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求大家別轉發這張圖了,會害死孩子的!每個人都該知道…


隨著氣象越來越熱,

越來越多人都喜歡到水裡暢遊一番吧~

但是!水中遊一定要注意安全!

真實案例

近日,廣東開平某水上樂園,一名8歲男童不慎溺水,工作人員立即對其實施了「倒掛」急救,醫護人員也緊急趕到現場並將孩子送醫,但孩子最終還是經搶救無效死亡,據了解該男童溺水時其父親正在一旁玩手機...

每到夏季,這個倒背溺水兒童的圖片就瘋狂刷屏,聲稱這種叫做「倒背控水」的方法能救人,溺水1小時內都有效:

這麼神奇?!

中六君要在這裡很嚴肅的告訴大家:

這種方法沒用!且會害死人!


流傳已久的方法為何不救人,反害人?


分兩種情況:

1. 溺水者還處於清醒狀態,或者昏迷但呼吸、脈搏尚存

說明其溺水時間較短,肺裡面沒有吸入水或吸入的水很少,沒有必要控水。而且這所謂的控水法,控出的是胃容物或胃內的水,反而增加了誤吸風險!


2. 溺水者已經心臟驟停

控水只會延誤正確的搶救方法實施,同樣也會增加誤吸的風險,增加死亡率!



所以別再傳播這種錯誤的「倒背控水法」了,不管溺水者是什麼狀態,這種方法真的只會害了他!


預防溺亡,及時發現更重要!

首先,請不要帶孩子去江、河、湖、海裡隨便浪!你永遠搞不清這些看似安全的水面下哪裡藏著石頭,哪裡藏著大坑,哪裡藏著暗礁,別拿自己和孩子的生命開玩笑!


如果你帶孩子去泳池游泳,請務必看好你的孩子!看好你的孩子!看好你的孩子!

▲ 四歲兒子泳池溺亡,母親就在身邊未發現。

▲男孩泳池溺水,周圍無一人發現。

你可知道?孩子溺水時,很多時候是站在水裡安靜的死去,他不會像電視裡演的那樣,會拍打水面,會大聲呼叫,就像這樣:

實際上人溺水後表現很平靜,都無法呼吸了,怎麼會呼救?他們無法揮手求救,因為會本能地將雙臂往水裡壓,好讓嘴巴浮出水面。

不管你有沒有孩子,都應該知道人溺水後真正的表現,因為你無法預測下一次游泳時是否會碰到溺水者,及時發現溺水跡象可以救人一命!

人溺水後真正的表現:

◆頭在水中或微微後仰,嘴巴在水面或張開,小孩的頭可能前傾。

◆目光獃滯、空洞或閉上雙眼。

◆頭髮打濕,覆蓋在額頭或者眼睛上而無動於衷。

◆在水中直立,不會踢腿,更像是在攀登一個看不見的梯子。

一旦發現周圍有人出現以上情況,別猶豫,請立即營救!


將溺水者營救上岸,檢查有無呼吸,若無呼吸或呼吸不正常,應立即撥打120並給溺水者進行心肺復甦。請記住!

「心肺復甦」

是溺水導致 心跳驟停 急救唯一有效的方法!


心跳停止4分鐘內是「黃金搶救時間」,超過這一時間,被救活的希望就很渺茫。

以下內容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建議大家都收藏!


溺水心肺復甦的正確步驟


1、擺好姿勢:讓溺水者仰臥在堅實的平面上,頭部和胸部處於同一平面,解開溺水者衣物。


播放GIF


2、清理口、鼻、咽異物:若溺水者嘔吐,應立即清理。可將溺水者頭部偏向一側,讓液體物質流出,或用手指從口腔中掏取異物。


播放GIF


3、打開氣道:一手壓住溺水者前額,另一隻手中指和食指並齊,將溺水者下頜向上抬起,讓其頭部後仰,直至下頜角和耳垂連線與地面垂直。


播放GIF


4、人工呼吸:施救者一隻手按壓在溺水者前額,使其頭後仰,同時用這隻手的拇指和食指捏緊溺水者的鼻孔,另一隻手上提下頜,使溺水者氣道保持通暢,然後施救者用口唇嚴密包住溺水者口唇,平穩向內吹氣。


吹氣後,口唇分開,並鬆開溺水者鼻子,使氣體呼出,同時施救者側頭呼吸新鮮空氣,進行第二次吹氣,每次吹氣1秒左右,共吹2次。

播放GIF


5、找準按壓部位:按壓點位於兩乳頭連線中點,左手掌根部置於按壓點,右手掌壓在左手手背上,雙手交叉相扣,手指翹起不接觸溺水者胸部。


播放GIF


6、掌握力度,胸外按壓:施救者伸直雙臂,上身前傾,手掌根部垂直用力。按壓深度大約5厘米,然後放鬆,手掌根部不要離開溺水者胸壁,以每分鐘100-120次的頻率連續按壓30次。



7、人工呼吸:人工呼吸-按壓-人工呼吸-檢查。參照步驟4再給溺水者進行人工呼吸。


8、觀察溺水者情況:5組2:30的通氣與按壓稱為一個循環,完成一組循環後檢查呼吸脈搏是否恢復,決定是否再進行第二組循環。




心肺復甦的注意事項

◆每次心肺復甦,胸外按壓和人工呼吸的比例為30:2,即胸外按壓30次,人工呼吸2次。


◆對於1歲以下的嬰兒進行胸外按壓時,按壓點在胸骨中部,兩乳頭連線中點向下一指處。用兩個指頭進行,按壓深度為4厘米或者胸廓前後徑的1/3。


◆對懷疑有頸椎損傷的溺水者,打開氣道的方式要謹慎使用。


◆心肺復甦術不僅適用於溺水者的搶救,還適用於因心臟病突發、觸電、嚴重失血等意外導致昏迷、呼吸及心跳驟停的患者急救。



生命只有一次!

我們應當掌握正確的救援方法!

同時中六君在這裡也提醒

廣大帶小朋友出行的家長:

「手機雖好玩,孩子更重要!」

【感謝急診內科劉傑敏主治醫師對本文的支持】

文章內容來源於湯臣倍健營養學院

已獲授權

部分圖片來源於搜狗圖庫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