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不要隻盯著分數和名次,也要經常和孩子談談理想

課上,我曾經講到了這樣一副對聯:“立志須從千載想,閑談莫過五分鐘。”

由此延展開來,臨時做了一個小調查,問問學生,有多少人在最近一兩年中,家長或者老師在和你交流的過程中,談過關於理想,關於立志的話題。

結果很讓人吃驚,全班四十多人,只有寥寥三、五人舉手。那剩下的那絕大部分學生,家長和老師都在和他們談什麽呢?學生告訴我,最經常談的話題就是下一次考試要考多少分,要考第幾名。

這個調查,既令人震驚,又讓我深受觸動。有一句古話形容古代的讀書人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現代人覺得那是書呆子所為,不值得效仿。可我們現在學生怎樣呢?真的比古代的讀書人更強嗎?

明代東林黨領袖顧憲成寫過一副有名的對聯: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聖賢書中所說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正是在引導讀書人關注家事、國事、天下事。現在的學生,則常常是埋頭於各種作業練習之中,非但窗外事不聞,聖賢書也不讀。隻關注眼前的分數和名次,未免視野太過狹隘,目光太過短淺了。

幾年前,讀到據說是作家梁曉聲的一句話,他說:

“所謂‘文化’,可以用這樣四句話來表達:植根於內心的修養,無需提醒的自覺 ,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他人著想的善良。”

讀罷,我對此說深以為然,於是在課上和學生就這句話展開了一些討論。談對文化的理解,但做人的問題。不久之後的家長會,我也就此話題和家長做了分享,並提示他們回去之後,可以和孩子從梁曉聲這句話出發展開來做更深入的交流討論。

家長會一周之後,我在班級中做調查,有多少同學的家長和他們就這句話進行了討論,結果是寥寥無幾。家長會後,絕大多數家長和孩子談的仍然是分數問題,是名次問題,而完全忽略了這句話,忽略了老師的要求。之所以忽略,或許是因為他們覺得和孩子討論這個問題沒有價值,還不如說說分數,說說名次來得實在。

難道我們真的不需要關於理想,關於立志方面的教育嗎?我們的教育太過於關注現實,太過於追求功利了,只看到眼前,而沒有看到長遠。這樣所產生的弊病,我們的祖先早已反覆論述過。

書不記,熟讀可記,義不精,細思可精,唯有志之不力,直是無著力處。——朱熹《性理精義》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雖百工技藝,未有不本於志者。……志不立,如無舵之舟,無銜之馬,漂蕩奔逸,終亦何所底乎?——王陽明《教條示龍場諸生》

立身不高一步立,如塵裡振衣,泥中濯足,如何超達?——洪應明《菜根譚》

……

這些名言莫不反覆強調立志,強調理想的重要性。用現在中學生能理解的話來說,就是“理想是水,澆出生命的苗;理想是苗,長出生命的樹;理想是樹,開出生命的花;理想是花,結出生命的果。”

《左傳》中有所謂“三不朽”之說:“太上有立德, 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

宋代的張載有著名的“橫渠四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但很遺憾,這樣讀書立志的好傳統並沒有很好地保存下來,反而是“學得文武藝,貨與帝王家”這樣功利性極強的讀書觀流傳下來並得到了進一步的強化。

有國外著名大學的招生官直言不諱地說:“中國學生聰明,勤奮,但也迷茫,功利心比較重,妨礙了他們的長遠發展。”

西諺有雲:“對於一隻盲目的船來說,所有方向的風都是逆風。”

如果隻盯著眼前,隻盯著當下,難免會視野狹隘,境界不高。腳踏實地固然沒錯,但也應該經常仰望星空。

諸葛亮說:“志當存高遠。”唯有高遠之志,才能引導人生的方向,不至於因為眼前一次兩次的考試的好與壞而患得患失,也不會在拿到大學乃至博士的畢業證之後,依然是“空心人”或者“巨嬰”。

這種高遠之志的樹立,不只是為了個體的私利,也不只是為了光宗耀祖,而是要思考人生的意義和價值,要思考來到這世界,對他人,對社會,甚至對整個人類應該留下一點兒什麽。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在1943年在《人類激勵理論》論文中提出需求層次理論。將人類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不要在培養孩子時,讓他們只是滿足於低層次的需求,還應該有更高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與自我實現的需求,在相當程度上來說,都需要高遠的理想與志向支撐,如果沒有這些支撐,只會如無頭蒼蠅一樣亂撞。

當然,樹立高遠的理想,和現實的勤奮努力並不矛盾。古人雲:“名需立而戒浮,志欲高而無妄”。也就是“立志須從千載想,閑談莫過五分鐘”之意。

立志,要拉開時空的距離,不能太切近,太切近則看不清人生的大方向。但為了這個“志”,卻需要當下踏踏實實地努力。這種努力有別於為了分數,為了名次的努力,因為有了更高遠理想的指引,人生的目標才會更明確,人生的根基才會更扎實。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