了”他於是很不開心就去把椅子狠狠地摔了幾下。

遇到孩子的這些打人現象,該怎麽辦呢?

歐陽暉老師說:孩子喜歡打人的現象,大多數都是2~4歲的孩子。可以分這個幾個步驟來應對這個問題。

第一,說理。找一個孩子輕鬆高興的機會,和孩子溝通關於不應該打小朋友的問題。例如小朋友相互碰了一下、都想玩同一個玩具等情況下,都不能通過打來解決問題。告訴他可以採用的方式,例如和小朋友說,和爸爸媽媽說,或者和幼稚園老師說。讓孩子知道,打人不對,應該采取其他方式處理矛盾。

第二,帶離。如果再出現了孩子打人的問題,就把他帶離,或者抱離玩耍的區域,帶到其他一個相對獨立、安靜的區域,例如另外一個房間,屋子外面等。帶離孩子的過程中,父母的態度應該是溫和的,態度一定不要怒氣衝衝,不要有任何對孩子的責備、批評、訓斥,更不能給孩子屁股來兩下。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可能會大哭大鬧,對你拳打腳踢,也要保持平靜的態度,只是平靜而且堅定地把孩子帶離打人的區域。

第三,平靜。帶到其他區域後,給孩子時間釋放情緒,陪著孩子,讓他哭完。這個過程不要給孩子講道理、批評,不要打斷孩子釋放情緒的過程,就是靜靜地等在一旁,可以時不時地愛撫的摸摸他,或者幫孩子擦擦眼淚。利用這段時間,您也可以想一想一會兒怎麽和孩子溝通。

第四,溝通。等到孩子完全平靜下來後,和孩子開始溝通,態度依然是溫和的。可以問孩子這樣幾個問題。“剛才發生了什麽?”、“為什麽要打別的小朋友?”、“這樣做對嗎?”、“遇到這種情況可以怎麽做?”因為以前已經和孩子談過打人不對的問題,孩子應該知道自己做錯了,也會提出其他解決和小朋友矛盾的方法。如果他說不出來,那就再教他一遍吧。知道確信孩子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也知道了應該怎麽做。

第五,協定。問孩子這樣幾個問題,“現在我們回去玩,還會大小朋友嗎?”,“能給小朋友道歉嗎?”,“如果以後再打小朋友,我們應該怎麽辦呢?”讓孩子自己思考回答這幾個問題,提出他們的建議,並就合理的建議達成協定。孩子自己提出的方案,他們更有可能去遵守。

第六,執行。帶孩子回去玩,讓孩子主動去道歉。如果孩子之後又發生大人的情況,按照協定處理。

對於在家裡愛發脾氣打人,是許多男孩子存在的問題。可以從幾個方面解決。

第一是我們對待孩子的態度不能是情緒化,例如懲罰或者訓斥,這樣他們也學會用這樣的方式處理自己的情緒。

第二是不能溺愛,需要判斷孩子的需要是否合理,對於不合理的要求,應該溫柔而堅定的予以拒絕。當然不是武斷的說不,而是首先表示對孩子需求和情緒的理解,讓他知道爸爸媽媽知道他的感受,比如說“寶寶,媽媽知道你想再吃一個冰淇淋,因為冰淇淋好吃對不對?”但是,在實質上並不去滿足他的願望。

第三是讓孩子知道人與人是有邊界的,即使他和爸爸媽媽之間也是有邊界的,他也需要尊重父母的邊界,不能隨意侵犯。這可以從許多小事上一點一滴去做。

比如家裡有三個蘋果,爸爸媽媽寶寶一人一個,寶寶喜歡吃蘋果也不能把三個據為己有,吃完自己的,如果還想吃爸爸媽媽的,一定要得到爸爸媽媽同意才行。如果發生他在家裡打人的情況,大人可以擁抱他,如果他反抗,那就保證他不會傷著自己,但是也不能讓他打,明確告訴他不能打人。等他情緒平靜了,再和他溝通。

孩子行為的改變需要一個過程,不能奢望一次就能解決問題。利用上面這個方法,通過幾次實施,一定會有效果。請記住,在整個過程中,父母的態度非常重要,不要對孩子展現厭惡、失望、責備,而要溫和、堅定、尊重。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