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司馬懿的弟弟既想當忠臣,又想要權力,無奈實力不允許

公元265年,司馬炎取代了魏元帝曹奐的位置,成為了晉朝初代皇帝晉武帝。這個事情本來應該是司馬家族大功告成的圓滿結局,但是有一個人卻特別不給面子,讓晉武帝很難堪,他就是司馬孚。

在所有人都祝賀和逢迎司馬炎大業告成的時候,只有司馬孚一個人上前拉住曹奐的手流著淚對曹奐說,我到死的那天也是魏朝忠臣,而實際上司馬孚在某種程度上也確實做到了,儘管在整個晉武帝時代因為地位超群加上功勞卓著,司馬孚享受了極高的待遇,連司馬炎都不敢對司馬孚使用皇帝的禮節,但是司馬孚的死前遺言依然是:有魏貞士河內溫縣司馬孚,字叔達,不伊不周,不夷不惠,立身行道,終始若一。

這麽說司馬孚就是一個大忠臣了?其實也不然,因為實際上司馬孚獲得了自己所有能夠獲得的利益和榮譽,更為關鍵的是,在侄子們一步一步篡奪魏朝皇權的過程中,司馬孚幾乎處在一個透明的狀態,沒有任何阻止也沒有任何表示,除了在諸葛恪進攻合肥的時候前往防禦以外,十幾年內再無建樹,跟司馬懿在世時的活躍構成了鮮明的對比,因而在很多人眼中,司馬孚其實是個得了便宜還賣乖的影帝,拿了好處還要好名聲,比公開撕破臉皮的司馬師,司馬昭更加惡劣。

那麽,事實究竟是怎麽樣的? 讓我們回到249年,高平陵事件以後過了兩年,司馬懿就病逝了,而繼承司馬懿位置的是司馬懿的長子司馬師。這個時候司馬孚跟司馬師的關係就出現了微妙的變化,之前司馬家的權力雖然集中在司馬懿手中,但是作為弟弟的司馬孚承擔了很多哥哥的職責,與其說司馬孚是哥哥的影子,倒不如說司馬孚實際上已經可以隱隱的跟哥哥分庭抗禮。而司馬懿對自己的弟弟也采取了放權和培養的政策,相反對自己的兒子卻沒有過多上心,當然也可能是那段時間剛好是曹爽執政期,司馬師沒有機會進行鍛煉。

然而司馬懿死後,面對著遺留下來的權力,司馬師的態度自然有了根本性改變,相比較其他外部的政敵,自己的叔叔對自己的威脅要更加棘手和更加危險,首先司馬孚無論是從資歷還是能力都遠遠高於司馬師,而更為重要的是,他比起自己跟魏國的中央朝廷有更加密切而親近的關係。如果想要清理掉自己用其他人代替未必成功,但是直接用司馬孚代替呢?都是司馬家,功勞更大,最重要的是態度更加溫和,司馬師不敢去想,也不願去想,但是面對自己的叔叔,像對待外人般下手似乎不可能,唯一的辦法就只有冷處理,將權力緩慢的從司馬孚手中攫取出來,而且絕對不能太過激烈而觸怒司馬孚,同時也要給他足夠多的補償安撫。 而司馬孚的性格似乎也並不是那種特別想要爭權奪利的梟雄品行,一方面是從小到的收到的教育讓他並不願意徹底放棄內心關於忠孝的堅持,但是另一方面他的年齡也不足以支撐起他跟年輕的司馬師和司馬師死後的司馬昭競爭,基於兩點,他自己也在逐漸的放棄自己的權力,求得一個平安的未來。 因而,將司馬孚簡單說成是一個小人或者君子,其實很容易犯評論人物非黑即白的錯誤。司馬孚實際上是魏晉時期大家族士人的一個縮影,他們心中有自己的理想和堅守,但是面對家族利益和國家利益的衝突,他們又不能非常明確的做出一個判斷,大部分人只能選擇家族利益而象徵性的無視國家,這種情況下,他們的內心是矛盾和痛苦的,正如司馬孚在遺言中所說:不伊不周,不夷不惠。既不能當周公輔佐君王,又不能當伊尹廢除君王,司馬孚始終無法做到一個盡善盡美的人,就只能在痛苦中堅持著自己的細節,來完成僅有的體面。

否則,他又何必在高貴鄉公被司馬昭當街刺殺時公然表示悲痛,又何必說出這番遺言,他的封國安平國又怎麽會在很短的時間內被司馬炎廢除呢?

說到底,司馬孚是個明白人,也是個非常糾結的明白人,他知道怎樣做是對,怎麽樣做是錯,但始終就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本心,只能隨波逐流的度過漫長的一生。93歲的高壽,在某種程度上對他來說,也許只是一種難言的體驗罷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