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給寶寶去醫院掏耳朵花掉5000塊!不掏耳屎的後果這麼嚴重?

周末去閨蜜家,她拿著棉花棒,正起氣喘籲籲的追著寶寶,準備給孩子掏耳朵,被我製止了。我問她乾嘛非要強迫孩子掏耳朵,她說她被條之前一發生的新聞嚇了一跳:

5歲男孩從不掏耳屎

最後不得不通過全麻手術,才掏乾淨!

看到這條新聞的媽媽估計都被會嚇一跳吧,肯定心裡也在犯嘀咕,掏不掏耳屎竟然這麼嚴重?

看見寶寶有耳屎怎麼辦、掏不掏、怎麼掏、應該注意哪些…今天咱就來討論一下「耳屎的真相」,希望能給有顧慮的媽媽解答一些疑問。

↓↓↓

今天的文章你將看到

耳屎到底有啥用?

乾耳屎、濕耳屎還有區別?

到底要不要給寶寶掏耳屎?處理不當危害大

平時做好這幾件小事,就能避免大麻煩

出現這幾種狀況,一定要及時去醫院

播放GIF

耳屎到底有啥用?

耳屎雖然屬「屎科」,可它真的是個好東西哦。

耳屎的學名叫耵聹,由外耳道內壁的皮膚腺體分泌、同時混有灰塵、皮屑等而成。

作為耳朵的天然清潔劑,耳屎不僅可以粘附汙垢並減緩細菌的生長,還能阻擋汙垢,灰塵和其他顆粒進入耳道,過濾和緩衝聲波,從而保護鼓膜。不僅如此,還有潤滑耳道的作用,不讓耳朵感到乾澀。如果沒有它,灰塵、異物、細菌等就會長驅直入,從而引發外耳道感染,刺激或傷害鼓膜。

乾耳屎、濕耳屎還有區別?

不知道媽媽們有沒有注意到,我們平時自己掏耳朵的時候,經常能掏出兩種耳屎:屑狀的乾耳屎、泥狀的濕耳屎。

我們中國人乾耳屎較多,也有一部分人是濕耳屎。濕耳屎一般跟遺傳有關,但這並不是一種病,當然跟很多老人說的「上火」也是沒關係的。

所以如果寶寶是濕耳屎,媽媽們不用擔心,這是正常情況。

有的媽媽可能覺得:濕耳屎,油油膩膩的好噁心啊~

但是小編要在這裡為濕耳屎正名明:比起乾乾的耳屎,濕耳屎對於耳道的潤滑保濕更好,耳屎黏性更高,也可以更好地黏住不慎進入耳道的灰塵和水滴。

總之,一句話,不管是濕耳屎,還是乾耳屎,只要能保護耳朵的,都是好耳屎。

寶寶耳屎要不要掏處理不當危害大

看到娃的耳屎,能心不躁手不癢的老媽子不多。

「看,那麼大一坨,就粘在那兒……」

淡定淡定,請一定忍住,千!萬!別!亂!摳!

一個動圖告訴你

為什麼不能瞎給寶寶掏耳屎

↓↓↓

播放GIF

從上面的動圖來看,耳屎確實被掏出了一部分,但掏耳屎的動作也把裡層的耳屎推進了更深的耳道中,讓耳屎被堵得更深

一般來說,寶寶的耳屎會自己脫落,根本不需要額外去掏。而且寶寶的耳道相對於成人來說更狹窄更短一些,貿然用硬物懟進去,很容易劃傷耳道或者鼓膜,引起外耳道炎

關於這個問題,著名兒科專家張思萊奶奶在《科學育兒全典》裡也說過:


小兒分泌的耳屎並不多,且乾燥呈片狀,可以隨著孩子的運動、說話、吃飯、打哈欠時自行脫落。小兒皮膚嬌嫩,掏耳朵很容易把皮膚劃傷,尤其使用不清潔的工具時,細菌就會趁機進入引起感染;如果不慎刺激或刺傷鼓膜,會造成更嚴重的後果。

所以,媽媽們管住自己的手,可別再用手指、棉花棒、挖耳杓,給寶寶粗暴的掏耳朵了!

平時做好這幾件小事,就能避免大麻煩

除了那些自行脫落的耳屎,平時媽媽們也要注意給寶寶進行耳道清潔。平時的清潔到位了,也能幫助避免耳屎堵塞。

洗完澡——用棉花棒把外耳道的水擦乾淨

寶寶洗完澡,擦乾身體的同時,也別忘了擦一下耳朵,這時清理是相對省事的。先用乾紗布巾擦乾耳朵背後和耳廓上的水,再用棉花棒清理耳廓的邊邊角角,以及肉眼看得到的耳孔部位

耳朵背後、耳溝——最容易忽略的地方

一些小寶寶在吃奶時,有時奶水會流向耳後、耳溝,因此這些部位不要忘記清潔,每次吃完奶或洗臉時,用蘸濕的紗布巾輕輕擦拭耳朵背後和耳溝。

這些地方如果不清潔,時間一長就可能有堆積的奶垢,滋生細菌,甚至感染。

耳孔——隻清潔看得到的地方

如果發現寶寶的耳孔粘著耳屎,可以將寶寶的臉朝向一側,一隻手輕壓寶寶的額頭以免寶寶亂動,另一隻手用嬰兒專用棉花棒,輕輕清潔耳孔附近肉眼看得到的地方,不要把棉花棒伸到深處耳道。

拿棉花棒要靠近前端,容易控制動作。如果每次清潔耳朵時,寶寶都不配合,不妨等寶寶睡著時再清理。一定不要用成人耳杓給寶寶清理耳屎,耳道深處的耳屎應該到醫院請醫生幫忙取出。

出現這幾種狀況,一定要及時去醫院

那,看見寶寶有耳屎,就放任不管嗎?

倒也不是。

一般來說,耳屎會隨著孩子運動、打噴嚏等動作自行脫落。但有些娃耳屎分泌特別旺盛,又排不出來,就容易出問題了。輕則影響聽力,嚴重的還會導致感染,想想都麻煩。

所以當寶寶有下面幾個表現時,最好還是儘快帶寶寶去醫院。

不會說話的小寶寶可能這樣:

  • 對聲音不是很敏感,尤其是柔和的聲音

  • 總是揉耳朵或者揪耳朵,又哭又鬧

  • 從耳朵裡掉出一些跟平時不一樣的耳屎

會說話的大寶寶可能會這樣表達:

  • 感覺耳朵堵堵的,總用手摳

  • 突然一邊或兩邊耳朵聽不清,過一會又恢復了,這種情況循環反覆

  • 總說自己耳朵疼

這些表現說明寶寶很可能是耳屎堆積太多,造成了堵塞,媽媽一定不要自己動手給寶寶掏。耳洞深處的清潔,還是交給耳鼻咽喉科醫生處理吧。

醫生會用窺耳鏡檢查寶寶的耳內情況,確診為耳屎堵塞後,再根據耳屎的具體情況針對性治療。

所以呀,媽媽們在給寶寶做好洗澡刷牙這些日常護理之外,耳朵也別忘了檢查哦。不然像開頭新聞裡的那個寶寶一樣,耳屎塞得太滿,甚至耳道發炎,那折騰起來就比較麻煩了,寶寶也遭罪。

當然如果你家孩子的耳道比較窄,加上日常耳屎分泌又旺盛,容易被耳屎堵住。那麼,每3個月左右去醫院清理也是有必要的,防範於未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