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巴黎聖母院重建民間競賽中國組合獲勝,方案實施可能性成疑

8月6日,一則消息在社交網絡裡流傳開來:由中國設計師提出的方案在一個巴黎聖母院教堂重建設計的競賽中拔得頭籌。

這讓不少中國網友欣喜:它是否意味著,被大火燒毀的巴黎聖母院屋頂將在中國設計師的智慧裡重生?

遺憾的是,儘管這個方案匠心獨運,但它能夠真正落地的可能性非常小。

首先,該競賽是由民間機構GoArchitect發起的,並非法國政府,公開資料也未顯示它獲得了任何法國官方的授權。

界面新聞查閱了GoArchitect的相關資料發現,這其實是一家注冊在美國洛杉磯的獨立出版商,而非部分中文媒體在報導時所誤稱的“法國建築設計協會”。該公司的網站記錄顯示,它成立於2018年,是一家十分年輕的公司。

其次,該項競賽在法國國內幾乎沒有影響力。界面新聞查閱了當日關於該項競賽的外文媒體報導,截至發稿時,除了幾家建築行業媒體的英文報導之外,並未看到任何法國主流媒體的報導。

不過,GoArchitect發起這項競賽的初衷,並將之命名為“人民的巴黎聖母院教堂設計競賽”(The People's Notre-Dame Cathedral Design Competition),本身就是為了呼籲法國政府對一切可能的方案采取開放姿態。

在GoArchitect為該項目發起的眾籌頁面上,描述中寫道:“從加拿大的農村到大都市上海,來自世界各地的設計師將他們的個性、願望與靈魂融入設計之中。最重要的是,它培養了一種信念,即面對悲劇的創造力是寶貴的。”

自四月份大火之後,聖母院的修複方案就引發了“路線之爭”:恢復原貌、還是加入創意性改造?

由於巴黎聖母院在法國文化和歷史中的地位,“恢復原貌”的觀點在剛開始佔據了上風。不過,在火災中倒塌的塔尖並非聖母院始建時的建築,而是建築家杜克在19世紀主持修繕時所加建。

鑒於此,法國總統馬克龍明確表態不反對用“當代建築樣式”代替倒塌的塔尖。7月17日,法國通過了一項具有爭議的重建法案。按照該法案,聖母院不必按照原樣重建。

這一消息大大鼓舞了設計師們的創造力。

在冠軍作品“巴黎心跳”中,來自中國的兩位設計師蔡澤宇、李思貝利用磁懸浮技術在塔樓設計“時間膠囊”裝置,時間膠囊上下浮動,每半個世紀打開一次——因此稱為“巴黎心跳”。此外,利用塔樓玻璃的折射,還可在內部形成玫瑰花窗。共有來自56個國家的226項方案入圍此次競賽,3萬多人參與了投票。

蔡澤宇來自杭州,先後求學於清華大學和康奈爾大學;李思貝來自北京,先後求學於北京工業大學和康奈爾大學。兩人現在都旅居於美國芝加哥,且都為著名的SOM建築設計事務所工作。

“我們相信,2019年的大火將標誌著巴黎聖母院的新紀元。”蔡澤宇和李思貝說。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