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困擾1億中國人的「肺結節」,是不是癌,要不要切?

福利

劉阿姨最近碰到一件煩心事

體檢結果顯示她肺上有一個8mm的小結節

肺結節有良惡之分

良性的話通過服藥可控甚至無需治療

若為惡性則需立即切除

否則可能形成肺癌危及生命

令她糾結的是

既怕錯把肺癌當良性疾病

耽誤最佳治療時機

也怕貿然手術可能白挨一刀

影響肺功能,降低生活質量

憂心忡忡,寢食難安

1

困擾1億中國人的「肺結節」, 要不要切?

隨著醫學發展及體檢的不斷普及,劉阿姨這樣的患者並不在少數。據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呼吸內科負責人朱曉莉介紹,目前中國有1億肺結節患者,其中8000萬患者都是小於8mm的小結節,在此其中只有2%-3.6%是惡性肺結節。

面對民眾對於肺結節早期確診的迫切需求,醫療技術正經歷著嚴峻考驗。

如何判斷肺結節的惡性概率以及治療方式?不光患者感到糾結,大部分的臨床醫生也常常感到「兩難」,他們既希望能幫助患者消除隱患,也不願「矯枉過正」造成過度醫療。

天津市胸科醫院胸外科醫生李鑫表示:「醫學有很多不確定性,並非每個檢查都能給出明確的結果,我們醫生每天都在治療和患者生存質量之間,爭取最大的利益。」

通常情況下,醫生會依據臨床經驗通過觀察肺結節大小、密度(即實性成分)、倍增時間以及影像學特異徵象等推斷惡性概率。對於10mm以下的小結節,一般有一個觀察期,通過體積和密度的時間變化來明確診斷。

這個過程中,醫療行為更像一把「尺子」,將醫學、技術、倫理、人文等多方因素糅合起來,「丈量」出最優建議推薦給患者,再由患者評估決定治療方式。除特殊情況,醫生不會主動要求患者進行手術。

避免肺結節造成生命的「悲劇」,破局醫患雙方的「兩難」抉擇,我們還需要「尺子」的刻度更加精細。

2

診斷早期肺原位癌 AI帶來新驚喜

在天津市胸科醫院影像科辦公室裡,呂軍醫生正專註地查閱每份影像資料並及時作出判斷。面對肺結節的診斷評估時,他會不時地反覆查看兩台顯示器界面,參閱AI標註的肺結節病灶,以免遺漏極微小的病灶。

與此同時,一份通過AI分析的診斷報告會在電腦桌面上顯示,具體包括結節的位置、大小、性質、邊緣、CT值、惡性概率、定性診斷等內容。如今,呂軍已經喜歡上了這個「AI助手」,它分析的數據更全面,速度更快,輔助醫生確保肺結節診斷的準確性,於患者而言,可以降低多次診斷的麻煩,減輕醫療負擔。


有這樣一個病例,患者在PET-CT檢查後提示肺部3個小結節均為炎症,而通過AI系統得出的結論卻為惡性。據接診醫生介紹,「這位患者的3個結節,有兩個都靠近左肺中央處,無法進行診析,而切除全肺要十分慎重。所以,我們先通過微創手術對邊緣處的結節進行活檢,病理診斷為惡性。」因此,天津胸科醫院的胸外科團隊選擇對患者行一側肺全部摘除手術,在對摘除的病灶進行病理診斷後發現,3個病灶均為惡性,這也證實了AI檢測在臨床應用的準確性,在某些方面取得了喜人的成績。

這樣的「驚喜」並非少數。胸外科主任張遜教授介紹,目前AI標註的惡性結節,同病理結果一致的現象越來越多(病理結果一般為腫瘤診斷的金標準),這也令臨床團隊為患者制定下一步治療方案時,多了一分自信與從容。要論幕後功臣,當屬2018年開始投入使用的京津冀肺癌AI輔助診療平台。因為這樣的醫療AI的輔助,使丈量肺結節的「尺子」相比以往更加精準了。

自醫院採用該平台以來,原本對AI接受程度不高的醫生,逐漸認可了AI,輔助診斷病例量逐月遞增。「AI基本不漏診,診斷速度更快,患者回訪遺漏率更低,對於患者早期確診意義重大,」在天津市胸科醫院胸外科醫生程世釗看來,AI還方便醫生復盤總結,提高閱片能力,在醫患之間都能起到「拐杖」效應。

張遜教授同樣對AI在提升醫生工作效率方面的表現予以肯定,同時,他對肺部癌前病變和原位癌的AI早期診斷,持較高期待,認為「這有利於推動行業標準化」。

肺癌AI輔助診療平台,就是結合大數據病歷庫通過人工智慧比照進行分析,最後出具患者影像診斷信息,輔助醫生進行臨床診斷。截至目前,肺癌AI輔助診療平台在天津市胸科醫院累計使用超過20000例次,其中有病理金標準的數據達數千例,AI肺結節檢出率從82%提升到99%,良惡性預測準確率從51%提升到90%,等效於PET-CT對肺結節良惡性預測的準確率,且對小結節良惡性預測的準確率明顯高於PET-CT。

3

AI助力肺癌早篩 還需破局臨床「痛點」

從2017年至今,AI技術在醫學領域拓展的目光,大部分都聚焦在AI輔助診斷肺結節項目。公開數據多、數據獲取相對便利,以及肺結節影像直觀、便於觀察診斷的特性,造成AI進入門檻不高。同時,胸部CT放射影像技術是肺癌早期篩查最重要的手段之一,AI輔助診斷肺結節存在較為迫切的市場需求。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白春學教授在解讀《肺結節診治中國專家共識(2018年版)》時強調,關於不同類型肺結節的處理原則需「進行AI分析或者請有經驗的專家會診」,也說明AI技術在醫療領域不斷被接受認可。

因此,近年來市場上提供AI識別肺結節服務的平台不斷湧現,但據公開數據顯示,各平台披露出的AI監測準確率等數值並無太大差距,從某種意義上講,這反映出領域內很多平台創新能力不夠,同時受到數據來源、演算法和監管因素等限制,紛紛選擇了相似的領域,但缺乏落地實踐經驗。

在外出參會學習與同行交流時,李鑫感到,目前很多AI產品在比賽、演示中的數據足夠亮眼,但有些「自娛自樂」,在臨床應用場景上欠缺醫學能力,應用於真實診療似乎有點 「不接地氣」。

醫療AI整體目前還處於初級探索期,未來還需大幅提升。「利用AI輔助診療平台更像『如虎添翼』,但臨床診斷需要邏輯推理能力,AI尚無法模擬臨床上的因果關係,同時在兼容性方面,AI的學習也會出現偏移。」呂軍說。

作為天津市胸科醫院AI技術支持方,零氪科技AI團隊產品經理張建華認為,醫療AI目前像「還沒有做出太多成績的小學生」,涉足醫學診療的「深水區」,產品還需要不斷地在真實世界研究的場景下,進行迭代升級。

事實上,為了推進AI在醫療場景中的真正落地,零氪AI團隊與天津市胸科醫院緊密合作,通過建立微信群,實時與臨床醫生進行充分交流。「我們十分看重醫生的臨床使用反饋,這有助於我們不斷打磨產品,讓AI真正融入到醫生的工作場景中。」據張建華介紹,對於一些小的修改,一般當天就會有技術人員前往醫院解決;而對於一些較大調整,團隊會依據解決方案,對平台進行迭代升級。

人工智慧和大數據就像一枚硬幣的正反面那樣密不可分,零氪基於高質量的數據,使AI產品的設計不盲目追求規模化,而是聚焦單病種全流程平台的研發,讓AI走出實驗室,讓演算法在臨床場景進一步驗證和提升。在不斷對AI進行優化升級的同時,團隊也在積極探索一項多中心、前瞻性、隨機對照的臨床試驗研究,希望進一步推動醫療AI功能落地,為臨床應用提供更多證據。

敬畏生命,科技向善。醫學AI的應用不僅能一定程度上解決肺小結節原位癌的診斷「難題」,未來在臨床診療、醫學科研等方面都將發揮巨大價值。實現這一願景的關鍵在於醫療AI的應用,需要始終緊盯臨床落地價值,重點關注實際應用而非停留在技術提升實驗室結果層面,在不斷解鎖生命密碼的過程中,創造務實而有溫度的醫學人工智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