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解讀:中醫如何造福肝硬化患者

牛先生在4年前開始,身體就總是感覺沒有力氣,不想吃飯,於是就去醫院檢查,結果檢查出了肝硬化。從此就更是吃不下飯,睡不好覺,連工作也乾不下去了。本來才30多歲的人,好像一下子就老了好多。但慶幸的是,他經常看肝硬化治療方面的中西醫書籍,知道一些簡單的知識,中醫的陰陽濕熱也還知道一些,自己就找老中醫開方子熬藥喝,就這樣,加上其他的精神療法,飲食療法配合中醫療法,現在病情基本得到控制,發展的很緩慢。

識破肝硬化的表現

脾腫大是肝硬化的主要表現,一般為中度腫大,部分可平臍或達臍下。中醫認為:肝硬化脾大是氣、血、痰、濕、毒相互瘀結所致,與肝、膽、脾、胃、』腎均有密切關係,但和肝脾關係更為密切,這是因為:肝主疏泄條達,主升主動,具有調暢全身氣機,推動血液運行的生理功能。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則氣血調暢,經絡通利,臟腑、器官活動也正常。

當疾病影響肝臟時,出現肝氣鬱結或肝氣上逆,繼而影響脾胃的消化吸收和膽汁的分泌與排泄,引起肝脾不和,肝胃不和,水濕停滯,出現胸脅脹痛、脘腹脹滿、噁心嘔吐、食慾減退、精神抑鬱、急躁易怒、大便不爽、腹瀉便溏、面部虛胖、小便黃或下肢水腫等癥狀。

肝氣鬱結又進一步導致血瘀,即所謂「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病人逐漸出現面色紫暗、鼻衄、牙齦出血、蜘蛛痣、肝掌、舌質此暗有瘀斑等瘀血表現。隨著病情發展,氣滯、血瘀、痰濕、毒邪相互凝結,形成症積腫塊,這就是現代醫學所說的脾腫大。


區分病徵 辯證施治

積聚型

胛鬱脾虛證:納呆,胸腹脹悶,兩脅脹痛,暖氣不舒,四肢倦怠,乏力,便溏,面色萎黃。肝輕度腫大、質中硬。舌黯紅或淡,舌體胖或邊有齒痕,脈象虛弱。治療時應以疏肝健脾為主,兼以活血。氣滯血瘀證:右脅脹滿或刺痛,痛處不移,脅下積塊,壓痛明顯,質硬,納差,脘腹脹滿,面色晦暗或紫黯,蜘蛛痣或肝掌,舌質黯或有瘀斑、瘀點,脈弱或細澀。治療時應疏肝理氣,活血化瘀。

鼓脹型

水濕內阻證:腹脹如鼓,按之堅滿,或如蛙腹,兩脅脹痛,脘悶納呆,噁心欲吐,小便短少,大便溏薄,苔白膩或薄白,脈細弱。治療時應運脾利濕,理氣行水。

瘀血阻絡證:腹大堅滿,按之不陷而硬,腹壁青筋顯露,脅腹鈍痛,面色黧黑或晦暗,頭頸胸腹紅點赤縷,唇色紫褐,大便色黑,小便短赤,舌質紫紅有瘀點、瘀斑,舌下靜脈怒張,苔薄黃膩,脈細澀或芤。治療時應祛瘀通絡,活血利水。

肝腎陰虛證:脅下隱痛,綿綿不休,腹脹,面色晦滯,形體消瘦,潮熱心煩,手足心熱,唇乾口燥,失眠多夢,鼻衄齒衄,舌紅絳而乾或光剝,脈細數無力。治療時應取滋補肝腎,養陰利水之法。

脾腎陽虛型:脅腹脹滿,脘痞納少,面色萎黃或蒼白,畏寒肢冷,神疲乏力,小便清白,大便稀薄,下肢浮腫,舌淡胖,苔白滑,脈沉細無力,治療時應健脾溫腎,化氣行水。

臨床上還可證候兼雜相見,故根據臨床情況具體辨證。

用中醫來治療肝硬化腹水相對來說,效果更好,花費也小,但是目前真正的中醫已經不多,沒有了中醫的思維,不會望聞問切,只會開代號中藥了,所以不能算真正的中醫了。想請到真正的中醫大夫很難,這個不是錢多就能辦到的事情,中醫有語:見肝之病,必先實脾。治療脾臟對於治療肝硬化腹水尤其重要,得即時辨證治療。

溫馨提示:本文由一點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疾病諮詢微信:bjzyt1818)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