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孩子在公共場合哭鬧時,如何安撫卻不妥協?

前幾天,我帶兒子去兒童遊樂城,在室內兒童充氣蹦床遊戲區旁邊,看見了這樣讓人抓狂的一幕。

一個三四歲模樣的小男孩拽著媽媽的衣角說:“不嘛,我還要再玩一次!”

媽媽態度堅定地說:“不行,蹦床跳久了有危險。”

孩子見媽媽不讓步,索性躺到了地上,一邊撒潑一邊嗚咽著說:“我就要玩,我就要玩......”

孩子扯著嗓門大哭,顯然讓媽媽有點窘迫,她看著躺在地上小腿亂蹬的兒子,商量性地說:“說話要算數,這是最後一次了。”

小男孩聽媽媽這麽一說,一個鯉魚打挺,從地上麻溜地爬了起來。

這情景,是多麽熟悉。

帶孩子去商場,孩子看到玩具就拔不動腿,不答應孩子,孩子又哭又鬧還大聲嚷嚷,那麽多人盯著自己,那質疑的眼神,活像自己不是孩子的親爹媽。

帶孩子坐高鐵,事先雖然和孩子商量過,不哭不鬧做個安靜的好娃娃,無奈,孩子的臉就像六月的天,說翻臉就翻臉,一個不留神,就開始無端地哭鬧,雖然周圍的乘客都表示理解,但自己還是感覺無所適從……

這樣的窘迫事,每一個為人父母者大概都經歷過。

孩子的壞情緒總是來的那麽猝不及防。面對那個在公共場合哭鬧不止的孩子,爸爸媽媽感覺無助、羞惱、甚至憤怒,但是你越吼,孩子卻哭得更加起勁。

孩子在公共場合哭鬧 ,真的是個很棘手的問題,處理好了,母慈子孝,處理不好,雞飛狗跳。

張德芬在《遇見未知的自己》裡說:“孩子的哭鬧是屬於生命能量的一種自然流動,完全無損他們的本質。哭完鬧完,他們可以一下子又回到內在和平的喜悅境界。”

從心理學上說,哭鬧不是一件壞事,它是孩子表達負面情緒的一種方式。

當孩子在公共場合哭泣,要想有效地製止,首先要解讀孩子的情緒密碼,只有讀懂孩子哭鬧背後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孩子哭鬧,無外乎兩種原因。

一、孩子身體或者心裡不舒服

心理學家皮亞傑做過一個著名的“三山實驗”,實驗結論證明:2~7歲的孩子正處在“以自我為中心”的階段。

孩子的哭泣,有時候並沒有惡意,只是自身情緒的一個本能反應,他不會考慮到這是在家還是在公共場合,他們關注的只有自己當時的情緒。

如果孩童感覺環境給他帶來了不適感,在表達不出來的情況下,就會內化到情緒上,通過哭鬧來宣泄心理和身體上的不安全感。

在商場,超市,或者電影院、火車站等人口密集的地方,由於受周邊嘈雜環境的影響,成年人有時候都會莫名地煩躁與不安,更何況一個自控力不高的孩子呢?

所以,當你帶孩子去這些地方,如果孩子莫名煩躁,大喊大叫,或者哭鬧不止。首先要考慮孩子是不是哪裡不舒服了,可能累了、渴了、餓了等等。

這就需要家長和孩子保持一個良好溝通,耐心詢問孩子,看他是否需要幫助,而不是簡單粗暴地製止。

二、要求沒有被滿足

現代家庭多是獨生子女,一個孩子身邊圍繞著六個大人,孩子要什麽就給什麽,這讓孩子誤以為自己的一切要求都能被滿足。

再加上家長不守規則,和孩子約定好的事情,經常說變就變。久而久之,孩子用哭鬧一次又一次地試探底線,他會發現:原來只要用力哭喊,我就能吃到糖,買到新玩具。

當家長被孩子反套路後,孩子就會用這種哭鬧行為和家長死磕,直到願望達成為止。

《媽媽是超人》第二期中,馬雅舒曾經自嘲說,自己是個容易妥協的媽媽。

?

?

在菜市場裡,孩子剛吃完蛋糕,又要吃麵包。見馬雅舒不答應,孩子們就開始哭鬧,見哭喊無效,隨又改為撒嬌“媽媽,求求你了。”最終,馬雅舒妥協了,孩子們成功吃到了麵包。

“每次只要孩子哭,我的堅持心就已經掉到零下了。”

這其實是一種很可怕的現象,因為這時候,孩子的哭鬧已經演變成了一場赤裸裸的威脅。

當孩子的哭鬧帶著目的性的時候,家長就應該注意了。

面對孩子在公共場合哭鬧,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事先制定規則

為了避免和孩子在公共場合發生衝突,家長可以采取事先制定規則的辦法,即出門前和孩子做好溝通,約定好規則。

比如,去商場,買玩具只能買一個,玩具和衣服只能選擇一個;去遊樂場,一次只能選擇一個遊戲來玩等等。

規則制定好後,家長要和孩子一起遵守,學會跟孩子說“不”,拒絕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切莫因為孩子哭鬧而妥協。

孩子見你堅持,他就會內化規則,懂得尊重規則。

二、給孩子發泄情緒的太空和時間

當孩子在外邊,試圖通過發脾氣、哭鬧來引起路人注意的時候,家長的情緒一定不能被別人的看法左右,覺得面子上掛不住。

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家長要先平複自己的情緒,頂住“社交壓力”,守住自己的界限,允許孩子在自己的情緒裡待一會兒,等他平複好情緒以後,再和他講道理。

如果當時所在的場所不太能容忍孩子的哭鬧,比如圖書館,或者家長無法克服來自外界的壓力,可能會作出讓步的時候,一定要迅速抱孩子撤離現場,找個安靜的角落,讓孩子發泄壞情緒。

三、對孩子進行克制任性訓練

很多時候,孩子之所以哭鬧,是因為孩子試圖逼父母就范。

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曾經分享過自己的育兒經,她說,3-5歲的孩子在公共場合下哭泣,一般是有目的性的。這時候,家長需要對孩子的行為作出規範。

李教授說,當孩子在公共場合哭鬧,提出不合理要求的時候,家長要平複情緒,抱孩子回家,放回臥室,采取一對一的教育方式,堅持“四不要”原則:不打、不罵、不說教、不走開。

家長坐那,平靜地看著孩子鬧,等到他哭累了,給他點愛,抱抱他,弄塊濕毛巾,給孩子擦擦臉,問他:“還哭嗎,要哭接著哭。”讓孩子知道,哭鬧是沒有用的。

等到孩子情緒平複後,再和孩子交流,鼓勵他和你溝通。比如孩子要買一款家裡已經有的玩具,讓他先說兩種玩具的不同點。

玩具可以買,但要堅持“3比1”原則,三次答應一次,讓孩子明白溝通有效,但不是什麽事情都能被滿足。

李教授的做法,既給了孩子安全感,又讓孩子明白了父母的原則和底線。

四、轉移注意力

孩子哭鬧是不分場合的。公車,長途大巴車,火車,飛機等交通工具上,也經常會遇到孩子哭鬧不止的煩心事。

這時候家長就要注意了,出發前一定要把“裝備”備齊,比如安撫奶嘴、水、零食、水果、孩子喜歡的玩具和繪本等。孩子哭泣、鬧脾氣的時候,這些都可以拿來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當然,家長也可以提前下幾集孩子喜歡的卡通片,視情況給孩子看上半小時。旅途中,還要注意讓孩子適當活動,在不影響他人的情況下和孩子做個簡單的小遊戲,轉移下他的焦慮。

五、給孩子關愛

節假日,在景區、遊樂場等場所,時間久了,孩子也可能會因為人多,或者疲勞而情緒煩躁。

這時候,家長一定要及時回應,蹲下來,心平氣和地安撫孩子,告訴孩子,你理解他的心情,也能感受得到他的不安。

讓孩子知道,你在關心他,並試圖幫助他。

面對孩子哭鬧,家長一定不要采取“吼式”教育,因為你越吼,他越鬧。

愛是治愈一切不開心的良藥。

伸伸手,抱抱那個哭鬧的小孩,溫柔而堅定地告訴他,沒關係,想哭就哭吧,爸爸媽媽會一直陪著你。

孩子哭鬧時,告訴TA

我愛你,但不會事事滿足你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