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大股東質押九成股票 康美藥業市值蒸發超800億

  最近A股市場的醫藥股風波迭起,而作為中醫藥龍頭的康美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康美藥業”,600518.SH)也是事故不斷。

  眾多投資者最為疑惑的是,不差錢的康美藥業,其股價為何接連出現“閃崩”。先是博益投資事件,接著是大股東的大額質押股票,這一系列問題引起了市場和投資者的擔憂,一向被視作白馬股的康美藥業到底出現了哪些問題?

  從康美藥業的三季報來看,公司的業績不錯,無論是營業收入還是淨利潤,其增速都超過20%。可是華麗業績的背後有多個財務指標暗藏玄機,這也為其未來的業績埋下隱憂。

  近期股價為何頻頻出現“閃崩”?相關財務指標的變動是何原因?就此類相關問題,《投資者報》記者給康美藥業董秘處發送了採訪提綱,截至發稿未獲得任何答覆。

年內市值蒸發854億元

  去年頻頻大漲的藍籌股,今年似乎也不再受到投資者青睞。其中,代表大盤藍籌股走勢的上證50指數距今年1月的高點跌幅已超過20%,即便是一些千億市值的巨頭,也難逃普跌命運。其中,不少市盈率較低的白馬龍頭股也出現了腰斬。

  據統計,去年底市值超過千億元的A股公司,今年平均跌幅超過16%。61隻股票股價出現下跌,佔比接近九成。其中,作為中醫藥白馬龍頭股的康美藥業股價腰斬。根據Wind數據統計顯示,公司從1月2日到12月12日期間,其股價從22.06元跌至10.78元,其跌幅鋼彈51.3%。

  從年初到現在,康美藥業的股價也多次出現“閃崩”。10月16日開始,康美藥業連續三日跌停,期間跌幅為31.47%,其市值蒸發270億元。而在此之後,其股價便開啟持續性下跌模式,從10月19日到12月12日期間,公司的市值又蒸發188億元。倘若從今年以來的最高價27.97元(5月29日)當天的市值來算,截至12月12日,康美藥業的市值蒸發854億元。

  有不少投資者質疑,康美藥業究竟怎麽了?

  這或多或少與此前的博益投資有關,前段時間,深圳博益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王廉君,疑因股票內幕交易,在9月21日被警察經偵部門采取強製措施,而博益投資是康美實業實控公司,王廉君在康美藥業任職多年。

  儘管康美藥業發布公告撇清與博益投資的關係,但似乎市場並未解除對康美藥業的擔憂,由此引發了康美藥業這一輪的股價下跌。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博益投資的事情未過多久,康美藥業又因大股東大額質押股票、账面貨幣資金金額較大等緣故,再次受到市場質疑。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1月29日,康美藥業的第一大股東——康美實業持有公司股票16.4億股,佔比32.9%,其中已質押股票15億股,質押比例鋼彈91.91%。

  大股東高比例質押公司股票,往往伴隨著大股東間接套現的質疑和股價下跌引發的平倉風險。就此,康美藥業解釋稱,大股東質押股票的主要用途為日常業務經營、參與配股、增持、認購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參與企業長期股權投資等業務,符合政策導向,不存在脫實向虛等情況。大股東預計未來將逐步降低質押比例。

  華麗業績背後暗藏玄機

  對於康美藥業的股價大跌,令不少投資者摸不著頭腦,因為就主要業績指標來看,康美藥業的業績還是不錯的。

  康美藥業曾經是一家中藥飲片生產企業,2001年3月在上交所上市。近年來的業績一直保持增長狀態。數據顯示,2015年至2018年三季度,康美藥業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81億元、216億元、265億元和254億元,同比增長13%、29%、22%和30%;淨利潤分別為28億元、33億元、41億元和38億元,同比增長20.6%、21%、23%和22%。

  如今的康美藥業已經不再局限於中藥飲片生產,而是要打造“大健康+大平台+大數據+大服務”於一體的中醫藥全產業鏈精準服務型“智慧+”大健康產業。

  打造這樣的平台,對外擴張便是最佳的方式。截至今年6月30日,納入合並範圍的公司已達124家。同時為了擴張,康美藥業也頻頻募資。根據Wind數據顯示,自上市以來,康美藥業累計募資鋼彈804億元,其中,直接融資680億元,佔比達85%;間接融資金額達124億元,佔比15%。

  頻繁募資使得康美藥業成為“很肥的現金奶牛”,根據公司的財務數據顯示,2015年至2018年三季度,公司账面貨幣資金分別為158億元、273億元、342億元和378億元。

  但引人注意的是,不斷的擴張也使得康美藥業的負債不斷攀升,數據顯示,2015年至2018年三季報的負債總額分別為193億元、254億元、366億元和471億元,同比增長73%、32%、44%和38%。值得關注的是,截至今年9月30日,公司其他流動負債為97.5億元,較去年底增加了47.5億元,增幅為95%。對於近百億其他流動負債,康美藥業未做相關解釋。

  儘管康美藥業看起來償債能力很強,但負債不斷攀升也令公司的財務費用逐年上升,與日俱增的財務費用又將持續吞噬公司淨利潤。今年前9個月,公司財務費用鋼彈11億元,而2015年其財務費用為4.49億元,兩年翻了一倍多。

  同時,公司的存貨也居高不下。數據顯示,2015年至今年9月底,其存貨餘額為98億元、126億元、157億元、185億元。今年9月底的存貨約佔公司同期流動資產的28%,接近200億元的存貨也不可避免地會影響公司流動資金。針對高存貨的現象,公司如何處置?對於《投資者報》記者的問題,康美藥業方面並未做出任何解釋。

  如此看來,康美藥業股價的持續下跌,除了大盤整體因素外,與其華麗業績背後的玄機或許也有著不可忽視的關係。(思維財經出品)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