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特冷門:有一種畫面叫歪脖樹下好淒涼啊

在電影裡,樹下常被用來描繪浪漫。

有些電影,甚至只聽片名就能感受到這份浪漫——《山楂樹之戀》《橄欖樹下的情人》和《榆樹下的欲望》等,雖然有些內容其實無關浪漫。

愛情電影總會讓兩個人在樹下約會,若是一個人那就是在營造孤獨了。

《野梨樹》中這場戲就是“歪脖樹下好淒涼”的典型,鏡頭以極其凝練的畫面,勾畫出一幅蕭瑟蒼涼的景色。

你根本不需要了解人物與劇情,就能感受到這種氣氛。

當年曾有“枯藤老樹昏鴉”,短短六字已經寫出一派淒涼與暗淡。

這樣的景致,也深受歷代畫家特別是文人畫家的喜愛,西方畫家也樂於以此情境作畫,枯藤老樹與思想境界自然契合,產生創作源泉。

這樣的畫面,在電影裡很普遍。本屆金馬參展短片《七十》,就有一棵出現多次的枯樹,勘景師一定立了大功。

老人看著樹下自己操持的“葬禮”,一片蒼涼,烘托出老人的淒苦。因由枯藤老樹,感到深秋歲暮:聯想到自己的境遇。

入圍本屆平遙影展“中國新生代單元”的影片《之子於歸》,也有這樣一場戲。主角夜路走累,癱倒在一棵大樹下,表現出一派毫無生機的景象。樹雖枝繁葉茂、人也是活物,卻沒有為畫面帶來生氣,反而更增添了頹廢的氣氛,這與人物的動作和天色不無關係。

單看畫面,觀眾雖然不了解這個人物,也無法看到她的面部表情,但縱觀畫面整體與人物的動作,可以大致才想到她的表情,說明人的困頓落魄,含蓄地烘托出人的哀愁。

電影中孤立著的一棵樹,往往都是帶有隱喻的。

在《處女泉》中,農場主在復仇前還要上山砍枝,以供沐浴時將身體洗淨。

而他對待那棵樹苗卻是要連根拔起,這個漫長的場景打破了人們的預期。這棵孤零零的樹隱喻著什麽?樹的生長和連根拔起又意味著什麽?這樣一場戲為原本相當簡單的故事賦予了妙不可言的隱喻。

《犧牲》中也有關於枯樹的隱喻,亞歷山大和兒子在荒野上種下了一棵枯樹。

片中另一象徵——波提切利名畫《三博士朝聖》也有一棵枝繁葉茂的樹,代表著堅定的信仰。片尾的枯樹,則是亞歷山大留給困境中的一絲希望,借孩子之口提出了永恆的問題。

在奧尼爾戲劇《榆樹下的欲望》改編的電影版中,有著許多含蓄的暗喻,用太陽代表著父親的新媳婦;用榆樹來指代故去的母親,有一種陰魂不散的感覺,始終注視著兒子完成自己的夙願。

樹在很多電影中都是孤獨者的老朋友,是最可靠的傾訴者,會聆聽你的傾訴,不會有所抱怨。

《花樣年華》有句台詞:“如果你有一個秘密,可以對著一個洞去訴說,然後將洞封起來,這個秘密就永遠地留在了這個洞裡。”電影結尾,周慕雲對著樹洞說了一段話,電影結束。 樹洞成了可以埋葬秘密的地方,觀眾也不會知曉這個秘密。

《不可饒恕》開頭,老牛仔家是一片剪影效果,夕陽下的大樹格外壯美,他在門前的空地埋葬愛妻,我懷疑這幕場景可能有參考《獵人之夜》之嫌。

第二個場面接近尾聲,在夕陽下的墓碑前,老牛仔摘下帽子,應該是在請求妻子的寬恕並告別。因為第三張圖,晾曬的衣服已經收走。

這些電影中的枯樹時而枝條遒勁,時而構圖凌厲,常以怪異、扭曲的姿態,滋長在懸崖峭壁或山河湖海間,孤獨的矗立著,仿佛是一種永恆。枯樹下人與樹的關係,可以看成是畫面上的點與線。

枯樹既能表現孤獨,也會表現等待(當然也是孤獨的另一種方式)。

在《亂世佳人》中,斯佳麗在樹下等待永遠沒有結尾的結尾。不是所有的幸福都會原地等待,除了懷有一顆忐忑的心在這這兒等待白瑞德,看來什麽都做不成了。

與之前兩人站在樹下的畫面形成了鮮明的反差:

在《愛有來生》中,一個站在樹下苦等五十年的鬼僧,也選擇將樹作為等待愛人的棲息地。就連《我的野蠻女友》這樣的輕鬆愛情喜劇,也要用如果之後還愛著對方,那麽就到約定的那棵樹下見面這樣的結局。

樹下孤獨的人,還有另一種結果就是吊頸,或自殺或他殺。歪脖樹之所以有名,是因為崇禎皇帝在景山的歪脖樹下自縊而死而得名。樹下的死亡,代表的往往是一種罪孽、冤屈、懦弱或不負責任的表現。

比如在《櫻桃的滋味》中,老人給主人公巴迪講述了自己的故事:當年因為某些倒霉事,跑到一棵櫻桃樹下,想在樹下結束自己的性命,在爬到樹上系繩時隨手摘了幾顆櫻桃送進嘴裡。幾個放學回家的孩子發現了他,要求他幫他們摘些櫻桃。櫻桃的滋味和孩子的讚揚讓他懷念起人生的種種美好滋味,打消了赴死的念頭。

這些都是樹下的故事,發生在樹上,結果就全然不同了。看《怦然心動》那段,少男少女坐在粗壯的枝條上,一個“成長”的主題就帶了出來,這是一幅有聽覺和有溫度的畫面,我們好像能聽到樹上蟬兒鳴鳴叫,感受到樹下乘涼搖撲扇。

讓我們看看其他用樹下表現淒涼的電影還有哪些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