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革命者形象的時代共鳴

近期,一大批反映百年黨史、弘揚時代精神的主旋律影視作品傾情上線,開創了主旋律影視作品高質量創作、高效率傳播、高社會關注、高市場回報的新高度。分析這些作品引發集體追看乃至全民熱議的原因,很重要的一點在於從人的基本需要和生命理想出發去提煉主題、結構故事、塑造人物,使作品頗具說服力、感染力和穿透力。


遵循藝術規律,找準創作的出發點,作品才能感人至深。近期湧現的主旋律影視作品把一代代中國人在救亡圖存、民族解放道路上的苦苦追索和對豐衣足食、安居樂業的樸素嚮往深刻融入主題當中,用情感共鳴解釋信仰力量,用人性光輝點亮革命理想的康莊大道。若想讓一百年來的歷史故事感動今天的觀眾,就要勾連起今日與往昔的必然聯繫。雖然彼時的社會背景和人的思想觀念與今日有很大差異,但是人的基本情感卻是一致的。因此,主動擯棄空洞的說教和標語口號式的表述,轉而從人性出發、從人的基本需要出發來點明主題、詮釋信仰,更容易讓當下的觀眾尤其是青年人認可和接受。比如,電視劇《覺醒年代》深刻剖析了五四運動前後中國勞苦大眾的生存狀況和思想觀念,把黨的孕育和誕生根植於對國家興亡、民族解放和勞苦大眾的生存權與發展權等問題的思考和探索過程中,有力回答了為什麽要革命、為什麽要信仰馬克思主義、為什麽要建立中國共產黨的時代之問。


近期的優秀主旋律影視作品在結構故事時,還把唯物史觀、社會主義等抽象理論具象化地融入敘事當中,從細節裡找初心,融人情味入政論體,化大道理為身邊事。在電影《1921》中,偶逛遊樂場時劉仁靜對著哈哈鏡的求知欲,李達對鄰家小女孩露出的微笑,這些情節把平均年齡只有28歲的中共一大代表們刻畫得既有革命理想,又有生活意趣。電影《柳青》用一幕柳青剃掉頭髮、換上農民裝束的橋段,宣示這位人民作家對土地、對農民深沉的愛。電視劇《啊搖籃》通過醜子岡和孩子們的點滴相處,揭示革命火種賡續傳承的精神力量。電視劇《理想照耀中國》裡的每個故事都用小切口觀照大時代,在“真理的味道”“守護”“雪國的篝火”等劇集裡,信仰堅守總是和人的基本情感緊密相連。這些故事生動且真摯地告訴我們:“無產階級丟掉的只是枷鎖,獲得的卻是整個世界。”


近期的優秀主旋律影視作品在塑造人物時,力求真實自然,讓生活意趣和世俗情感與革命信仰同頻共振。無數的藝術實踐證明,很多時候征服觀眾的不是大動乾戈、大呼小叫,往往是人物的一個動作、一個眼神、一顰一笑,更能直抵人心。因此,越來越多創作者在角色塑造時,特別注意捕捉角色細微的動作、神態和語氣,用富有人情味、具有煙火氣的生活常態反映角色的精神狀態和心路歷程,點亮人物內心深處最幽微的光芒。近期許多影視作品都不約而同地表現了革命先驅、時代楷模頗為動情甚至脆弱的一面,這是符合人性基本特徵的真切表達。《光榮與夢想》開篇,毛澤東在追憶愛妻楊開慧時潸然淚下。還有《山海情》裡的李水花一角,僅用一個笑中帶淚的表情就迅速俘獲了觀眾。短短數秒的情感釋放,訴說了貧瘠土地給她帶來的苦澀和委屈,也訴說了她對外面世界的嚮往和對擺脫貧困的渴望,這一幕充分喚起了觀眾的同理心和共情力。


總之,主旋律影視作品要從人的全面發展出發,以小見大、見微知著,用人性的光輝點亮信仰的起點、生活的動力和革命的理由,把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和人民群眾的意趣情懷深深鐫刻在影視作品中。唯有如此,主旋律影視作品才能夠真正打動並持久佔據觀眾的心。(作者:楊洪濤,系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教授,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光明日報》(2021年07月22日 15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