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案例分享 | 讓笑都笑不出聲的寶寶開口說話

播放GIF

當我接到鮑教授電話的時候,有點驚訝,如果沒有重要的事,教授一般是不會打電話給我的。教授說:「今天門診來了個孩子,特別可憐,1歲3個月了,還不會說話,父母沒什麼文化,家庭經濟條件也不太好,我讓他們去找你訓練,你看看怎麼多幫幫他們。」

第二天,一對父母抱著個小男孩來找我,很普通的一對父母,不善言談,我問一句,她答一句:她說35歲生的寶寶,足月生的。寶寶取名牛牛,就是希望他像小牛一樣健壯,牛牛1歲多時,她發現寶寶一直不會出聲,笑也不出聲,於是帶牛牛去看醫生,結果醫生的話讓她瞬間崩潰,醫生說:「你的孩子智力發育有問題,落後太多了,今後長大了,能乾點苦力活就不錯了。」孩子的成長,是一家人的希望。他們不相信自己的孩子是傻子,於是到處打聽,,最終找到鮑教授,找到了寶籃貝貝。

我看著眼前這個1歲3個月的小男孩,會到處走,也只是會走了符合這個年齡段的運動發育標準,除此之外,不會說話,不會模仿,不會指認父母,智力僅相當於八九個月的寶寶。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分析寶寶落後的原因

通過與家人聊天,我知道平時牛牛都是老人帶著,與孩子說話很少,父母也不善言談,這是導致孩子不會說話的主要原因;其次,牛牛不會模仿,這會導致教給他的很多東西,他學不會;第三,牛牛不會笑,笑不出聲,說明不會用氣息,而不會用氣息,說話就很難;第四,牛牛沒有說話的慾望。

分析出原因,那麼我就該著手一步步進行訓練啦!

讓寶寶進步,從改變家長開始

牛牛主要由家中老人帶著,不善於和孩子交流,語言環境不太好,父母平時忙,和牛牛說話也不多,這是造成牛牛不會說話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學語言的過程中,家庭乾預必不可少,只有先教會家長,才能讓孩子進步。因此,我每次上課時,都讓家長看著,幫助家長快速成長。課後,特別的叮囑家長,牛牛除了上課,平時在家也要多練習,和孩子說說經常能用到的詞語,見到什麼說什麼,比如燈、樹、花、蘋果等等。幫寶寶做什麼事情時,也要邊說邊做,比如牛牛要喝奶,給牛牛換紙尿褲,牛牛穿靯子等等。

寶寶每天上課的時間很短,在家的時間更長,如果教會家長,家長陪伴時反覆教寶寶,寶寶會學得非常快。我並不會拒絕家長看著我教,我們的目標是一樣的,都是為了孩子儘快趕上來,促進孩子的語言發展,讓他成為一個正常成長的孩子。

會模仿,才能有質的飛躍

一般來說,一個8、9個月的小孩,當我說拜拜應該是有反應的,但牛牛沒有。他不明白意思,也不會模仿,不會模仿的孩子,很多都教不了,也學不會。如何教會他呢?從最簡單的開始吧!第一次課,我教寶寶的是拍手,牛牛坐在小椅子上,我坐在他面前,我先拍手,動作幅度大一些,誇張一些,我一邊做一邊慢慢說:拍拍手,拍拍手,拍拍手。牛牛看著,沒有任何反應,獃獃的看著我。我雙手拿過他的手,口中說著拍拍手,手中握著他的胳膊拍手,讓他理解語言與動作之間的聯繫。就這樣一節課,練習的就是拍手,隨後幾天,我們不僅拍手,也拍臉、拍腿、拍肩膀、跺腳等等,讓寶寶學習語言,並練習各種動作。

一個星期之後,牛牛基本上學會模仿了,有了模仿為基礎,再教他變得更容易了。

呼吸調節差,怎麼開口說?

孩子一般在6、7個月就會咿咿呀呀,但牛牛卻一點兒聲音都沒有,就連抓癢癢都不會笑出聲。不會出聲,說明不會用氣息,這該怎麼辦?我想到了小氣笛,吹小氣笛是鍛鍊氣息的非常好的工具,我原以為牛牛能吹最簡單的一號氣笛,我吹笛子,然後給牛牛一個,讓他吹,結牛牛根本不會出氣,放在嘴邊,就是吹不出聲,試了幾次,牛牛都不會。又一個難題擺在面前。我想,人靠嘴和鼻子出氣,可以嘗試捏住孩子的鼻子,使其吹響氣笛,不妨試試。我捏住他的鼻子,把氣笛放在他口中,但牛牛只是張開了嘴呼吸,並沒有吹響氣笛。好吧,不會吹,我還是讓他感受一下氣流吧,我拿過他的小手,往他的手背上吹氣,往他的脖子上吹氣,增加他的感知,也讓他向我手上吹氣,值得高興的是,幾次下來,牛牛會吹氣了,再遞給他氣笛,他竟然能吹出聲了。

會吹氣後,寶寶學習說話就會變得容易多了。

沒有說話慾望,如何激發?

接觸過多次我發現,牛牛每次有需要,只是用手指,不說話,家長猜透了他的心思,一看動作立馬就滿足他。過分的依賴手勢,讓孩子很難發聲,所以我要加強牛牛說話動機的培養,從最容易的表示需求的發音開始,除此之外,還需改變家長過分滿足的習慣。

訓練了這麼久,牛牛已經能發出聲音了,只差給他一個說話的機會。我知道牛牛最喜歡有柄的撥浪鼓,我把撥浪鼓放到一個他能看到,卻不能拿到的地方。當他想要撥浪鼓時,除了需要指著,還需要發出聲音才能給。開始的時候,指著撥浪鼓能發出「嗯、嗯」的聲音,慢慢的到「拿拿」,牛牛每天都在進步,我欣喜不已。

在寶籃貝貝訓練的第20天,牛牛第一次叫了媽媽,當時牛牛媽媽忍不住流淚了,這聲媽媽讓她等得太久了,這聲媽媽也讓她看到了希望。牛牛此時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能很好的說單字或疊音, 如「爸爸」、「拿」、「玩」、「要」等等都能說了,並可以開始念卡片,雖說不清楚,但是已經有說話動機了,此時,他的語言能力已能達到1歲寶寶的水準。

牛牛由初來訓練評估為發育遲緩2-1階段,機能性操作階段無語言,經過一個月的康復訓練很快突破3-1階段,進步3個階段,離開時可以學說「我-要-球」。看著他的進步,真是開心,特別有成就感。

由於家庭原因,牛牛並未在寶籃繼續訓練,牛牛媽媽臨走時說,牛牛在寶籃訓練的一個月,能有如此大的變化,真的很感謝您,我們回家後也會繼續堅持。

一個孩子最終能練成什麼樣,取決於家庭的配合、家長的心態以及家長堅持,堅持到最後,孩子會帶給你不一樣的驚喜!對於發育落後的孩子,不是因為有了希望才堅持,而是因為堅持才有了希望。

訓練師愛心提示:

家長一定要配合,在課上學的內容,回到家中要反覆練習,寶寶才能進步明顯。在寶寶剛開始學習說話的階段,家長最好能用簡單的詞反覆教寶寶,而不是長句子一口氣說下來,比如,對寶寶可以說「蘋果,拿拿。」而不要說成「給我拿一個蘋果」。寶寶的語言是隨著辭彙的增多,逐漸進步的。

口述:李建穎 采寫:熊莉

李建穎

寶籃貝貝特殊教育部金牌訓練師,北京師範大學教育技術專業畢業,從事康復訓練工作10餘年。獲得了Beckman口肌國際認證,香港OPT口部肌肉定位治療一級二級證書,全國貝利嬰幼兒發展量表評定認證,兒童心裡行為發育評估證書(ASQ),台灣感覺統合專業認證(KSIA),兒童認知康復技術證書,全國言語語言障礙吞咽困難證書,全國兒童言語-語言障礙規範化評價治療證書。

擅長:各種言語(語言)障礙及口肌評估,制定有效的康復訓練方案,也掌握ABA、PCI、TEACCH、PRT等國際先進教學方法。

康復訓練師李建穎為您解答!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