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寶寶出生後,謹記8個指標,打破傳統月子,快速恢復緊緻小腹

在經歷十月懷胎及辛苦的生產過程後,媽媽虛弱的身體就要靠好好坐月子把元氣與精力補回來。

中國人坐月子的禁忌非常多,諸如不能洗澡洗頭、不能抱小孩、提重物、爬樓梯、不能吹風、不能流淚、不能長時間看書報、電視等,其實這麼多禁忌最主要的目的是希望媽媽能在這段時間好好休息,充分養足流失的精神與體力。

禁忌中有些是因為早期衛生及生活條件不佳,不小心容易造成感染、受風寒,所以乾脆要媽媽們避免,但在經濟與衛生條件發達的現代,倒是不需要如此嚴格的遵循古法,以免增加坐月子期間的辛苦。

輕鬆坐月子的妙方

在這提供一些替代古法的方式,

讓媽媽們可以輕鬆的做好月子,

同時保有健康與美麗。

1、產后宮縮痛

新媽媽分娩後,新媽媽會因為宮縮而引起下腹部陣發性疼痛,這叫做"產后宮縮痛",一般在2-3天后會自然消失。

對策:

可採用熱敷來緩解不適,如果子宮收縮在恢復過程中良好且惡露不多,新媽媽可以通過按摩和使用子宮收縮劑來減少疼痛。

2、避免傷口發生血腫

術後最初幾日內媽媽應採取右側臥位,這樣可使傷口內的積血流出傷口外,不致發生血腫,也可防止惡露中的子宮內膜碎片流入傷口內而形成子宮內膜異位症。

術後注意刀口情況,如果在術後1?2小時內傷口出現疼痛,並且越來越厲害,應馬上與醫生聯繫,很可能是縫合前止血不夠而形成血腫。

有血腫時可用50%硫酸鎂溶液冷敷。

3、每天要擦身

產婦容易出汗,每天要擦拭身體,一般分四部分進行,上衣脫去左邊就擦這半邊,擦完後要立即穿上,然後是右半邊,左腿,右腿。不可以一下子把衣服全脫掉,否則容易著涼。洗澡要等傷口好了才可以,一定是淋浴,室溫不能太低。一定要刷牙,可以選用軟毛牙刷。

4、要保證攝入充足的鈣

哺乳媽媽應保證攝入充足的鈣,以滿足母嬰二人的生理需要,否則,可能造成腰酸腿痛,還可能因為奶水中的鈣量不足影響嬰兒的生長髮育;在自身鈣量不足的情況下哺乳,還可能使哺乳媽媽體內的鈣量消耗過多,造成骨質疏鬆等問題。

5、東西都是可以吃的,注意飲食均衡就好。

根本上來說,只要是能吃的東西就可以吃。除了不能生吃肉類和雞蛋外(估計也不會有人這麼做),不沾酒精也是正確的。平時瓜果蔬菜肉蛋奶魚蝦海鮮都可以吃,只要媽媽合胃口就好,不用刻意補什麼忌什麼。但要保證飲食均衡,這樣才能保證自己和寶寶所需的營養都能攝入

6、環境需注意

室溫適宜,250C左右

濕度在60%—65%為宜

保持室內空氣清新流通,衛生清潔,每天通風換氣

氣象炎熱時,可以開冷氣機,但不要直接吹涼風

夏季衣著不要捂得太嚴,被褥不要過於厚重,避免發生中暑

十月懷胎,寶寶的重量使得媽媽的骨盆變大,這就是從少女變成大媽的重要一步,進而分娩時恥骨分離,使得整個骨盆變形,髖關節移位,形成「大屁股」的骨架,大媽的形態顯露無遺。所以產後恢復要做的就是配合適量的運動進行骨盆的恢復,把「大媽」的屁股給拉回來。

七,腹部鬆弛,要管理

產後收腹很重要,不管是順產還是剖腹產。產婦剛生產完,肚子變得鬆懈,及時使用收腹產品,可以防止內臟下垂,同時對於產後惡露的排凈、腹痛的緩解、產後子宮、產道的修復都有良好的效果。

8盆底肌恢復黃金期

其實,影響盆底恢復能力的,並不單是陰道鬆弛的程度,更是盆底肌的收縮力。產後新媽咪可以通過運動鍛煉來加強陰道彈性的恢復,促進陰道緊實,即使是順產,也完全不用擔心會影響產後性生活。

產後42天是盆底肌恢復最佳時間,產後3個月是盆底肌恢復黃金期。

輕中度盆底功能障礙者可採用提肛法,即有意識地對以肛提肌為主的盆底肌肉進行自主性收縮,以加強控尿能力及盆底肌肉力量。

盆底肌正確護理方式

麻醉作用消失後,宜採用側臥位,減少平臥時對傷口的震動和拉伸疼;

術後24小時應下床活動,增加腸胃蠕動,幫助排氣,預防腸黏連和血栓;

術後6小時禁食,之後可以補充流食,逐步恢復正常飲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