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大幾萬的月子中心,曾堅決說不去的我,後來為啥改主意了?

慢成長

兩個海歸碩士媽媽、兒童心理顧問師,有好文、好物、好方法,一起讓育兒更輕鬆

退回到大半年前,我是怎麼都沒想到,我會選擇在月子中心坐月子。

原因???

——貴啊

還記得一個朋友知道我懷二胎,特地安利我去月子中心,說自己當時體驗特別好,建議我也去,而我是這麼回復的:

我當然知道月子中心會比在家爽,但當媽以後一分錢要掰成兩半兒使,想到同樣的錢,我能報很多課、給孩子多買很多東西、去哪些哪些國家旅遊也夠了,我就很猶豫。

內心還有一個聲音是:嘿,就一個月,你花這麼多錢享受,好嗎?

我自己都被這個想法嚇了一跳:看似獨立的我,原來給自己設的「賢妻良母三從四德緊箍咒」,這麼強呀!

從堅不可摧到內心動搖,轉折出現在今年3月。

朋友喊我去上一個孕婦瑜伽課,地點剛好在某高大上的月子中心,我就順便參觀了下,結果身為視覺動物,不得不說,我被狠狠地「種草」了!沒有需求,愣生生給創造出需求了!

你看,環境是這樣的(雖然樣板房本來就會設計得很好看),

吃的是這樣的(各種滋補唄),

產後是這樣呵護你的(不但修復各種損傷,還讓你更美)!

總之,你不用操心,有人一直跑腿兒被使喚笑眯眯地晝夜輔助你帶孩子,你呢,隻負責養養養、美美美和睡睡睡就好了!

啊啊啊,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我覺得簡直就是貴婦、名媛般的生活,特別資本主義特別腐敗!可是,特別想去!


但我還是沒有馬上下決心,雖然心裡已經有很強的傾向,好像身為一個顧家的妻子、老母親,卻總要用糾結和猶豫來表示,看,我還是有在很謹慎的考慮的!

那為什麼最終還是決定去了呢?

1

這是唯一的一次「女王」體驗。


好像年紀越大,我越覺得,有些體驗就是唯一的,總感覺「還有以後」、「之後再說」,結果就是沒有「之後」。

我不想像父母那樣,年輕時或許還有些夢想,但這輩子的口頭禪總是,「等孩子長大了」「等再攢點錢的」「等我們退休的」……

回頭看看,哦,年輕時還做過夢哦,轉眼卻已白髮。

也許這筆錢當下看還是貴,可等我覺得不貴了,我也再沒機會體驗了,因為只打算生兩個啊。

2

一胎的月子體驗太糟糕!

生老大時,什麼月子不能吹風、不能出門、不能暴走,我全破了忌。

因為當時也是生在香港,要抱著孩子跑N個地方辦一堆手續才能回來,趕上我還要退掉香港的房子,把居住了7年攢下的家當搬回深圳,當時所謂的「月子」,別提多折騰了。

前面幾天自然完全沒吃到啥好東西、奶堵了乳頭也破了,天天還得出門奔波,還記得這條沒幾米的來往母嬰健康院和地鐵的天橋,有點小坡而已,但產後太虛,當時每走一步,我都氣喘籲籲……

生完10天左右,才折騰回深圳的家,進門我直接攤倒在床上,朦朦朧朧說了句,「這床好軟啊」,然後就狠狠的睡著了,一點多餘的氣力都沒有……

就這複雜的流程,我真的不想再來一遍!!!

尤其是聽到月子中心說,他們的服務,包括在香港期間派護工照顧我,幫我辦證件還安排深港車,OMG,熱淚盈眶啊!

事實也證明,幸好我選擇了月子中心,這胎生小魚兒太艱難,在醫院又被虐了3天,一開始餵奶也不順利,身心狀態都不大好。

出院後陪護來香港,我才真正喘口氣:孩子吃奶的節奏調整好了、我也能好好休息了,證件也辦得出奇的順利,比生一胎回深圳,快了整整4天,重點是,不操心、全程有人幫忙搞定啊!

3

好月嫂難求,家人照顧隱形矛盾多。

即使在內地生,生完出院就回家,坐月子同樣會面臨一些不確定的因素。

基本家人很難照顧得專業周全,還容易產生家庭矛盾!通常咱們會請月嫂。

碰上好月嫂是不錯,但深圳現在的行情也要1萬多,而且要提前很久才能找到好的,問熟人還得面試,要人品好、檔期符合、會科學育兒還會做月子餐,順便還能通個乳,合適的,可遇不可求

而月嫂和月子中心陪護的主要區別是:後者多有護士資質,專業程度就有差距,而且,縱然一個月嫂再全能,想想她要24小時、連續N天晝夜照顧你和寶寶,還要做月子餐,就算體力再好,照護的品質,和月子中心是沒法比的:

像我在的這家,陪護是輪班倒,一個寶媽對應兩個護士,一人一天24小時陪護,然後休息一天。至於月子餐?一天6頓,是醫生+營養師+廚師協作完成菜單和製作。

應了那句話:「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分工,意味著服務的精細,體驗必然很不同。

此外,一胎時,我請月嫂有兩點挺鬱悶的:

一是實際回深圳比預估的晚,月嫂又日程很滿,被下家訂了時間,總共只能服務我不到20天。

二是當時我媽媽在,以親媽對待孩子的標準,她覺得這個月嫂做的不夠細心,時不時就和我吐吐槽,或者以關心的口吻要求我坐月子注意這注意那,都是好意,但說著說著,就把我說煩了。

到後面幾天更熱鬧了:家裡不但有親爸親媽,公公婆婆也來了。坐月子一大忌:人!太!多!人一多,隱形的操心就越多……

去月子中心就不一樣了:有啥不滿意,直接反饋就好了,而且人家服務精緻著呢,也沒啥好挑的,我乾脆沒讓我媽過來,解放老人,

說白了,其實女人坐月子療養的不僅僅是身體,更是心情。

不管是第幾次當媽,剛生完都是敏感期,都要面對新的角色變化,因此也是產後抑鬱的高發期。

這個時候能少操點心,能多個人體諒,真的謝天謝地。

但天下也沒有免費的午餐,實際的人力、服務成本,和這些隱形的對產婦的積極影響加起來,所以月子中心才那麼貴吧……

Anyway,這些都只是個人選擇,誰不想享受呢,但最終選擇把錢花在哪、怎麼花,還是要看我們的消費習慣、根據我們的實際情況來,平常的日子,也是必須要實實在在過的。

我問一個明明可以靠顏值、卻偏要靠才華的女友,你為啥這麼拚,她說:因為,想要的東西——都,很,貴。

是哪,想說有老公和家人支持的話是很好,能靠自己更好更自由呀,所以這是孕期乃至月子裡的我馬不停蹄的原因吧,也是花時間當媽4年後、要跨專業再當學生的原因吧:

認認真真努力、踏踏實實積累,讓自己和孩子配得上更好的生活、也擁有更多的選擇,因為,我們值得。

——END——

吉吉,美國註冊正面管教家長/學校講師,前香港資深傳媒人,現居深圳。追求細水長流,也愛勇猛精進,愛唱歌愛生活愛自我管理,願與娃一起慢成長。微博/;mancz001

現在關注「慢成長」,回復關鍵詞,一起做靠譜爹媽:

回復【安全】警察大學教授親自演示「兒童安全操」,防走失一定要會!

回復【方案】科學育兒0-36個月早教方案,一鍵收藏!

回復【成長】辣媽修鍊指南幫你開啟全職新媽的雞血人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