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名醫朱丹溪,僅僅兩味葯,就能緩解食管炎、胃炎、消化性潰瘍

在金元四大家中,朱丹溪絕對一個響噹噹的人物,他創立的「滋陰學派」在當時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即便在當代也有它的獨特性。朱丹溪在臨床治病方面也是頗有特色,用藥處方更是超凡脫俗。朱丹溪在用藥時頗為講究,只要能夠葯達病所,葯不在多,能少用一味就少一味,絕不堆砌。比如一個調理肝火犯胃證的千古名方,一共就兩味葯而已,極其精鍊。

而這個治療肝火犯胃證的方子,就是左金丸。《湯頭歌訣》曾這樣記載,「左金連茱六一丸,肝火犯胃吐吞酸」。一般在臨床上,肝火犯胃也是比較常見的,常以嘔吐吞酸、脅痛口苦、舌紅苔黃、脈弦數為辨證要點。而這個左金丸剛好對證,而且作用強大。現代研究也表明,左金丸可用於食管炎、胃炎、消化性潰瘍等疾病辨證屬於肝火犯胃的患者。

?那麼,左金丸究竟是由哪些藥物組成的呢?按照《丹溪心法》的記載,左金丸由黃連六兩、吳茱萸一兩組成。製作方法為將上面的兩味葯研為細末,泛水為丸,或者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用50丸(大約5~6g),用白湯送下。

左金丸僅僅兩味葯,為什麼會有這麼奇妙的作用?我們來看看它的配伍究竟有什麼不同之處?全方以黃連為君葯,主要作用有兩點,一是清心火、瀉肝火,按照中醫「實則瀉其子」的方法,瀉心火能幫助肝火得清,這樣就不會致使肝火橫逆犯胃;二是清胃熱,降胃火可以降胃氣。以吳茱萸為臣葯,辛苦而溫,歸肝、脾、胃、腎經,既可以降逆止嘔,又能遏製黃連的苦寒,還能引領君葯入肝經。這樣兩味葯組合在一起,辛開苦降,寒熱並用,「瀉火而不涼遏,溫通而不助熱」,可以使肝火得清,胃氣得降。

雖然說左金丸就僅僅兩味葯而已,但是在臨床使用時,如果遇到一些兼證,依然也要進行加減化裁。比如說,吞酸證加重的,可以酌情加入烏賊骨、瓦楞子等葯來製酸止痛;如果是脅痛較重的,可以加四逆散或者金鈴子散,這樣可以增加疏肝理氣的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這兩味葯的比例一般是6:1,還有就是辨證屬於脾胃虛寒的,不宜使用左金丸。

對於左金丸的奧秘,清代名醫汪昂認為,全方用「黃連瀉心清火為君,使火不克金,金能製木,則肝平矣;吳茱萸辛熱,能入厥陰肝,行氣解鬱,又能引熱下行,故以為反佐。一寒一熱,寒者正治,熱者從治」。但對於這種解釋,現代名醫秦伯未認為不妥,「方中黃連入心,吳茱萸入肝,黃連的用量六倍於吳萸,故方解多作實則瀉其子,並以吳茱萸為反佐葯。我認為肝火證很少用溫葯反佐,黃連和吳茱萸歸經不同,也很難這樣解釋」。

但秦伯未在《謙齋醫學講稿》中又繼續補充道,「從效果研究,以吞酸嘈雜最為明顯,其主要作用應在於胃。黃連本能苦降和胃,吳茱萸亦散胃氣鬱結,類似瀉心湯的辛苦合用。故吞酸而兼有痰濕粘涎的,酌加吳茱萸用量,效果更捷」。所以,在臨床使用時,劑量也是可以酌情加減化裁的。

【本文由「金蘭中醫學社」新媒體獨家出品,圖片來源於網路,作者金蘭,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