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龍丹妮:忽視粉絲的罵聲是不對的,逢投訴必回

新京報訊(記者 楊暢)剛過去的2018年,《偶像練習生》《創造101》的火爆,捧紅了蔡徐坤、楊超越為首的一批新晉偶像,造成國內流量番位大洗牌。同時,NINE PERCENT、火箭少女101組合的橫空出世,讓很多人定義這一年為“偶像元年”。但隨之而來的是,因為這些偶像團體後續發展規劃的不確定性和混亂,也帶來不少質疑聲,對這些偶像及其團體能走多遠持懷疑態度。

新京報記者專訪曾製作過《超級女聲》《快樂男聲》《明日之子》等綜藝節目,李宇春、華晨宇、毛不易等偶像背後的推手龍丹妮。龍丹妮堅定地認為:偶像永遠有市場,但競爭更激烈了。目前,偶像產業的每個環節都不專業,既是提供了很多機會的“好事兒”,又是巨大挑戰。

火箭少女是目前國內最火的女性偶像團體。

變化 自媒體時代產業更蓬勃

新京報:從最初接觸偶像產業到現在,在你眼中,這個產業經歷了哪些變化?

龍丹妮:我覺得沒有本質變化,只是技術推動了偶像產業的發展。最早我們通過看電視劇、電影,或者看春晚來發掘偶像,到2000年初,從真人秀中湧現了一批偶像,而真人秀的最原點是像《超級女聲》這樣的項目。從2005年到今天,短短十餘年之間,你可以看到,現在已經完全不是傳統媒體的天下了。我們今天看到的所謂的流量、偶像,基本99%來自移動互聯網,所以我覺得,本質上對偶像的理解、崇拜,從來沒有改變,改變的是技術。自媒體的時代更加可能造就這個產業的蓬勃,比如說十個億的市場,可能變成了一百個億的市場。這個情況更加督促我們,其實不是市場更好了,而是競爭更激烈了,那怎麽用專業的方法去面對接下來的這個市場?才是我們要思考的。

寒冬 別說寒不寒做好基本東西

新京報:近兩年對於偶像的挖掘培養有哪些操作流程上的轉變?

龍丹妮:我覺得現階段需要的是逐步實現這個產業中每個環節的專業化。比如說找人。我們公司關於找人有一本法典,怎麽找?找到以後該做什麽?有一二三四五條法則。之後的訓練、出道,又有不同的法典。接著出道完,第四步,就是產品的研發再更新,因為不可能說一夜爆紅之後就不做了,我們做任何一個產品都需要它能夠延續至少十年。但是我從創業到今天,最大的感觸就是我發現幾乎每一個“眼”都是空的,每個環節都不夠專業。我覺得這可能是好事兒,還有這麽多機會,但又是巨大的挑戰,因為你做不好,肯定有別人做。很多人都在說這個產業是不是寒冬,我倒是認為,先別說寒不寒,我們連自己最基本的東西還沒有做好。如果把基礎打好了,就有可能生存,生存沒有那麽難。

音樂 偶像80%應出身音樂

新京報:從“超女”、“快男”到“明日之子”,你的藝人培養路徑為什麽始終圍繞著“音樂”?

龍丹妮:音樂是我們公司的DNA。如果我們不做音樂了,那談什麽潮流文化?根本談都不要談了。只有音樂能將全世界的年輕人無障礙地連接起來。真正的偶像,80%,應該誕生於原創型音樂偶像。為什麽?因為音樂是最能表達真實態度的載體,電影明星更多的是表演別人,但偶像的意義是給年輕人帶來對這個世界的態度,對這個時代的思考。通過什麽呢,只有通過自己的創作,通過自己創作的音樂。

唱衰音樂行業的聲音一直沒有停過,但移動互聯網和移動支付正在改變年輕人的購買習慣,音樂可見到、可分享、可售賣的時代已經來了。

出圈 圈層偶像可能不想出圈

新京報:你曾經提過現今更多的是圈層偶像。但現在有很多人在討論出圈的重要性。

龍丹妮:第一,圈層偶像是很真實的存在,因為確實隨著技術的發展,使得某一圈層的人能夠聚集在一起;第二,新型的售賣方式使他們在這個圈層能夠生存。所以我覺得他們不在乎要不要做大眾偶像,因為可能做大眾偶像需要切割某一部分他們不想去掉的東西,但這並不代表他能不能出圈,這不是他能左右的。有的人可能願意出圈的原因是在於更紅,更賺錢,那是另外一個邏輯。

龍丹妮的偶像製造

從天娛到哇唧唧哇,從李宇春、華晨宇到毛不易、蔡維澤,過去十年裡,龍丹妮一直是中國娛樂行業最富聲望的偶像締造者之一。如今,在帶領創業公司橫衝直撞的路上,她有感而發:“不管是不是行業裡多麽牛的老大,也不管算不算資深人士,我覺得我永遠就是一個新人的狀態。專業、勤奮、節儉、創新、勇於挑戰,我們要做的,就是這些東西。”

龍丹妮。哇唧唧哇供圖

從業寶典 “偶像永遠有市場”

2006年,因工作需要,龍丹妮從湖南經視調入湖南衛視。在這個時間節點之前,她監製或製作的各類綜藝——大型真人秀《完美假期》、選秀節目《絕對男人》、整容綜藝《天使愛美麗》等均開創了國內同類型節目的先河。但直到接手偶像節目之後,她才真正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我確定的是,我特別喜歡做年輕人的節目。因為我感受到每一次節目,只要你給到大眾想看到的東西,就會有市場在,有用戶在。人人都要有一個心理投射,人人心中都需要偶像。”

龍丹妮並不避諱提及自己的“商人”和“創業者”角色。面對年輕人的偶像文化和綜藝市場環境的巨大改變,2017年,她從電視體制中走入互聯網大潮,與老搭檔馬昊共同創立“哇唧唧哇”,尋求與年輕人的偶像文化共振的新方式。

哇唧唧哇的公司定位,是一家服務於12歲到22歲以女性為主的用戶群體的偶像公司,而總裁龍丹妮在其中的角色,其實更像一個“產品經理”——她希望自己能夠打磨好每一個偶像文化產品,完成從發掘、培養、研發,到衍生、回收的整個產業閉環。

面對輿論 “要隨時隨地更新用戶投訴”

從2017年4月創業至今,龍丹妮已經帶領哇唧唧哇聯合影片平台經手了《明日之子》1、2兩季的製作以及火箭少女101的運營工作。當提及當下在管理工作中還有哪些困惑時,龍丹妮爽朗地笑了起來,“哪些?全是困惑!”她坦言自己危機感十足,在她眼中,每一天都像是創業的第一天,都一樣如履薄冰,戰戰兢兢,“所以如果說有什麽難,我認為每一天都是難的,從火箭少女101的每一個孩子的每一件服裝,每一個配飾,到每一個節目,每一個音樂,我都會非常緊張。不能說好像業績還行,公司賺了錢,就無所謂了,因為哪怕一分一秒的放鬆,就可能有別人從你後麵包抄你。”

除了同行的壓力,來自觀眾的反饋,也是龍丹妮面對的巨大難點,“我們經常被罵上熱搜、被粉絲撕,這就是因為用戶對你做的產品不滿意,今天我的偶像怎麽穿得不好看?團歌裡,她怎麽多唱了一句,她怎麽少唱了一句?是我們沒有極致專業化,我們沒有對我們做的產品每一個細節精耕細作,這就是我最大的感受。”

新京報:如你所說,在現階段,當出現一些來自粉絲相對負面的情緒或評價時,你怎麽面對和處理?

龍丹妮:我跟我員工開大會時說過,每一個粉絲都是你的用戶。以後我們的每一個內容,我都希望能夠建立用戶的售後體系,逢用戶投訴,必回應。不管你能不能做到,你要回應他。如果你老是忽視他們,我覺得這是不對的。也許第一次一百條裡面有99條是在罵你,你們要每天更新查看,這個數據是不是在往下走,98、97、96、95。這個事兒就是苦活累活,但是一定要真誠面對他們,我覺得這是唯一的解決辦法。我現在跟我們所有的員工說,你們不要總以為自己是甲方,藝人在你手上,你很厲害嗎?不是,被投訴,這是你們最大的問題,最大的甲方是你們要服務的所有的這些用戶。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第一、不斷把我們的內容進階做好;第二、不斷做好進階完的用戶體驗;第三、隨時隨地更新用戶的投訴和反饋。

新京報:公司旗下的藝人、偶像的音樂作品,都需要你親自把關嗎?

龍丹妮:也不會都需要,大部分我都會聽一下,為什麽呢?我希望在創業的初級階段,大家需要統一一個審美標準。我們對一個產品的定性和認知,絕對不是單純從個人喜好出發,而是從這個產品未來在投放到市場上,可能會被理解的角度出發的,但這裡面也要尊重創作者本人的初衷。所以在這個階段,公司大部分出去的內容,我肯定是要參與的。我希望未來會成立一個內容的標準團隊,說白了就是產品研發部門,現在只是由我來掛帥長官而已。

新京報:在你看來,什麽才能算是真正的潮流文化?傳播潮流文化的意義是什麽?

龍丹妮:真正的潮流文化還是在於骨子裡對音樂,對文化、對藝術、對時尚的理解。但我們自己都很難說清楚,誰在引領潮流文化。所以我們只能做一件事兒,就是創造一個平台,讓我們有流量的歌手、讓年輕的藝術家,或者時尚的設計師、或者是樂隊,把他們聚在這裡。那麽也許,我們會探索到一些潮流文化的思考和變化。

新京報記者 楊暢 編輯 佟娜 校對 趙琳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