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癌症病人如何應對「掃描焦慮症」?

什麼是掃描焦慮症?

「每次準備去MD安德森癌症中心複診見醫生,從做CT之前一直到醫生告訴我掃描結果,我都始終緊張、焦慮不安,一直在憂慮我的癌症會不會複發,我的人生會不會要繼續在和癌症抗爭中度過。」

這些話來自Linda Ryan的一篇博文,她是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一位宮頸癌病人,在診斷7年後第3次複發。她在上述博文中所描述的心理狀態,就是普遍存在於癌症病人中的「掃描焦慮症」。

所謂掃描焦慮症,英文scanxiety,是合併掃描scan和焦慮anxiety後創造出來的新詞,也叫掃描前綜合征,是指在等待進行X光、CT、PET-CT、MRI等醫學掃描的過程中,以及掃描後得知檢查結果之前,癌症病人所存在的焦慮感。

掃描焦慮症通常產生於實體瘤病人中。因為實體瘤治療對療效的評估,以及治療結束後的隨診都需要由CT、PET-CT、MRI掃描來評估,明確癌症有無進展。而如果是白血病、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等血液類腫瘤,則通常是做骨髓穿刺來評估病情,病人的掃描焦慮症會被「骨髓穿刺焦慮症」所取代。

雖然兩者誘發焦慮的原因不同,但表現一致。此外,掃描焦慮症通常也會發生在部分癌症病人的家屬中。

掃描焦慮症對患者有什麼影響?

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綜合醫學中心講師、心理學博士Aimee J. Christle,在2019年6月醫院舉辦的青少年癌症倖存者大會上做了《應對掃描焦慮症》(Managing scanxiety)的專題發言,總結了掃描焦慮症的表現:易怒,失眠,悲傷,恐懼,緊張,易激動,壓力大,頻繁對身邊的親人發脾氣。

她總結後認為,成年人的掃描焦慮症主要聚焦於兩點,一是「治療會不會又無效了」,二是「我會不會又複發了」。青少年的掃描焦慮症則通常是憂慮「我是不是一輩子都要這麼掃描下去」,「朋友們都不理解我經歷了什麼」,「我會不會以後都沒有朋友,現在的朋友也會被我的病嚇跑」。

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的網站2013年發表了一篇文章《癌症治療和治療後如何應對掃描焦慮症》,醫院心理學家Matthew N. Doolittle醫生在文中指出,18%的癌症倖存者會產生和退伍老兵類似的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嚴重困擾他們的生活。紀念斯隆凱特琳的乳腺影像專家,同時也是癌症患者的Laura Liberman醫生指出,研究表明,乳腺癌患者較易由複診的掃描焦慮症誘發PTSD。

為什麼會產生掃描焦慮症?

Verywell health網站專欄作家、獲獎書籍《每日防癌的運動建議》作者Lynne Eldridge醫生一語道破了掃描焦慮症的產生原因:對癌症的恐懼。

在人類所能患上的疾病中,幾乎沒有哪種疾病帶來的恐懼感可以和癌症比肩。

在每次掃描之前,即使癌症病人知道有99%的可能結果會比較樂觀,但大腦仍然會發出焦慮信號,在心理上忽略樂觀的可能性,放大悲觀的可能性,造成全身應激性激素分泌,導致產生焦慮感。

哈佛大學丹娜法伯癌症中心的青少年心理項目主任、心理學博士Karen Fasciano認為,產生掃描焦慮症的原因是癌症病人可能面對他們所無法左右的局面,如疾病的複發、進展。他們擔心自己的身體漸漸失控,最終完全被癌細胞佔上風。

另一個原因是癌症病人過去普遍都有過不好的掃描經驗:發現癌症、癌症進展、癌症複發等。此後,每當要進行下一次掃描,過去的負面記憶就會跳出來加重內心的不確定感,並且產生心理暗示:這次結果可能也不好。

如何應對掃描焦慮症?

癌症病人該如何應對每次檢查前的掃描焦慮症呢?以下幾點集合了MD安德森癌症中心、丹娜法伯癌症中心和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的建議。

1

明白掃描焦慮症是正常現象

不要刻意壓抑

丹娜法伯癌症中心Karen Fasciano博士認為,有掃描焦慮症的病人,要了解自己的表現,並活在當下。

掃描焦慮症的表現各不相同,有些人是整夜失眠,有些人是坐立不安,要明白這些癥狀都是正常的反應,先接受這些反應的存在,再想辦法去改善。如有意識地縮短這些焦慮的時間,每次壓縮到10-15分鐘,不要沉迷於猜測和焦慮中。

病人越去猜測掃描結果,越容易產生「我這次會不會沒有方案了」,「結果不好我的疼痛就會加劇了」等擔憂。可以用筆電記下自己的這些擔憂,掃描結果出來見完醫生後再逐條對照,驗證自己的擔憂是否有必要。

MD安德森癌症中心Aimee J. Christle博士指出,大多數癌症病人都經歷過掃描焦慮症,不要羞於承認自己的焦慮,應該把這視為治療過程的一個組成部分,主動把自己的焦慮感受告知配偶、親戚、朋友和醫生。

把自己當成正常人來生活,才有助於緩解焦慮。根據平時的喜好,在下次掃描到來之前,選擇散步、養寵物、泡澡、家務、約朋友一起聊天、接受按摩、讀書、聽音樂、看電影等方法來放鬆自己。

2

和有同樣經歷的病友一起交流

避免接觸負能量的人

單身男女談起育兒經頭頭是道,彷彿個個都是育兒專家,但是一旦為人父母,往往手忙腳亂。

同理,普通人安慰陷於掃描焦慮症的癌症病人時,往往只會說「你不必多想,沒事的」,或者是「想再多也沒有用,別去想了」,就好像單身男女教人如何育兒一樣不得要領。所以,癌症病人一般不願意向正常人袒露心路歷程。

Laura Liberman醫生談道,周圍的正常人都認為,我經歷了手術、放療、化療,這麼痛苦的經歷都挺過來了,怎麼會害怕定期隨診做掃描?他們很難理解,對於我而言,未知結果的掃描帶來了很大壓力。

癌症病人和有同樣經歷的癌症病人交流掃描焦慮症比較合適,大家互相理解,可以用彼此的經歷安慰對方,相互說出自己的感覺,避免一個人承受焦慮。

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建議癌症病人臨近掃描前,和性格樂觀、能讓人放鬆的親友或熟人在一起,多交流,不要一人獨處。

Lynne Eldridge醫生提到,在面臨掃描焦慮症的時候,要和正能量的人在一起,避免接觸負能量較重的人。正能量的人在面對病人的各種負面情緒時,可以堅持用微笑和鼓勵安慰的言語去化解。

3

進行放鬆性運動減壓

在MD安德森癌症中心和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的綜合醫學中心,都提供放鬆性運動課程,比如瑜伽、太極、冥想、音樂治療等。Aimee J. Christle博士建議在病人感覺焦慮時,可以做以下幾種放鬆性運動:

1) 腹式呼吸:運用腹部運動緩慢上下呼吸,邊呼吸邊想像有個氣球在腹部升騰,不要憋氣,主要慢慢呼氣,當感覺頭暈時放慢呼吸頻率。

2) 放鬆肌肉練習:繃緊局部肌肉5秒鐘,然後慢慢放鬆,可以在全身各部位依次進行,但要避免有顯著疼痛的部位,不要過度拉伸。

3) 冥想:放鬆自己,閉目想像自己曾經目睹過的美景。這些放鬆性運動需要長期堅持,反覆鍛煉,鍛煉的時間和次數越多越受益。在安靜的環境裡、平靜無焦慮的狀態下,閉眼,放鬆,每次鍛煉5-20分鐘,例如早上清醒時或者晚上臨睡前進行鍛煉。當熟悉這些運動後,就可以在壓力和焦慮下進行鍛煉。

4

安排好掃描和醫生的複診時間

盡量有親友陪同

Lynne Eldridge醫生建議把掃描的時間安排在早晨。對於部分病人,早晨做掃描的等待時間短,產生的焦慮相對較小;且CT、PET-CT掃描通常要空腹,早晨掃描之後去喜歡的餐館吃一頓,也會減輕焦慮。

她建議,每次掃描都要有人陪同。友誼和親情會減緩焦慮,如果不得不一個人去做掃描,在等待的時候可以用耳機聽些輕音樂。

Linda Ryan則提到,每當陪伴她一起去休斯頓掃描複診的朋友因故不能同行,就是她特別緊張的時候。

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建議,把自己的掃描焦慮症主動和主治醫生溝通,詳細告訴醫生自己的感覺。醫生可以幫助安排縮短掃描和複診見醫生的間隔時間,越早見醫生得知結果,焦慮感就越少。

5

找到一位合適、靠譜的醫生

Aimee J. Christle博士認為,當癌症病人治療有效,掃描的結果開始好轉,他們的掃描焦慮症就會逐漸緩解。

找到一位合適、靠譜的醫生是治療有效的前提。

什麼樣的醫生是合適、靠譜的呢?工作中接觸到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主治醫生,他們通常都具有以下幾個基本特點:

1) 有擔當:自己決定治療方案,不讓病人做選擇題。從來都是說「我推薦您目前使用這個方案」,而不是說「我這有3個方案,您看您想選哪個」。

2) 有協作精神和氣度:在病人的病情超出自己的專業範圍時,會立刻為病人安排多學科會診(MDT),聚集外科、放療科、病理科、心理科等各科醫生一起為病人出謀劃策。從來沒有看著病人的病歷說:「你去找李主任看過了?那你回來找我乾嘛?一直呆在李主任那裡看啊!」

3) 願意花時間傾聽病人的述說:給病人充足的時間詢問和述說病情,每次見病人的最後一句話通常都是:「請問您還有什麼問題?」每次隨診都能給病人充裕的時間,一直問到沒有問題可問為止。

即使發現自己有掃描焦慮症也不用擔心,3次宮頸癌複發的Linda Ryan在MD安德森癌症中心治療後,不僅病情得到了控制,掃描焦慮症也已經大大緩解,她還報名參加了人生中的頭一次馬拉松。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