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稱霸全球的日本製造企業為何紛紛撤離中國?

他們的共同點是——落伍了。

文 / 華商韜略 張凌雲

又一家日企要撤離深圳。

1

近日,關於日企愛普生將要撤離中國的傳言四起。

對此,愛普生中國官網發布聲明澄清:

一、 撤離深圳,並不是撤離中國;

二、 撤離深圳的只是手錶製造公司,將於2021年3月底停產關閉,但對印表機等其他在華業務並無影響。

愛普生稱,一直將中國視為最重要的地區之一,會一如既往地鞏固和加強在中國的各項業務發展,將更好的產品與服務帶給中國消費者。

作為世界500強,愛普生1998年便在中國設立了全資子公司——愛普生(中國)有限公司,在中國市場深耕多年,生產和銷售網絡遍布全國。

據日本媒體消息,此次撤離的愛普生精工(深圳)有限公司是因為“受人力成本高漲以及環境基準趨嚴影響”,才不得不放棄深圳,之後會將生產線轉移至日本、泰國等地區。

據悉,去年日本高端手錶市場上揚,愛普生斥資2.3億美元在日本建立了大型工廠,生產能力直接擴大了3倍,將主要投產盈利空間更大的高檔手錶。

與此同時,2018年中國鍾表行業卻整體表現低迷。

或許正是這個原因,愛普生對產品線進行了調整,關閉了深圳的低價產品生產線。

2

未來,愛普生是否會撤離中國,不好定論。

不過,近年來,許多日本老牌企業似乎遭遇魔咒一般,在中國市場普遍表現不佳,離開中國的不在少數。

2017年,尼康宣布關閉位於無錫的中國生產子公司,裁員3000人;2018年,奧林巴斯也關閉了深圳工廠,宣布撤離中國。

這兩家電子巨頭離開的原因很相似,都是因為智能手機的普及導致數位相機市場規模急速縮小。當時,尼康無錫工廠的開工率只有30%,完全無法支持工廠的持續運營。如此困境之下,只得壯士斷腕,敗退中國。

這樣的頹勢也出現在日本曾引以為豪的電視機市場上。

2013年,東芝宣布停止中國生產業務,僅留下銷售業務,兩年後又稱將逐步推出海外市場,回歸本土;2015年,松下也關閉了位於濟南的中國工廠,這也是它在中國的最後一家彩色電視業工廠。

日子不好過的還有日本車企。

2018年8月,鈴木宣布正式放棄中國市場。作為最早入華的日本車企之一,為中國消費者帶來了許多經典車型,但卻在中國汽車市場日益壯大的時候,沒能推出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只得黯淡退場。

回顧這些離開中國的日企,不難發現,他們的共同點是——落伍了。

3

曾有人將日企的離開歸因於,中國勞動力不再低廉,故而紛紛轉戰東南亞。

據日本貿易振興機構的數據顯示,2012年,日本對中國的投資金額為134億美元,對東盟四國的投資為約64億美元,而到了2017年,日本對東盟的投資飆升到220億美元,而對中國的投資則驟降至96億美元。這五年裡,東南亞市場的日本員工數量也增長了32%,而中國的日本員工人數下降了16%。

但東南亞市場真的是好去處嗎?

日企紛紛湧向東南亞,反而出現了大批工廠倒閉的現象。

東南亞的人工成本費並不低,以柬埔寨為例,2017年最低工資已經從40美元漲到了153美元;而且員工受教育程度偏低,無法勝任一些技術工作,加深了企業與員工之間的矛盾;加之東南亞整體經濟環境和基礎設施的落後,相應地也增加了企業成本。

並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能成為下一個“世界工廠”。

反觀中國,不僅成長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2018年突破90兆元人民幣,穩居世界第二;而且正在進行產業轉型升級,逐步淘汰一些低端落後的產業,向科技高新產業進行重點傾斜。

可以理解日企為了降低成本而撤離中國,但是如果一味地關注成本,而忽視了中國轉型的巨大機遇,對企業而言,將是巨大的損失。

在全球化不斷緊密的當下,只有創新轉型,才能在中國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上生存下去。

否則,只有接受被淘汰的命運。

參考資料:

《又一日本巨頭撤離中國!眾多日企“折戟”,都是因為這條定律?》金十數據

《部分日企撤出中國 好比“新陳代謝”》鳳凰周刊

——END——

圖片均來自網絡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