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老人帶娃的一個小動作,竟會影響寶寶的人格

潤媽有話說:

說起把屎把尿的問題,一般都會分成兩派。老人們往往認為,早點給孩子脫去紙尿褲,開始把屎把尿能讓寶寶盡早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並且還能預防紅屁股;而年輕的爸爸媽媽們則認為,過早把屎把尿不僅影響孩子的盆底肌,還會對孩子的心理產生不良影響。

看似兩派都有道理,然而,哪一派更為科學,對孩子的身心發育都更好呢?

危害孩子一生的把屎把尿

傳統的觀念不僅不科學還會從心理和生理層面危害孩子的健康。

心理影響

3歲前後,孩子進入肛欲期。弗洛伊德曾強調,父母應注意兒童大小便的訓練不宜過早、過嚴。大小便訓練過於放縱或過於嚴厲都可能影響其人格特質。

● 過於放縱的大小便訓練會形成“排放型性格”,這類人不講規則,殘忍而齷齪,具有破壞性,表現為邋遢、浪費、放肆、凶暴等;或隨意、馬虎、放縱、生活秩序混亂、不拘小節等。

● 過於嚴厲的大小便訓練會形成“便秘型性格”,這類人固執、吝嗇、死板、有強迫性潔癖,表現為過分乾淨、過分注意條理和小節、小氣、過份堅持己見等。

生理影響

● 傳統的把屎把尿不僅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在生理上的危害也不容小覷。把屎把尿的姿勢容易讓寶寶腹壓升高,推動直腸使肛門向下脫出。長期如此,寶寶便會引發脫肛的現象。

● 擔心孩子夜間尿床,可能老人還會在寶寶熟睡的時候喚醒孩子進行把屎把尿,但我們都知道,夜間寶寶的深度睡眠有助於分泌生長激素,夜間叫醒的這個動作會嚴重影響孩子睡眠品質,進而影響孩子的生長髮育。

● 不間斷重複把屎把尿的過程會讓孩子習慣於“被把”,形成反射性排便排尿,從而喪失了自己排便的意識,導致孩子出現不把不便、不尿或把時不便、不尿,放下就便、尿的怪圈裡。

● 寶寶的膀胱因總是把尿而無法充盈,促使其容量逐漸變小,久而久之,容易導致孩子尿頻,但尿量少的情況。

遵從孩子的生理節奏

何時給孩子訓練排尿、排便呢?排便訓練時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這是很多新手爸媽會遇到的問題。讓我們從3個方面來正確對待孩子的如廁訓練。

寶寶的如廁訓練

一般在寶寶18~24個月時,能夠自己分辨尿布的潮濕度,或有自主的排尿意識,且能夠獨自完成走路或坐立等動作時,父母便可以開始對寶寶進行如廁訓練了。若寶寶還不能完成以上的行為動作,家長也不必強行提前如廁訓練。

遵從寶寶的生理節奏

在西方,較多的育兒書籍推薦孩子在12個月~3周歲左右開始如廁訓練。因此,即使寶寶2歲半或者3歲時,外出或夜間仍在使用紙尿褲都屬於正常現象,家長只需遵從孩子的生理節奏。當孩子明確表達排尿要求時,才考慮逐漸停用紙尿褲也不晚。

選擇一款適合寶寶的紙尿褲

如果寶寶的小屁股總是與潮濕的表層保持接觸,肯定很容易紅PP。所以媽媽們選購紙尿褲時要注意,質地輕薄、吸水量高、材質親膚乾爽的紙尿褲才是最好。一般同樣材質和結構的嬰兒紙尿褲越薄越透氣,當然不同的紙尿褲選材也各不相同,材質選取透氣性好的,透氣孔設定合理的也會更加透氣。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