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蒙娜麗莎神奇凝視的神話終被揭穿:並沒有凝視觀看畫作的人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過這樣一種疑惑,在看一些人物畫像的時候,不管是哪個角度,他都是一直看著你的?在科學中,這種現象稱作聽“蒙娜麗莎效應”,它指的是一種印象,即在影像中所描繪的人的眼睛似乎跟隨著觀眾在圖片前移動。聽起來有些毛骨悚然,但在最近,兩位來自比勒費爾德大學卓越認知互動技術(CITEC)的研究人員揭示了這背後的奧秘。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揭開“蒙娜麗莎效應”這一科學傳說的正是萊昂納多·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的名畫《蒙娜麗莎的微笑》。在實驗過程中,《蒙娜麗莎的微笑》並沒有出現“蒙娜麗莎效應”。這兩名研究人員將他們的研究結果發表在了科學期刊“第一知覺”上。

格諾特·霍斯特曼教授說:“人們非常擅長於判斷自己是否被別人看待。知覺心理學在20世紀60年代就證明了這一點。”霍斯特曼博士是比勒費爾德大學心理學系和CITEC的神經認知心理學研究小組成員,他專攻眼球運動和注意力,是這項新研究的兩位作者之一。

對於蒙娜麗莎效應,他解釋道:“人們可以感覺到他們被從照片和繪畫中看到——如果被描繪的人直視前方,也就是以0度的凝視角度。”“稍微側視一下,你可能仍然會覺得自己在被注視著。這感覺就像是那個被描繪的人在看你的耳朵,與正常觀看距離大約5度。但隨著角度的增加,你不會有被人看的感覺。”

“奇怪的是,我們不需要站在影像的正前方,就能給人一種被注視的印象——即使影像中的人直視前方,”社會認知系統研究小組的成員塞巴斯蒂安·洛思博士進一步解釋了這種現象。“如果我們站在影像的左邊或右邊,或與影像保持不同的距離,就會產生這種印象。”“‘被注視’的強烈感覺正是蒙娜麗莎效應。”

洛思在研究與機器人和化身的交流時,反覆遇到“蒙娜麗莎效應”這個詞,這個詞是根據16世紀著名的油畫《蒙娜麗莎的微笑》衍生的。“這種影響本身是不可否認和可以證明的,”洛思說。“但在所有的畫作中,《蒙娜麗莎的微笑》並沒有給我們留下這樣的印象。”

為了驗證這一觀察結果,霍斯特曼和洛思讓24名研究人員在電腦螢幕上觀察蒙娜麗莎,並評估她凝視的方向。參與者坐在顯示器前,一個簡單的折疊尺放置在他們和螢幕之間數段距離。參與者指出蒙娜麗莎的目光在哪裡與尺子相遇。

為了測試蒙娜麗莎的面部特徵是否會影響觀眾對她凝視的感知,研究人員使用了15個不同的部分——從她的整個頭部開始到只有她的眼睛和鼻子,每幅影像按隨機順序顯示三次。在會議的中途,研究人員還改變了標尺與顯示器之間的距離。霍斯特曼和洛思通過這種方式收集了2000多份評估結果-幾乎每一個測量結果都表明,蒙納的目光不是筆直的,而是在觀眾的右手邊。更具體地說,凝視角度平均為15.4度,”格諾特·霍斯特曼說。“因此,很明顯“蒙娜麗莎效應”這個詞只是用詞不當而已。它說明了人們渴望被人注視,並成為別人的注意力中心的強烈願望——與某人相關,即使你根本不認識那個人。”

在設計輔助系統或電腦遊戲的虛擬角色或角色時,凝視方向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塞巴斯蒂安·洛思說:“例如,在虛擬環境中與化身交流時,凝視可以增進我們對化身的理解。”“通過他們的眼睛注視,虛擬代理可以表達它的注意力,它可以指向與任務相關或將相關的對象——就像人類一樣。”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