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腳臭就是腳氣嗎?腳氣和腳臭有什麼關係?

這麼熱的天,鞋子悶悶、襪子黏黏。最害怕就是去別人家裡做客鞋一脫,那味道真的是非常尷尬了。今天,為腳氣的朋友支點兒招。


腳氣是什麼?

大家說的香港腳、腳氣其實都是真菌感染引起的足癬,其皮膚損害往往是先單側(即單腳)發生,數周或數月後才感染到對側。足癬主要累及足趾間、足蹠、足跟和足側緣。因病情發展或搔抓,可出現糜爛、滲液,甚或細菌感染,出現膿皰等。

為什麼會有腳氣?

腳氣之所以如此常見,是由於它會傳染。它可以通過共用浴具、拖鞋等途徑傳播,在拖鞋混穿的家庭裡,有時會出現「一人得病,全家腳癢」的情況。如果置之不理,時間長了,也有可能蔓延到趾甲上,形成甲癬;假如不注意衛生,摳完腳不洗手,它也可以蔓延到手上,變成手癬;假如將襪子與其他衣物一起混洗而沒有加入衣物消毒劑,它也可以通過紡織品進而播散到身體的其他地方,造成股癬、體癬等症。


腳氣的分類

腳氣分為很多種,殊不知一個小小的腳氣如不及時就診、不合理用藥,也會導致嚴重後果。可能引發細菌感染,蔓延至小腿,甚至整個下肢。

腳氣分為三種:水皰鱗屑型、角化過度型和浸漬糜爛型。水皰鱗屑型多發生在夏季,表現為趾間、足緣、足底出現米粒大小,深在性水皰,疏散或成群分布,皰壁較厚,內容清澈,不易破裂,相互融合形成多房性水皰,撕去皰壁,可見蜂窩狀基底及鮮紅色糜爛面,劇烈瘙癢。角化過度型的癥狀是足蹠、足緣、足跟部皮膚角質增厚、粗糙、脫屑,鱗屑成片狀或小點狀,反覆脫落。一般無瘙癢,有皸裂時疼痛明顯。這一類型大家往往會忽視,認為只是一個簡單的脫皮,自行應用一些潤膚膏一類無效果才去就診。而浸漬糜爛型腳氣主要表現為局部表皮角質層浸軟發白。由於走動時不斷摩擦表皮脫落,露出鮮紅色糜爛面;嚴重者趾縫間、趾腹與足底交界處皮膚均可累及,瘙癢劇烈,多發於第3、4、5趾縫間,常見於多汗者。


腳氣不單純只是腳臭,腳臭又稱足部異味,多由手足多汗症引起。

青春期的生理性手足多汗症:與其他部位的汗腺相比,手足部位的汗腺不僅更為豐富,而且更易受性激素、交感神經等因素的影響。對於青春期少年來說,由於第二性特徵的發育,性激素大幅升高,而升高的性激素會使汗腺長期處於一個高分泌的狀態,這種類型的足部異味通常能在青春期結束後逐步地自行緩解。

去除足部異味只需要勤清潔即可,洗去皮膚表面過多的雜菌,就能不讓它們分解出異味來。

但由真菌感染導致的腳氣並不是疑難雜症,關鍵是要針對不同類型選擇不同的劑型的抗真菌類產品。

要防治複發就要堅持以下步驟:

1.要注意清潔,勤換襪子;

2.換洗的鞋襪要經常在陽光下暴曬;

3.自己盆子、毛巾、拖鞋自己用;

4.少穿不透氣的鞋;

5.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情緒穩定;

6.不抓不撓,防止二次感染。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