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19歲男孩捅死滴滴司機,憑什麽賴抑鬱症?

一起趕走黑狗的壹讀君 | didi

最近,19歲高中生楊某淇因捅死一名滴滴司機,成為網友討伐的對象。

2019年3月24日凌晨,楊某淇叫了一輛網約車。下車時,後排的他乘司機陳某不備,朝陳某連捅數刀,致其死亡。事後,楊某淇到警察機關投案自首。

據他供述,他悲觀厭世早有輕生念頭,當晚因精神崩潰,無故將司機殺害。

一句“無故殺人”惹怒了眾多網友。在相關微博的評論區,人們說他悲觀厭世“自己去死不就得了,幹嘛傷害他人,破壞一個家庭”。

甚至有人說“永遠無法理解一個抑鬱症患者的精神世界”

在媒體報導和人們以往的認知中,抑鬱症總是跟“自殺”掛鉤較多, 比如作家托爾斯泰、海子、三毛等名人,都因抑鬱症自殺離世。這些人和楊某淇同有嚴重的抑鬱傾向,都有悲觀輕生念頭,但最終死亡行為模式卻完全不同。有的自殺,有的殺人,這是為什麽呢?

抑鬱症會殺人嗎?

抑鬱症患者的攻擊多指向內部,他們有一把刀,刀口對向自己。除非極特殊情況,否則不會傷害他人。

因為抑鬱症的本質是對自身的厭惡。

根據DSM-5的診斷標準,抑鬱症的症狀會包括認知症狀(悲觀、自責和低價值感),干擾到軀體功能(睡眠失調、食欲下降),失去體驗興趣和快樂的能力(快感缺乏),且症狀持續至少2周以上。由於長期沉浸在悲觀絕望的心境之中,而且喪失對自身存在的認可,活著就成為一種“累贅”,由此抑鬱症患者更容易產生自殺行為。

有很少一部分嚴重抑鬱症患者,在自殺前考慮到自己死後親人可能遭遇不幸或痛苦,為了使親人跟自己一起“脫離苦海”,於是殺死對方後自殺,這稱之為“利他性自殺”,或者“擴大性自殺”、“慈悲殺人”。

曾經有這樣一個極端案例,某大學一位男教授被患抑鬱症的妻子所殺。教授生前對妻子照顧有加,怕她一個人在家悶著,還給她安排了一份圖書館的工作。但是妻子一直覺得很痛苦,認為死亡才是唯一解脫,並且覺得自己丈夫一直照顧自己也很痛苦,想讓丈夫一起解脫,最後發生了悲劇。這位男教授當場死亡,妻子殺害丈夫後自殺,但因為發現及時被搶救了過來。

對於這位妻子而言,她本意絕不是傷害丈夫,殺害他完全是出於對被害者的“愛”和“保護”,其殺人動機純屬善意,是利他精神使然。而且,必須強調的是,抑鬱症患者的利他性自殺較為少見(目前並無具體統計數據),以女性居多,受害者均為患者極其關心愛護的人,一般為幼小子女或配偶。

這是一種擴大性自殺,和意圖傷害他人的殺人完全不同。抑鬱症患者不會攻擊他人,如果一個長期抑鬱悲觀的人,突然出現狂躁和攻擊傾向,則應該考慮另一種心境障礙:躁鬱症。

躁鬱、抑鬱有什麽不同?

躁鬱症(英語:bipolar disorder,亦稱雙相情感障礙、情緒兩極症),在CCMD-3中是這樣描述雙相障礙的:發作符合某一型躁狂或抑鬱標準,以前有相反的臨床相或混合性發作,如在躁狂發作後又有抑鬱發作或者混合發作

躁鬱症患者在輕躁期,會感到或表現出異常的開心、有活力,對每個活動都感到欣快,甚至有患者將這種體驗比作“持續的性高潮”;而在狂躁期,患者的認知能力會受損,可能產生妄想或者認知扭曲,甚至在高昂的情緒與幻覺中產生暴力或者自殘行為。而在鬱期,患者會悲痛、自我厭惡,也會產生自殺的念頭。

在2019年3月24日的滴滴司機遇害事件中,嫌疑人楊某淇“因悲觀厭世早有輕生念頭”,當晚精神崩潰,連捅二十多刀致司機死亡。在警方通報的信息中,並未透露嫌疑人精神診斷的最終結果,但根據其表現粗略判斷,他有悲觀抑鬱期,也有精神高昂期,因此很可能不是網友口中的“殺人的抑鬱症患者”,而是一個處於狂躁期的躁鬱症患者。

畢竟抑鬱症和躁鬱症是兩種不同的心境障礙,有很大的區別。

簡單來說,躁鬱症患者會經歷情緒的亢奮期和抑鬱期,情緒從消極-積極的一端滑向另一個極端,躁期和鬱期發作反覆出現,且狂躁發作是突然性的,沒有明顯的誘發事件;而單相抑鬱症(就是我們常說的“抑鬱症”)則隻經歷抑鬱期。

據躁鬱症患者陳述,他們“在抑鬱發作的時候只想死,在躁狂發作的時候很任性,語言傷害家人,想法一會這樣一會那樣。總之很痛苦,現在靠藥物和意志力在控制。”

還有躁鬱症患者在住院期間跟院方發生衝突,“揍了幾個保安,還不小心把管床護士的臉踢腫了”,這位患者認為“躁狂尤其是青壯年的男性抑鬱症患者很容易傷人。”事後患者也很內疚,但當時確實超出自己控制。

除了攻擊和傷害他人,躁鬱症患者嘗試自殺及自殺成功的概率也很高(高於單相抑鬱症患者)。據估計,躁鬱症中自殺率為9%~60%,大約有15%的躁鬱症患者自殺成功。而且相對於一般人,躁鬱症患者由於自然原因死亡的風險,也是常人的兩倍,這通常是由於生活習慣和藥物副作用的影響。

有些人很幸運,長期處於輕躁的狀態,而且症狀比較穩定,患者會一直感覺特別有活力或者創造力,這種精力充沛的人,常常變成所謂的工作狂。很多具有創造力的工作者,娛樂、藝術、宗教領域的領導者,都可能利用並不嚴重的輕躁,實現社會意義的成功。

但症狀失控時,特別有傷害自己或他人風險時,即使病人本身不願意接受治療,仍有強製治療的必要。

目前,我們尚未徹底了解躁鬱症的病因,遺傳基因和後天環境(長期壓力、童年受虐)等因素,都有可能致病,或者略微增加發生躁鬱症的風險。截止目前的研究,也並未發現根治的方法。

但這絕非意味躁鬱症不可治。如果患者在發作初期接受良好的治療,就能保護自身的社會功能,也能有效避免攻擊他人的事件發生。即使發展到中後期,我們仍有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等手段去緩解和控制這些症狀。

如果早有認知,很多悲劇本不會發生。

參考來源:

https://news.sina.com.cn/s/2019-03-24/doc-ihtxyzsm0107137.shtml男子悲觀厭世無故殺害網約車司機後自首 已被刑拘

https://zh.wikipedia.org/wiki/躁鬱症

WHOMortalityDatabase.https://www.who.int/healthinfo/mortality_data/en/

2003.AnnM.Kring.變態心理學[M]. 2016.

汪志良, 范強. 抑鬱症的擴大性自殺與利己性自殺[J]. 中華精神科雜誌, 2012, 45(3):175-176.

陳晉東, 陳遠光, 周金豔. 抑鬱發作與擴大性自殺[J]. 湖南醫學, 1998(2):101-102.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5019233/answer/29933426. 抑鬱症除了傷害自己,會傷害他人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