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清代的文人墨客在扇子上寄予了怎樣的文化內涵?

“團扇團扇,美人病來遮面。玉顏憔悴三年,誰複商量管弦?弦管弦管,春草昭陽路斷。”清朝如花似玉的女子,手持絲絹團扇,搖曳去暑。在外出時,略用團扇遮一下烈日驕陽,或在遇到外男時,以扇子遮面,含羞帶怯,這是怎樣的一種旖旎?似乎團扇專為女子所定製,於是女人和團扇便不再分開。

在清朝,團扇是女性的專用之物。團扇又稱宮扇、紈扇,其出現遠早於折扇,因其形狀如月,暗含中國人圓滿之意,自然很受人推崇。清朝團扇扇面多用半透明的材料製成,呈現出輕盈飄緲的感覺。

立夏未至,內務府就送來了新的扇子。宮內妃嬪雖一年四季手中多執宮扇,但隨著時節變化,扇子的形狀、扇面上的花樣、扇柄的材質也多會有一些變化。

宮扇一般式樣多為上寬下窄,扇柄也多用和田暖玉、羊脂玉、翡翠等珍貴材料加工製成,有些還會在扇柄上雕刻鴛鴦、如意等吉祥花樣。這樣的宮扇多用於帝後、妃嬪把玩,已經失去了實用的意義。

雍正年間,曾有浙江官吏給皇帝上貢一把宮扇。請擅書畫者,用墨在扇面上做出一副玉堂富貴圖。整個扇面並不大,但扇面上卻是雕梁畫棟,院內裝飾著奇石流水,有小童於石榴樹下蹣跚學步。周圍婆子或手持茶壺立於一旁,或小心跟著小童,唯恐其跌倒磕碰。院落另一邊有一人於廊下,焚香飲茶。雖不曾標一言富貴,但其文房清宮、庭院格局,無一不彰顯此府邸的富貴。

在民間,團扇也深得內室喜愛,清朝詩詞中多有反映。

“醉來扶上桃笙,熟羅扇子涼輕。一霎荷塘過雨,明朝便是秋聲”,“記否輕紈小扇,又幾番涼熱”借扇子刻畫出少女種種情態或愁思,可見扇子的功能已大為擴展。納蘭容若曾雲:“人生若隻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可見畫扇子的確是一件極有情調的事兒了。

清朝畫扇並不只是簡單的用筆墨在扇面上繪畫寫字,一些女子的團扇上也多繡著吉祥富貴、海棠花鳥等。

扇子有時還被寄予豐實的文化內涵,清人有與折扇上題詩作畫贈送友人的習俗,表喻友情別意,還有文人在扇子上做扇聯、扇謎等。

一日,袁枚行至天台山,有和尚撞鍾擊鼓,見袁枚來,請他進寺院禮佛。但袁枚素來並不信佛,又不好意思直接拒絕和尚,煩擾之際,心生一策。他從懷袖中取出一折扇,隨後用筆墨在扇面上題詩一首:“逢僧我必揖,見佛我不拜。拜佛佛無知,揖僧僧現在。”並將此詩展現給眾僧觀看。

除了在扇上書畫,女子也常會在團扇上繡一些花鳥蟲草做裝飾。

清朝一些歌舞百戲中,也常用扇子做道具。閨中女子多用小畫扇,欲語還羞。文人雅士多用折扇,張張合合,自是一番風流。販夫走卒腰插一把大菖蒲扇,象徵其社會地位。不同的人拿著不同質地的扇子,不同質地的扇子在不同的場合匹配於不同的用法:胸罩武肚僧道領,書口役袖媒上肩。事關大體,扇錯了風都屬於僭越,一絲一毫錯不得。

清朝一些文學作品中,也常有扇子的影子,《紅樓夢》裡,扇子出鏡率尤其高。石呆子因幾把名貴的古扇,被賈赦盯上吃了官司弄到身首異地;襲人趕著去送扇子,才在沁芳橋上被犯癡的寶哥哥當成黛玉吐出一段濃情蜜意;撒嬌弄癡的晴雯也多虧撕了幾把扇子,方才破涕為笑轉嗔為喜;寶釵借扇機以雙敲。

清朝還出現了以扇為媒的扇戲,如《桃花扇》《沉香扇》《芭蕉扇》,在清朝某些地方有親友互贈扇子的習俗。

扇子還常出現在皇家的儀仗裡,龍旌鳳翣、雉羽夔頭,頗為壯觀。

至於尋常農民,大多數用蒲扇,雍正《耕織圖》中,他本人自扮的老農也不例外。高級官僚流行雕翎扇,貴重的有值紋銀百兩的。

無論折扇、還是團扇,都是在使用這個本質上的進步,是對生活之美的發現。它們經過被遺忘的歲月後被重新拾起,也已脫離其生風的本意,而是變成某種完全情緒化或文化的東西。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