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讓你獲得更多幸福感的小tips | 心理學前沿

幸不幸福在於我們自己,世界上沒有哪個人生下來就注定幸福或者不幸福。那麽,怎樣才會更幸福?快來get提升幸福感的方法吧。

一、讓人際關係變得更美好

人際關係需要經營,很多人走著走著就散了,很多事想著想著就忘了,那是因為我們沒有再去找到這些人談談心,沒有在想事情的時候多一點體驗。多用一點心,多一些接觸,他們不會散,它們不會忘。

我們需要構建自己的人際交往圈:能夠友好地和身邊的朋友、同事、同學交往;能夠結交幾個知心的好朋友;保持和家庭成員親密的友好關係;和一個人能夠友好、清晰地溝通;等等。在這樣的人際關係中,個體會感受到一種歸屬的需要,能夠愛別人,也能夠被別人愛,擴大了自己的社會支持網絡,在遇到困難或者不順時,個體能夠得到親戚或者朋友的支持,不會感到那麽無助與不幸。

改變已經形成的習慣、想法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得到他人的協助能夠幫助我們。選擇那些真正關心你、愛你、對你有積極影響的人成為你的朋友。你們可以時常會面或者通過電話、影片、微信等進行溝通,告訴他們你自己的幸福計劃,讓他們及時地提一些建議,讓他們監督你計劃的執行情況,和他們討論哪些方面需要改變或者需要進一步的提升等。

我們可以接受他人的幫助,也可以幫助他人,所以,讓自己成為他人圈子內的成員,在幫助他人的同時,也幫助自己,就如贈人玫瑰,手留余香一樣。當我們在監督他人的幸福計劃的時候,我們對自己的幸福問題也會有很多的反思;當我們告訴他人幸福是多麽重要的時候,我們也在間接地強化自己對幸福的追求;當我們給他人一些幸福的建議的時候,我們自己更有可能去做這樣的一些事情。

二、讓環境變得更愉悅

有研究顯示,強烈的積極情緒和自然環境有密切的關係,人們在有植被、水和全景景觀的地方積極情緒更多。所以,住在風景優美、環境宜人的地方不會是一個錯誤的選擇,美麗的花朵、新鮮的空氣、綠色的樹木、藍色的天空、溫暖的陽光等可以讓人感受到愉悅和快樂,個體會體驗到更多的幸福感。如果你沒有條件去選擇自己的居住地,至少你可以將自己的家布置得溫馨舒適、乾淨整潔,讓自己在家裡生活得輕鬆和愉快。

你可以按你喜歡的方式裝飾你的生活環境,可以將它裝修成你自己喜歡的樣子:可以是現代簡約風格,可以是田園風格,可以是碧海藍天,可以是自然風光旖旎的東南亞風格,等等。房間裡可以放置你喜歡的幾株植物,淨化空氣的同時也讓你感到賞心悅目;可以放一些自己喜歡的音樂……總之,按你喜歡的方式去布置自己的生活環境,你可以開動腦筋自己去布置,自己喜歡才是最重要的,住在裡面能讓你感到很舒適、幸福就最好。

三、多運動,讓身體變得更健康

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能夠有更多的幸福體驗,因為鍛煉促進了大腦裡內啡肽的釋放,內啡肽被人們稱為“快樂荷爾蒙”,可以幫助人保持樂觀的狀態。因此,經常有規律地鍛煉身體能夠減少抑鬱和焦慮的產生,讓個體體驗到更多的積極情緒。

你可以為自己製訂一些體育鍛煉的計劃。例如,可以每天花一些時間進行一項體育鍛煉,按照你自己方便的時間進行安排,最重要的就是要堅持鍛煉身體。體育鍛煉對提高個人管理情緒的能力有很大幫助,它可以培養個體面對困難時堅持到底的決心,當一個人每次遇到困難,都能打倒困難的時候,他會體驗到一種成功感、成就感,這種成功感、成就感也會拓展到其他領域,這就是心理學中所講的自我效能感。當一個人形成只要我努力,就會達到我的目標的信念時,他會感受到一種控制感,這會影響我們的情緒。很多人在開始的時候有很大的熱情,慢慢地就變懶散了,這樣個體就不會形成每天鍛煉的習慣,也就不能體驗到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所擁有的那種幸福感。

四、對自己多一點積極期待

曾經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天上課的時候,老師帶去一個學者,並對自己的學生說:“這位是德國著名的化學家,他正在試驗一種新的化學物質,這種化學物質遇到空氣蒸發之後會讓人頭暈,但對人體不會有任何的副作用。”然後,那位化學家拿出一瓶液體,到每個學生的桌子前面晃了一晃,並且用德文說道:“覺得頭暈的同學請舉手。”結果,很多學生舉起了手。實驗結束後,心理學家對學生們說:“同學們,我們剛才做的並非一個化學實驗,而是一項心理實驗。剛才介紹的那位學者並不是一名德國著名的化學家,而是本校德語教研室的助教。所謂的化學物質隻不過是一瓶蒸餾水而已。”(章立早,2000)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人們的語言、表情、行為等都會起到暗示的作用。在我們的生活經驗中,很多人都會有意無意地使用暗示,甚至在有些時候,有的人的暗示真的會如願以償。比如,在經過自己努力學習之後,你在語文考試開考前5 分鐘,在心裡默默地對自己說“這次考試一定要得130 分以上,一定要得130 分以上……”,也許結果會是你真的得到了這樣的一個分數。

這種暗示的方法同樣可以用到我們自己的幸福當中。我們可以努力地去讓自己成為一個幸福的人,可以每天對著鏡子對自己大聲說:“我是幸福的人,沒有什麽能夠阻止我追求自己的幸福,我一定要幸福!”每天時不時地對自己做這樣的暗示,我們就不會那麽在意與他人之間的一點小誤會,不會因為他人一句無心的話而傷心很久,也不會因為一些蠅頭小利而與人爭執。如果自己的內心是幸福的,天空飛過的小鳥是在歡樂地唱著歌的,飛舞的楊柳枝是在熱情地跳著舞的,早上的朝霞對你而言也是充滿活力與激情的……

五、學會記錄感恩瞬間

Emmons 和McCullough(2003)的研究表明,那些每天在日記裡記下至少五件值得感激的事情的人,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健康水準比一般人要高。每晚在入睡之前,靜心想一想,寫下一天讓你感激的五件事情,這些事情可大可小,不要因為它是小事就忽略自己對它的感受,只要那件事情能打動你,你就可以將它記在日記裡,可以是與親密朋友的高談闊論,可以是陌生人對你的幫助,可以是日出帶給你的感受,等等。這些記錄會讓你再度體驗那個美妙瞬間,讓這種印跡更深刻,從而提升幸福感。

六、尋找自己的人生目標

一個人有其明確的人生目標,對提升幸福感來說是很重要的。

曾有人做過一個實驗:組織三組人,讓他們分別向著10 千米以外的三個村子步行。

第一組的人不知道村莊的名字,也不知路線程有多遠,隻告訴他們跟著向導走就好。剛走了兩三千米就有人叫苦,走了一半時有人幾乎憤怒了,他們抱怨為什麽要走這麽遠,何時才能走到,有人甚至坐在路邊不願走了,越往後走,他們的情緒越低落。

第二組的人知道村莊的名字和路段,但路邊沒有裡程碑,他們只能憑經驗估計行程時間和距離。走到一半的時候大多數人就想知道他們已經走了多遠,比較有經驗的人說:“大概走了一半的路程。”於是大家又簇擁著向前走,當走到全程的3/4 時,大家情緒低落,覺得疲憊不堪,而路程似乎還很長,當有人說“快到了”時,大家又振作起來加快了步伐。

第三組的人不僅知道村子的名字、路程,而且公路上每1 千米就有一塊裡程碑,人們邊走邊看裡程碑,每縮短1 千米大家便有一小陣的快樂。行程中他們用歌聲和笑聲來消除疲勞,情緒一直很高漲,所以很快就到達了目的地。

當人們的行動有明確的目標,並且把自己的行動與目標不斷加以對照,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進速度和與目標的距離時,行動的動機就會得到維持和加強,人們就會自覺地克服一切困難,努力達到目標。

我們應該重視與周圍人的關係,設定自己的人生目標,一步一步努力,去從事有意義的事情,幫助他人,關注當下的事情,盡量保持內心的恬靜,減少焦慮等負性情緒。這些都會極大地提升人們的幸福感。幸福既簡單又複雜,既容易把握又容易失去。幸福是外在事物帶給我們內心的感受,主動權掌握在我們的手中。所以,幸福與否,我們說了算。

七、活在當下

何謂當下?當下是一個佛學用語,一秒鐘有六十個瞬間,一個瞬間有六十個當下。因此,活在當下,其實是要求我們品味現在的生活,感受生活的點滴變化,感受成長的歡樂。活在當下,過好自己的每一天。若時間就此定格,戛然而止,我們是否還會選擇一如既往地生活著?畢淑敏說,苦難不是人生的真相,幸福才是。逃過苦難之後的時間是什麽?那就是幸福。

八、順其自然

1974 年,有兩個心理學家讓人們看一些搞笑的漫畫,其中的一部分人看漫畫之前被提示應該注意觀察自己到底有多開心,另外一部分人沒有得到這個提示。結果發現,那些注意觀察自己到底有多開心的人覺得並不開心,評價這些漫畫並不好笑。這就像是頻繁地把魚竿拿起來看看是否有魚上鉤,只會導致一無所獲。

物理學中有一個海森堡測不準定理,說的是我們無法測量粒子的能量水準,試圖去測量的時候,測量本身就會改變粒子的能量水準。幸福也一樣,當我們拿了一把尺子去測量自己是否幸福的時候,測量本身就導致了幸福感的下降。

努力追求幸福,往往事與願違。杜克大學的行為經濟學家丹·艾瑞裡(Dan Ariely)做過這樣一個研究,他找一些人來聽音樂,把他們分為四組。第一組人單純聽了音樂;第二組人聽音樂之前收到指示—聽音樂時要盡量快樂;第三組人收到指示—聽音樂的過程中需要關心自己的快樂程度;第四組人最為忙碌,他們收到指示—不僅要盡量快樂,還要關心自己的快樂程度。然後,所有的人都聽到一段斯特拉溫斯基的《春之祭》。聽音樂之前和聽音樂之後都測量了這些人的情緒。結果發現,監測自己是否快樂會降低人們的快樂水準,努力讓自己快樂也會適得其反。

之後,丹·艾瑞裡又做了一個現實生活中的研究,那時候快到2000 年了,很多人都在計劃各類千禧狂歡活動。丹·艾瑞裡邀請人們到網站上填寫自己對新年活動的期待,打算花多少錢找樂子,計劃了什麽活動。然後,等狂歡活動都結束後,他又邀請這些人回來報告他們在狂歡活動中有多快樂,結果發現,83%的人對新年活動感到失望。更有趣的是,花的錢越多,參加的慶祝活動越隆重,他們就越不快樂。在新年之前,那些花了大筆銀子做了隆重安排的人預測自己將會更加快樂,可他們發現,越是用力去獲得幸福,幸福就越像沙子一樣從指間溜走。

本文摘編自王磊主編《心理學前沿》一書,略有刪改,標題為編者所加。

心理學前沿

王磊 主編

ISBN 978-7-03-034750-3

責任編輯:付豔 崔文燕 柴江霞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心理學基本知識,掌握心理學基本規律,本教材從經典心理測驗入手,介紹了解內在心理的方法和途徑,從而讓讀者能夠清晰地理解心理的奧秘。本教材從國內和國外兩個視角介紹心理學的發展歷史,並結合心理學的經典實驗,對心理現象的因果關係進行揭示。本教材從應用角度出發,讓讀者真正走入心理學的奇妙世界,並且能夠利用這些心理學知識幫助自己、幫助他人,進而提升社會的幸福程度。本書適合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等專業的大學生及研究生,以及對心理學感興趣的社會人士閱讀。

母親節快樂

2018. 05. 13

今天是母親節

別忘了跟媽媽說聲

我愛你!

(本期編輯:王芳)

一起閱讀科學!

科學出版社│微信ID:sciencepress-cspm

專業品質 學術價值

原創好讀 科學品味

更多好素材,期待您的來稿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