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殘忍該死”,他們是被誤會的耍猴人

諸位看官大家好,我是李不知。

歡迎來到《你不知道的秘事&秘境》第四期。

今天的秘事,將走進一群特殊的藝人——耍猴人。

關於耍猴人的回憶,還是在很小的時候了。

那時候我跟奶奶上街,看見一大堆人圍著,正中央就是耍猴人和他的猴子。只見耍猴人拿著皮鞭一臉凶相,而猴兒懼於淫威只得賣力表演。旁邊觀眾被憨態可掬的猴兒逗得哈哈大笑,而一到耍猴人拿出碗來討賞就全都一哄而散。

當時覺得猴子著實可憐,而耍猴人實在可恨至極。只希望能有人上前把耍猴人狠狠打一頓,給猴子們“討個公道”。

後來,新聞上屢見耍猴人被警察刑拘、被人人喊打。逐漸的街上幾乎再也看不到他們的身影了,我也忘記了當年的義憤填膺。

卻從未想過,世上那麽多好出路,為何他們偏要做這別人心中“殘忍該死”的耍猴人?

一人一擔一猴, 走南闖北,遊刃江湖,嬉笑怒罵,樂滿九州。”許多90年之前出生人可能都還對猴戲有印象。

過去人們把相聲、京劇、耍猴當做是下九流,社會地位很低,要想混口飯吃,那就得有“平地摳餅,對面拿賊”的本事,如今相聲和京劇都能登上大雅之堂了,唯獨耍猴人還在江湖漂泊,四海為家,經常被人們誤會成要飯的。

/大部分看猴戲的人都是看個熱鬧,偶爾有人給賞錢,也是一角兩角

在中國民間,全國多半的耍猴人都是來自河南新野,就是諸葛亮火燒新野的地方,這裡也被人們稱為耍猴的發源地,有意思的是在乾隆十九年的《新野縣志》上人們找到了吳承恩任新野縣知縣的記載。

/縣裡眾多猴戲藝人出門前都要來祭拜猴王

上世紀八十年代,新野全縣有約一萬猴戲藝人。2009年,新野猴藝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現在,全縣只剩下四百多耍猴藝人。成為非遺,並沒有讓新野猴戲更興盛。相反,猴戲藝人經常踩到法律紅線。

猴戲究竟是傳承還是陋習?通過《中國國家地理》的攝影師馬巨集傑在《最後的耍猴人》所拍攝的細節,或許我們可以一窺一二。

/圖為馬巨集傑與耍猴人的猴

整整12年的時間,馬巨集傑跟隨耍猴人楊林貴一起在全國四處遊走,同吃同住,只為還原底層傳統民間藝人和民間技藝的真實命運。

/楊林貴牽著猴子去趕集

/趕路的時候,猴子不願意走了,老楊就將它們背在背上。

耍猴藝人將一隻生猴訓練成藝猴,最短也需要一年時間,一個動作更是要反覆練上幾個月,才能記住。“不聽話的時候就嚇唬,不能真打。脾氣越暴躁的猴子其實越聰明,要有耐心和它們慢慢磨。說我們虐待動物的,其實有些斷章取義,它們就像我們自己的孩子,打壞了誰捨得。”

/村裡的耍猴人走門串戶時經常帶著自家的猴子。

猴鞭啪啪響,猴子全力“反抗”,一個扔石頭,一個抓人臉,一個奪鞭子,引得全場觀眾鼓掌叫好,這正是表演氣氛的最高潮。老藝人心裡都明了,默契的馴養關係之下,鞭子既不會打在猴子身上,猴子也不會用力抓撓人臉,逢場作戲,完美配合,靈性的生物將一切演繹的恰到好處。

學耍猴的必須是男孩兒,他們從小跟著司機,按照規矩三六九往外走,每逢初三、初六、初九是耍猴人離家外出謀生的好日子,最多的時候能有一百多人同時出去。說到走也是一個問題,過去動物是絕對不能上車的,也是為了省錢,扒火車就成了耍猴人的必備技能,但是時常也有被火車碾死的。

/耍猴人經常頂著2.7萬伏的高壓線扒車,造成的傷亡事故時有發生。

河南是天下中原,這裡的鐵路多,幾乎全國各大城市都能到,耍猴人一般會選擇鐵路換線的地方上車,因為這裡的火車開的最慢,過往的車也多。耍猴人看那個車容易扒就扒那個。

江湖規矩,車廂裡的東西一概不能碰,就這樣新野的耍猴人隨著不知終點的火車散開在了全國各地。

/每次過山洞時產生的倒抽風,都會把被窩和身上的熱氣抽得乾乾淨淨,讓人感到異常寒冷。

耍猴人懂規矩。若是有幾個同行扒上了同一輛火車,他們也不會去問別人的目的地是那兒,因為這是行內規矩,最多的也就是到站說一聲”我先下去了“,因為誰都想去一個沒有耍猴的地方,搶一口”鮮活兒“。

/這是楊林貴他們第20次過安康車站。以前年年都會被抓住,這是他們第一次安然無事。

若是湊巧碰到同去一個地方的同行,也不必在意,行內話叫”碰挑“,自古人心難測,猴心也是如此,找個地方露上兩手,各家把各家猴子的本事亮出來,識趣的那個自然也就去別的地方了,這是代價最小的解決方式。

碰挑這詞很形象,因為耍猴人也是有個挑子的,頭箱裝的是猴子表演的服裝、道具、面具等,二箱子裝的是自己的物品雜物,但是無論是左肩換右肩,還是右肩換左肩,頭箱都要在前頭,這是耍猴人的行規,頭箱是招牌,猴子比人重要。

郭德綱常說”無君子不養藝人“,這句話不僅是在相聲行業,在耍猴中也是如此,耍猴人所有節目都表演完了,該收賞錢了,往往都是一哄而散,有的旁人看了會有些許的尷尬,也許會扔上幾個鋼鏰兒,但是耍猴人不會為此而怨恨,只是收拾好挑子,算計著時間奔往下一個城市的廟會。

/“人猴打架”最受歡迎,也是觀眾容易和耍猴人發生衝突的一個節目。

耍猴一月掙多少錢? 運氣好一月不過兩千多。城市裡猴子吃的水果,一個甜瓜都要兩三元錢,每隻猴子一個月就要吃掉三四百元。

/在一處建築工地外圍,楊林貴他們用塑料布搭建了一個窩棚,作為臨時的家。

收入微薄,流浪的耍猴人捨不得住賓館。一般是在戶外搭窩或者找個要拆遷的破房子住。但無論如何,按照老輩子的規矩,猴子跟我們同桌吃飯,第一碗飯都是先盛給猴子,用來犒勞它們。

/午飯後,楊林貴和一隻猴子躺在一塊水泥板上睡著了,另兩隻猴子坐著打盹兒。

出門在外的耍猴人,人猴平安才是最重要的,在耍猴行當裡也有著很多的暗語,也就是平時我們所說的“黑話”,按照江湖規矩耍猴人不能說“豺狼虎豹”四個字,因為這些對猴子來說都是凶物,是不吉利的。

/每到一處,楊林貴總是被趕來趕去。

/在“賓館”裡,楊林貴看著窗外的燈火說:只要猴子沒事,人沒事,這一路就算是順利的。

和人類一樣,猴子也常會感冒發燒,從小就要打疫苗,成年後,還要提防它們因爭執打架造成的傷口。養隻猴子並不比人少費心。

/到了三伏天,每天清晨和傍晚時,老楊都會帶著猴子去洗澡。

“它們是靈性的。你看母猴疼小猴,如果小猴死了,母親會一直把它抱在懷裡,直到白骨也不撒手。你對它好,它們也會像家人一樣的信任你,回報你。

/小猴沒了媽媽,耍猴人的妻子用自己的母乳餵養小猴。

一隻猴子的壽命是20—30年,從小奶猴到給“退休”的藝猴養老送終,藝人和藝猴是有友情的。楊林貴的老猴死了。他找來一件自己的毛衣,把老猴包好,裝入編織袋中,獨自一人出門,到自家地裡挖了個坑,把老猴埋了。他說:“耍猴人都不想讓猴子死在自己前面,那場面太讓人傷心了。”

不止猴會老,人也會老。新野縣現存的猴戲藝人大多已經是五六十歲的年紀,二三十歲的年輕人非常少見,年輕些的耍猴人會選擇住在二三十塊的小旅館裡。耍猴實在太苦,吃飯大部分是掛面,耍猴人希望他們的孩子以後乾點有前途的職業。現在學耍猴的孩子幾乎沒有了。

/楊林貴在五畜娘娘前磕了45個響頭,兒子楊松則給自己許願,希望不再耍猴賣藝,能找個好工作。

在耍猴人的家裡,猴兒就是家裡的一份子。他們對動物們的態度,或許比現在很多養著寵物,想摸的時候摸一下,覺得煩就關起來的“愛寵人士”,要好得多。

家裡女兒和家裡的猴子成了最好的朋友,小猴子騎在女孩兒的身上咬著她的耳朵。

熟睡中的小猴子躺在小男孩胸膛上,在被子裡露個頭,一隻細小的黑毛手掌擱在孩子臉蛋上。

村裡的耍猴人都喜歡在茶裡加上冰糖,猴子也喜歡喝這樣的茶水。

狗跟猴子乾架,吃虧的總是狗。狗要是欺負了猴子,猴子就會在院子裡叫個不停,直到主人把狗揍一頓,它才會罷休,滿意地鑽到主人懷裡撒嬌。時間長了,家裡的狗都明白,它們不能欺負猴子。

返家途中,火車路過武當山,楊林貴他們和猴子一起看風景。

春節,楊林貴帶著兒子去上墳,還牽上了家裡一隻3 歲的猴子。

現在楊林貴老了,乾不動了。因為《最後的耍猴人》這本書,小有名氣的他還參演了電影《鐵猴子傳奇》,並得到了一萬元酬勞。“我們耍猴,有人管吃管住還給錢,簡直是共產主義社會!

老楊現在成了景區聘請的馴養司機,但並沒有忘記那段走南闖北的歲月,他仍會不時翻看老照片,並囑咐3歲的孫子樂樂不要弄壞。“我得將來給樂樂看看,讓他知道爺爺當年所受的苦。”

他記得,當年在湖北,一個穿著得體的公務員對他說:“你乾點什麽不好,非要乾這下三流的事。”楊林貴回答:“我想當官,我知道我不會當,但是我肯定不會當貪官。”

還有一天在景德鎮,一個16歲的女孩看完猴戲,對他說:“老爺爺,你這一生給多少人帶來了快樂啊!”楊林貴聽後,那天一路上都很開心。

但並不是所有的耍猴人都像楊林貴一樣順利,2014年7月10日,村裡四個耍猴人在黑龍江牡丹江市街頭耍猴時被抓,多方周折被放出時,得知一同被扣留的猴子中一隻已經死亡。工作人員從冰櫃裡拿出凍得僵硬的猴子屍體,鮑風山抱著猴頭痛哭不已。

鮑風山說,這隻猴子阿丹和他相伴多年,像自己的孩子一樣。演猴戲賺的錢,先後供養出了家裡的兩個大學生。

就像未及深入了解前,大部分人對耍猴人的印象或許都是“殘忍該死”。出於正義,很多時候我們輕易地對自己不認可的事情口誅筆伐。

事物都有兩面,眼之所見,並非全部。最基礎的善良我認為是:沒有親身經歷、就不輕易成見。

文至末尾,由此猴想到彼猴,比如,那前些時候成為全網笑料的某晚年猴王。

編輯 / 包大人 圖片 / 馬巨集傑《最後的耍猴人》

— END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