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全球鈾現貨市場低迷,中企為何“反周期”投資

【文/科工力量專欄作者 柳葉刀】

7月25日,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中核集團)與力拓集團在納米比亞舉辦羅辛礦交接儀式,中核集團正式控股羅辛礦,擁有其68%股權,成為該礦新的控股股東。

中核集團與力拓集團交接儀式現場

也許很少有人聽說過納米比亞,因為實際上,它正式在非洲獨立是在1990年,算是非洲最後一個獨立的國家。但與很多非洲國家不同,獨立後的納米比亞政治和經濟一直很穩定,這種情況在非洲十分難得,因為他們采取了符合自己國情的發展政策,沒有沒收白人土地和農場,企業繼續讓白人經營。同時,把不用的土地收回國有,發給沒地或少地的人,這些是穩定發展的關鍵。

在納米比亞有兩項非常重要自然資源,一個是鑽石,一個是鈾礦。納米比亞鈾礦非常豐富,露天開採,它的金屬鈾儲量38.28萬噸,佔世界儲量的6.5%,位居世界第六。上個世紀70年代以來,鈾的價格飆升,各國礦業公司紛紛到納米比亞開礦,約有66家礦業公司。主要來自加拿大、澳大利亞、英國、南非、俄羅斯、日本等國。中國企業雖然參與比較晚,但是目前情況不錯(中核集團和中廣核都參與進來了)。

而納米比亞的羅辛礦作為世界上運營時間最長的露天鈾礦,生產的鈾是所有單一鈾礦中最多的,羅辛礦向世界各地的核電公司生產出口氧化鈾。其實,在上個世界20年代,人們就在納米比亞的沙漠中發現了鈾,但到50年代,人們才對這一地區感興趣。發現大量鈾礦後,上面所說的力拓集團在1966年就取得羅辛礦的開採權,1976年,作為納米比亞第一座商業鈾礦的羅辛礦開始了生產。

納米比亞羅辛礦 露天開採

此次,出讓羅辛礦股權的力拓集團,也是一個“名頭”非常大的礦業公司,早在1873年就成立了,是全球最大的資源開採和礦品供應商之一,在勘探、開採、加工礦產資源方面屬於佼佼者,涉及煤、鐵、銅、黃金、鑽石、鋁等。在鈾業務方面,作為世界上主要的鈾生產商,力拓集團除了羅辛礦,在澳大利亞還有一個Ranger鈾礦。不過,該公司對鈾的出口管制很嚴格,只限於客戶用作核電站燃料,不能用作核武器生產。

力拓集團Rio Tinto

力拓集團出讓羅辛礦,早前就露出一些端倪。2017年,由於鈾市場的供過於求,該集團運營的羅辛礦就出現大面積虧損。對於這次的出售股權,力拓首席執行官J-S Jacques也表示,他們致力於加強投資組合,專注於核心資產,這些資產在短期、中期和長期都能帶來行業領先的回報。

目前,羅辛礦剩下的股權,15%掌握在伊朗外國投資公司手裡,10%屬於南非工業發展公司,3%屬於納米比亞政府,剩下的屬於個人股東。

中國鈾礦相關企業積極“走出去”

能夠取得國外鈾礦,其實非常不容易。在世界範圍內,鈾資源屬於戰略資源,對鈾礦的國際爭奪是非常激烈的,像哈薩克原子能工業公司、卡梅科、阿海琺、鈾一公司等實力強大,根據世界核協會(WNA)的資料,全球鈾礦排名前十五的優質鈾礦山幾乎都有這些鈾礦公司的身影。

2015年全球主要鈾礦山現狀表 基本被國際上實力很強公司佔據

雖然中國的鈾礦的勘探、開採、加工起步很早,而且技術經過幾十年的積累,已經非常成熟,但是基於鈾的特殊性,國外對中國控制很嚴格,中國在前期“走出去”獲得鈾資源一直存在困難,不過,現在情況出現好轉。

這次中核集團能“走出去”就是例證,事實上簽署協議的是中核旗下的中國鈾業有限公司(中國鈾業),這家公司就值得一說。該公司算是中國“鈾勘探”、“鈾礦冶”,“海外開發”一個大型集合體。

在2011年合並之前,中國鈾業還是分布於三個獨立的部分,分別是中國核工業地質局、中核金源鈾業有限責任公司、中國國核海外鈾業有限公司(國核鈾)。這三家實體,傳承於中國早期的地質系統、礦冶系統、海外鈾資源開發系統。

而採購羅辛礦並不是中國鈾業第一次走出去。在2006年,國核鈾公司就在尼日爾參與了阿澤裡克礦的建設運營,該礦於2010年試生產成功,2012年,第一批190噸鈾產品起運回國,實現我國海外鈾資源商用“零的突破”。同年,納米比亞政府批準了中核資源開發公司在納米比亞歡樂谷鈾礦項目的開採權申請。

除了中核集團努力向外“走出去”,中廣核集團也在獲取鈾資源方面積極向海外拓張。與中核集團的中國鈾業不同,中廣核以往的主要領域是核電站建設與運營,2006年才成立鈾業公司涉足上遊原材料領域,實力相對弱一點,最初以貿易為主。但是中廣核的優勢在於工程管理和國際合作,在2013年,中廣核集團聯合中非發展基金有限公司組成聯合體,成功收購納米比亞的湖山鈾礦。所以,目前納米比亞的兩個重要的鈾礦,羅辛礦與湖山礦,都由中國公司參與運營。

中廣核集團湖山鈾礦 圖源:新華社

技術先進是中國企業能夠“走出去”的強大後盾

像中核與中廣核能夠在鈾資源開採方面“走出去”,背後是有強大的技術支撐。中國天然鈾產業起步於上世紀50年代,形成了完整的鈾礦冶工業體系,為研製核武器奠定基礎。從上世紀80年代,在保證軍用的前提下,轉向民用。經過60多年的發展,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集科研、設計、施工、采冶、純化為一體的先進的天然鈾科研生產體系。

通俗的講,核工業產業鏈很長,鈾的勘探、開採、加工是首要前端。從天然鈾開始,首先要知道天然鈾在什麽地方,這需要進行勘探,勘探完需要把天然鈾開採出來,之後進行純化處理,轉化處理,再進行濃縮。因為天然鈾中的鈾235豐度非常低,只有0.7%,核電站用的燃料元件中的鈾235的豐度達到3%到5%(當然軍用的更高了)。濃縮完成之後,要把它製成燃料元件。燃料元件進入反應堆使用,使用完一個周期以後成為乏燃料,要把它卸下來,進行後處理和處置。提取出來的鈾和鈈,再把它做成MOX燃料元件進入反應堆循環使用。

鈾離心機工作原理圖解

中廣核涉及的是核電站用的燃料,主要服務於電站,涉及原材料貿易。中核有完整的鈾加工產業鏈,軍用品佔據重要分量。但是兩者不能割裂,因為在國外採購都是為了國家需要。不過,就電站燃料來說,目前用的是美國、法國、加拿大和自產的。

鈾資源先用別人的 保存自己的

對於中國企業“走出去”獲取鈾資源,網上有人說,這是因為中國鈾資源少,大部分依靠進口。其實這樣的說法不是很準確。就拿世界核能協會2015年的數據來說,中國在全球鈾礦資源需求量佔比8%,在全球鈾礦資源產量佔比3%。而看看美國,鈾資源的需求佔比第一位,但是美國自己的鈾產量排不上名次。為什麽?

簡單點說,產量不等於儲量,就拿稀土來說,美國大量進口,但美國儲量豐富。對於戰略資源,發達國家都是這樣的策略,盡量先在國際上採購,依賴進口,用別人的,自己的留著儲備。因為一旦發生戰事,海運暫停,核潛艇、核電站的燃料就要依靠國內,如果國內先開採完了,後果難以想象。

美國鈾礦需求量大,鈾礦產量低 2015年世界核協會的數據統計

在國內,經過不斷的礦產普查和勘探,我國其實已經擺脫“貧鈾”的帽子,探測的鈾儲量也已經上去了,據世界核協會(WNA)最新給出的數據,中國鈾資源儲量29.04萬噸,位列世界第七,美國排在中國之後。

此前,時任中核集團鈾礦業務礦物勘察業務副主任陳躍輝就對媒體表示,中國天然鈾資源勘探開發取得了重大突破。2000年到2014年之間,累計探明國內新增資源量已經接近2000年以前45年探明總量的總和。

在勘探方面,中國鈾業近年來一直主攻北方沉積盆地砂岩型鈾礦,在伊犁、鄂爾多斯、二連、松遼盆地新發現了一批經濟可采的大型特大型鈾礦。相關業內人士表示,北方一個鈾礦大基地可以抵得上七個南方硬岩礦山的產能。

但是要注意,我國南方硬鹽的鈾資源總體儲量也不少,只是資源比較分散,個體礦山規模小,開採成本高一些。

與國外優質鈾礦相比,國內的鈾礦總體特徵是品位較低,開採成本較高。所以一直以來,采鈾工藝技術升級是核工業的一個重點。以前的開採方法主要是,挖礦山,運礦石,再打碎,用酸液浸泡,將溶解的鈾提取,這種方式,不僅破壞汙染環境、投資大,而且回收低品位鈾資源較難。

不過,現在中國發展的地浸采鈾技術,已經很好地克服這些缺點。它是向地下水中注入二氧化碳,形成的碳酸氫根離子與礦層中的鈾發生反應,再將鈾的溶解液體從地下抽出來,進行鈾的提取。這樣,不用“勞師動眾”地開礦山,也不破壞環境。同時,回收低品位鈾資源從0.05%降低到0.01%,鈾資源浸出率達75%以上。對於那些低品位的“呆礦”,可以將它們變廢為寶。

北方地區已經大規模採用這項技術,產能接近國內天然鈾產能的60%,與南方堆浸(溶浸液噴在礦堆上,礦堆底部收集溶液,提取有效成分)相比,該技術大大縮短礦山建設周期。截止目前中國鈾業已經完成北方鄂爾多斯盆地等7大鈾資源基地布局。

“反周期”投資 積極布局海外市場

在國內產業布局,鈾資源產能重心由南方向北方轉移時,中國企業也在搶灘海外市場,顯現出國際鈾資源開發技術能力輸出、鈾礦項目採購、延伸產業“走出去”三駕馬車齊頭並進的良好態勢。

與此同時,企業綜合運用國內外“兩種資源”“兩種市場”的力度還不夠,天然鈾資源保障能力和產業競爭力還不足。

在日本福島核事故產生後,全球核電項目建設都放緩了,鈾的需求減少,鈾現貨市場陷入低迷,根據查詢的數據顯示,2018年4月,鈾的價格已經跌到20美元/磅。

福島核電站洩露事故

就在2018年7月,加拿大能源礦企Cameco(最大的鈾生產商之一)宣布,將無限期關停加拿大薩斯喀徹溫省的McArthur River和Key Lake兩家鈾工廠。其首席執行官Tim Gitzel表示,他們不會用一流的設備為一個供應過剩的現貨市場提供不斷的貨源,如果沒有獲得長期的供應合約,他們將不會開工。

資本都是逐利的,如果沒有利潤,股東是反對將錢投在上面的,現在鈾供過於求,掙不了錢,國際上這些鈾礦企業當然不會虧損經營。

還記得當年韓國半導體產業如何實現彎道超車嗎?20世紀80年代,DRAM市場不景氣,DRAM價格迅速下滑,英特爾當時由於DRAM虧損嚴重直接退出該市場。但面對行業的不景氣,三星開始逆向投資,繼續擴大產能。在之後的1993年、2008年,三星又兩次實施“反周期”投資,最終使得三星稱霸半導體行業。從韓國人的這波“反周期”操作中,我們似乎可以理解,中核集團收購羅辛礦的內涵了。

有分析指出,當前,國際天然鈾價格的走勢為中國企業海外開發“反周期”操作提供了戰略機遇。因為國際鈾價一直在低位徘徊,全球約70%的鈾礦企業全線虧損,國外壟斷資本紛紛關停限產。但是,權威機構在預測天然鈾的中長期價格時,還是看漲。

所以,中國企業可以抓住國際天然鈾市場低迷的戰略窗口期,及國際天然鈾礦業公司經營困難、資金鏈不通暢的有利時機,進一步深化與哈薩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的鈾資源合作,積極並購資源品質優、規模較大、具有發展潛力的礦山或公司。

據世界核能協會(WNA)的報告,計劃於2018-2019年上線運行的核電反應堆數量可達25座,報告認為,按照當前的發展速度,到2050年,全球核電新增裝機量將達到1000吉瓦。為減少對化石燃料的發電的依賴,亞洲在推廣核電方面表現積極,從在建裝機量來看,中國、阿聯酋、韓國、印度、俄羅斯都在建設新的核電站。

結束語

鈾資源除了保障軍事需求外,未來在核電方面的需求量也會很大。雖然目前發達國家的用電需求基本達到頂峰,需求增幅不大,但發展中國家用電需求還在攀升,尤其在經濟快速發展的亞洲更是如此。再加上對核工業的渴望,在全球低碳綠色環保的理念驅動下,各國的化石能源使用率逐漸減少,而風能、太陽能目前存在“間歇性”問題,受到環境因素製約。

長期來看,為解決能源需求,核電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是未來發展中國家的重要能源選擇。所以,中國企業,以強大的技術作為後盾,在國際鈾市場低迷的情況下,進行“反周期”鈾礦的投資,是為了長遠的國家鈾資源需求提供保障。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