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科院院士:中國將於2020年首探火星 探測生命信息

原標題:中科院院士:中國將於2020年首探火星,探測生命信息、探討移民前景

21世紀經濟報導 21財經APP 夏旭田,繳翼飛 日照報導

7月5日-7日,2019軟體定義衛星高峰論壇在山東日照召開。在論壇現場,21世紀經濟報導從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自遠處獲悉,中國將於2020年探測火星,通過火星衛星、火星著陸器、火星車天地聯合探測火星,目前火星車已經做好。

火星探測的首要科學問題是在探測火星上的生命活動信息,期待在此領域有所突破;其次是火星磁層、電離層與大氣層的探測與環境科學等本體科學研究;其三是探討火星的長期改造與今後建立人類第二個棲息地的前景。

論壇上,歐陽自遠介紹,中國明年將要探測火星,人類探測火星已有45次,但成功的只有18次,成功率只有40%。

“為什麽呢?火星探測不是說你想什麽時候發射就發射。每隔26個月才有一次機會。你丟了這個機會,對不起,兩年零兩個月以後才能再發射一次,否則到不了火星。”

歐陽自遠介紹,地球繞著太陽轉一圈是365天,而火星繞著太陽轉一圈大概是687天。“有時候地球在太陽的這邊,火星在太陽的那邊,你根本到不了火星。所以一定要趕上某一個關鍵的時候,也就是地球跟火星存在一定夾角的時候,在地球上發射探測器才可以,而飛到火星軌道上,至少要飛將近七個月左右。”

他介紹,此次中國探測火星,“將有一個火星的衛星繞著火星飛,還有一個火星的著陸器,以及一個火星車。這三件東西實現天地聯合探測火星,火星車已經做好了。”

在火星上做什麽呢?大家最關心的是,火星有沒有生命?歐陽自遠稱,火星探測的首要科學問題是期望在探測火星生命活動信息上有所突破。這包括現在生命的信息,過去是否存在過生命,火星生命生存的條件和環境,生命起源和地外生命探索。

其二是為火星本體科學積累資料。包括火星磁層、電離層與大氣層的探測與環境科學;火星地形地貌特徵與分區;火星表面物質組成與分布,地質特徵與構造區劃;火星內部結構、成分、內稟磁場探測;火星與比較行星學,火星的起源與演化,太陽系起源與演化。

其三是,探討火星的長期改造與今後建立人類第二個棲息地的前景。其總目標是為人類社會的持續發展服務。

“科學家擔心人類未來的命運,因為我們地球受到太多的自然威脅,再加上人類自身的一些行為,未來很可能把地球破壞得不能夠宜居了。所以我們一定要在太陽系裡面找一個對象,探討能否把它變成第二個地球,讓人類能夠大量的遷居到上面去。目前看,唯一可能的一個天體就是火星。”

歐陽自遠介紹,火星表面有很多古河床,證明火星以前是有河流的。火星的北部是一個大海洋。

他表示,然而,現在火星表面一滴水都沒有,火星表面的鹽湖幹了以後只剩下了鹽。中國要探明整個火星地下水的分布。

火星研究的重要問題是火星的脫水機制:火星上的水是流失了?還是凍結後埋藏於地下?他表示,以往的觀測和理論研究表明太陽風與火星大氣的相互作用只能造成其表面30%水含量流失(McKay and Stoker,1989)。

歐陽自遠稱,現在還沒有找到任何(火星)生命存在的證據。如今國際上開會,大家對火星最大的理想是改造火星,對人類而言,要好好保留自己的物種。科學的任務是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未來創造更多可能。

他表示,“人類通過幾個世紀的卓越努力,會將火星這顆貧瘠的行星改造成一個擁有蔚藍色天空、綠色平原、藍色湖泊和生態環境友好的新世界(7.270, -0.02, -0.27%),地球-火星將成為人類社會持續發展的姐妹共同體。”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