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比爾·蓋茨22歲女兒火了,這才是真正的貴族教育

最近,世界首富比爾·蓋茨的大女兒詹妮弗連續數天霸佔微博熱搜榜,“世界第一白富美”談戀愛的消息鋪天蓋地。

大家都想看看誰能成為比爾·蓋茨這個世界首富的乘龍快婿,看到本尊的圍觀群眾大跌眼鏡,詹妮弗的男友只是一個來自埃及的馬術運動員。

而沉溺在甜蜜愛情之中的詹妮弗本人,也和普通的鄰家女孩別無二致。

沒有奢華的派對,沒有昂貴的奢侈品,甚至連衣著打扮都和平常人沒什麽兩樣……

比爾·蓋茨的大女兒詹妮弗和男朋友

翻開比爾·蓋茨家族的“教育手冊”,我們才明白,真正的“貴族”,貴的不是生活,而是教育。

01

一個有陪伴,嚴家教的父親。

比爾·蓋茨出生在美國的一個中產階層的家庭,父親是一名小鎮侓師事務所的代理人,為了獲得事業上的提升,他必須通過代理離婚案、酒後駕車案等雞毛蒜皮的辛苦活積攢經驗,每天總是忙忙碌碌的。

可即便如此,比爾·蓋茨的父親也沒有錯過孩子們的成長,他曾在電視台的節目中,詳細披露了他們一起互動的點點滴滴:

陪孩子們閱讀、參加學校的親子活動、一起舉辦家庭聚會等等。

比爾·蓋茨也曾經說過:“兒時父親的陪伴和鼓勵雖然看起來那麽微不足道,其實意義深遠。”

正因為從小受到父親的關愛,比爾·蓋茨更能體會父親對於一個家庭的重要性。

比爾·蓋茨和大女兒詹妮弗親子互動

和大多數富豪家庭喜歡延請昂貴的家庭保姆照顧孩子不同,比爾·蓋茨在很多方面都會親力親為:

他可以每天起早送孩子上學,也能夠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給孩子講睡前故事,幫助孩子複習功課,還會定期舉行家庭聚餐……

一個父親不缺席的家庭,在孩子的心中必定是一個充滿安全感的港灣,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孩子們的身心健康自然能夠得到良好的培育。

比爾·蓋茨是一個慈父,但是他也不失嚴苛的一面。

比爾·蓋茨曾經在《今日秀》中向主持人談及自己和孩子訂立的一條家庭規則:“我們家把13歲定為得到手機的年限。”

即便兒女后來向他抱怨“其他孩子都有手機,我是唯一一個沒有手機的人,這令人尷尬”,他也沒有絲毫的松口。甚至於在家中的閑暇時間,孩子們也要在規定的時限內才能使用電腦上網。

除此之外,比爾·蓋茨還嚴格控制著孩子們的零花錢,在他的要求下每個孩子都需要幫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並且不能向大人尋求幫助,從小就培養他們付出才有回報的勞動意識。

比爾·蓋茨夫婦和他們的三個子女

比爾·蓋茨說過:“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不是讓孩子僅僅具有獨立的意識和態度就夠了,必須讓孩子自己去經歷,讓他自己掃除障礙,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學到相應的知識和技能,才能用各種有效的方式去自行解決問題。”

一個家庭的溫暖,離不開父親的參與;而一個父親的威信,又能為孩子樹立良好的規範,成為他們應對人生磨練的武器。

02

一個有修養,能獨立的母親。

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在《家庭教育學》一書中寫道:

“孩子道德發展的源泉在於母親的智慧、情感和內心的激情,人在自己的道德發展中變得如何,決定於有什麽樣的母親。”

比爾·蓋茨的妻子梅琳達家境普通,生活拮據,她後來回憶說:

“父母供我們四個孩子讀完大學很不容易。我們全家都付出了很多努力,因為只靠我父親的工資不夠,家裡就通過租房等其他方式去掙錢。所以,我們從小就相信勤奮的工作和創新思維可以讓生活變得更好。”

梅琳達從小養成的艱苦奮鬥的品質,讓她更知勤儉持家的可貴。

1996 年大女兒出生之後,梅琳達辭去微軟的工作,退隱家中。

她像一個普通的全職主婦一樣,衣著樸素地在超市裡挑選生活用品,準時出席家長會,到學校接孩子。

儘管身為世界首富背後的女人,梅琳達卻甘願洗盡鉛華,做一位忠實的母親。

就像她談及自己這一生的成就時說的那樣:

“我希望以後人們談及梅琳達·蓋茨這個名字的時候,記住的是一位優秀的母親,人生中最偉大的投資是我的三個孩子,其次才是事業。”

在梅琳達以身作則的培養之下,他和蓋茨的三個孩子沒有半點富家子弟的紈絝之風,大女兒詹妮弗更是因為平易近人、謙遜有禮,在學校深受同學們的喜愛。

誠然,梅琳達是一位非常優秀的母親,但是在自己的事業上她也能夠獨當一面,給孩子們樹立起獨立自強的榜樣。

等到三個孩子全都進入全日製學校以後,她便重新投身於職場,並且將數十億資產全部用於慈善事業上,建立其享譽全球的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

她曾經對孩子們說道:

“上網花10美金,給發展中國家的一位母親買頂蚊帳,讓她和孩子(免受蚊子的困擾、遠離通過蚊蟲叮咬而傳播的疾病)踏踏實實睡個好覺。就這麽一頂蚊帳,或許可以改變一個孕婦和她腹中寶寶的人生軌跡。你的一點小小的幫助,可能就會為另一個家庭改變他們的世界。”

在她的諄諄教誨之下,蓋茨家的所有子女都熱衷公益,他們隻把自己當做條件稍微好點的普通人,並且希望通過自己的能力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高爾基曾經說過:“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

一個擁有良好修養,並且能夠獨立自主的母親,能夠決定孩子的品質和教養,讓他們的人生充滿陽光。

03

一個有眼光,大格局的家庭。

比爾·蓋茨的父親帶著回憶錄《蓋茨是這樣培養的》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過:

“我從未對兒女們說過‘以後要跟我一樣,別跟我一樣的話’。我們的準則向來是做到最好、去追尋夢想。

比爾從哈佛大學退學後,我曾感到沮喪,還為他的未來擔心——他沒有大學文憑怎麽辦?

但現在我很肯定孩子們遵循了我們的教導,為了夢想做到最好。結果證明他選擇了一條最正確的路線。”

比爾·蓋茨父母的教育經中有非常重要的五個字:“尊重,坦承,愛。”

比爾·蓋茨當年從哈佛退學,對於一般的父母來說,肯定是難以接受的,但是比爾·蓋茨的父母卻最終選擇尊重兒子的決定。

這是為人父母者的眼光和格局,因為父母信任和支持,比爾·蓋茨才能走出人生輝煌的第一步。

比爾·蓋茨夫婦(左)和蓋茨父母(右)的合影

同樣,當比爾·蓋茨成為父親以後,他也繼續發揚著父母的教育理念,從不去幹涉孩子們的職業規劃,並且不遺余力地為孩子們的“愛好”提供便利,幫助他們挖掘自身的潛力。

大女兒詹妮弗雖然考上了斯坦福大學,但是並非傳統意義上的學霸,他的成績在一眾“天才”面前並不突出,由於行事低調,在學校裡也不是萬眾矚目的對象。

詹妮弗·凱瑟琳·蓋茨生活照

可蓋茨夫婦卻並沒有像一般父母那樣在學習上對她步步緊逼,反倒是將絕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支持女兒的“業餘愛好”——馬術上。

詹妮弗·凱瑟琳·蓋茨在馬場訓練

詹妮弗6歲開始學騎馬,為此她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刻苦訓練,2017年21歲的她就在馬術比賽中贏得了100000美元獎金,如今在全美馬術協會排在障礙賽第19位,已經是國家級的專業選手,個人積累的比賽獎金就已經超過了百萬。

而且,她還在自己喜歡的事業中遇上了自己的“白馬王子”,也就是那位埃及小夥。

周國平在《孩子的聰明,需要父母欣賞》中談及如何讓孩子更好的成長時說道:

“一個人的成功和幸福可以歸結為兩點,一個是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另外一個就是能養活自己,此外能和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並且讓他們也感到快樂,這樣就更好了。”

也許在很多人的眼中“龍生龍,鳳生鳳”,比爾·蓋茨家的兒女肯定是要子承父業,成為商業巨子,但顯然他的大女兒已經走向了截然相反的一條路線。

而且比爾·蓋茨夫婦也早就有言在先,他們不會給兒女留下大筆遺產。

一個有眼光、大格局的家庭,並不會在意眼前的得失,因為一個人最大的成就是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人,並且幸福快樂地去生活。

詹妮弗·凱瑟琳·蓋茨參加馬術比賽

比爾·蓋茨夫婦曾在一檔訪談節目中說道:

“我們的孩子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但是我們要確保他們了解自己的能力,以及做什麽走向哪裡。

我們的教育理念很清晰,把大部分財產捐給慈善基金會,幫助孩子找到他們真正感興趣的東西,讓他們自由嘗試任何東西,而不是把大量金錢直接傾倒在他們身上。

否則,他們可能一事無成。”

父母不可能為孩子遮風擋雨一輩子,所謂的“貴族教育”,不是留給孩子一座金山銀山,而是讓他們成為自己人生的舵手,在驚濤駭浪中獨自揚帆,成為最好的自己。

哈佛大學75年研究成果:愛商決定人生的高度

圖片 | 儒風大家 攝

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

01

1938年,哈佛大學醫學院開展了一項關於“人怎樣才能健康、成功、幸福”的調查研究,稱為“格蘭特研究”。

在時任衛生系主任阿列·博克的帶領下,團隊追蹤了兩組人員,一組是268名哈佛大二學生,一組是456名波士頓貧民窟男孩。

每兩年,研究人員就會聯繫這些被調查者,詢問他們的健康狀況,家庭氛圍,個人成長等情況。

就這樣,持續了75年的時間,耗費了2000萬美元的資金,整理了幾萬頁調查報告。

終於有一天,第四任長官人Robert 來到了TED的舞台,向世人宣告了這項偉大研究的成果。

Robert教授展示了幾組數據:

在受訪者中,與母親關係親密的人,每年的收入要多出87,000美元;

與兄弟姐妹相親相愛的人,每年的收入要多出51,000美元;

在“親密關係”這個類目上得分最高的58人,平均年薪是243,000美元,而得分最低的31人,平均年薪不足102,000美元;

並且,只要你找到了人生“真愛”,無論友情、愛情還是親情,這都能夠大大增加你成為“人生贏家”的概率。

Robert教授說,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的人,更容易獲得幸福和成功。

而能夠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的人,都是懂得愛與被愛的。

所以,這項歷時75年的偉大研究其實是向世人揭示了一個簡單的道理:愛商決定一切

所謂“愛商”,就是愛的智慧,是對待愛與被愛的態度,是人追求幸福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種能力。

愛商高的人,能夠坦然享受被愛,健康成長,也更懂得愛別人,懂得感恩與饋贈。

02

知乎上有人提問:原生家庭幸福是種什麽體驗?

高讚回答是這樣的:

“餓了喊媽媽,累了就回家,從來不委屈,因為有爸爸。”

在這樣的家庭成長起來的孩子,愛商高。

他們陽光開朗,正直積極,即使遭遇挫折,也相信自己有足夠的能力可以處理好。

近期熱映的影片《奇跡男孩》裡的小男孩奧吉就是一個愛商高的人。

小奧吉天生臉部畸形,先後做了27次手術也無法擁有一張五官清晰的臉。

但父母的疼愛,姐姐的呵護,狗狗的陪伴,給了他一個健康有愛的成長環境。

在這樣的家庭長大的奧吉,頂著一張不那麽好看的臉第一次走進學校,或許有些怯懦,或許不夠成熟,但他已經表現得足夠堅強勇敢,自信健談了。

明知會被大家關注嘲笑,但奧吉更知道家庭教育已經無法幫助他獲取更多的知識了,於是在父母的鼓勵下,10歲的小奧吉勇敢地走進了校園。

哪怕遭受了嘲諷、譏笑、質疑、甚至謾罵,奧吉依舊不卑不亢,善良地對待同學,最終也收獲了真摯的友情。

奧吉是不幸的,從出生起就幾經波折,注定要遭受到跟同齡人不一樣的待遇;但奧吉更是幸福的,因為他能生活在一個健康美滿的家庭裡,成長得健全又快樂。

而這樣的奧吉,表現出來的成績也比同齡人優秀很多。

馬克思曾經說過,每一個人的發展取決於和他直接和間接進行交往的其他人。

而父母親人,是所有關係網絡中和我們聯繫最緊密的人,也是人格塑造和性格培養影響最大的一群人。

03

美國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認為,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這種聯繫很可能影響他的一生。

夫妻和睦,兄友弟恭,這樣的家庭氛圍成長起來的孩子謙虛、和善、自信、健朗、誠懇、大方;

但如果一個家庭中父母吵鬧不休,對孩子要麽不管不問要麽打罵不斷,這樣的家庭成長起來的孩子多半是敏感、脆弱、偏執、孤僻,甚至粗暴的。

當然,並不是每個人都足夠幸運可以出生在一個健全幸福的家庭,擁有一段美好的童年回憶。

但幸運的是,不論你幾歲,也不論是發源自何人,只要你能夠感受到“愛”,都能夠收獲幸福,獲得重生。

在格蘭特研究對象裡,有一個名叫卡米爾的人,他就很不幸地出生在一個不怎麽幸福的家庭,一路的成長也是跌跌撞撞,直到35歲才第一次體會到了被別人關愛的感覺。

那年,卡米爾因肺結核住院治療,是醫護人員給了他一直渴望的愛與呵護。

此後,卡米爾從一個對生活絕望的有自殺傾向的神經症患者,變成了一位負責的醫生、疼愛妻子的丈夫和愛戴孩子的父親,有幸福的家庭,真摯的朋友,親密的夥伴,事業成功,家庭美滿。

羅斯福說過,在成功的公式裡,最重要的一項因素,是與人相處。

一個人如果“愛商”低,既不能感受到愛,也不懂得愛別人,就像陸地上的船,永遠也抵達不了波瀾壯闊的海洋。

能夠感受愛,再去饋贈愛,這是最寶貴的人生經歷。

04

“愛商”高的人,大都長著一張沒有被生活欺負過的臉,陽光自信,快樂大方,感恩別人的愛,也更加懂得愛別人。

今年同學會,我見到了大學室友小雨,讓我感慨地不僅是她依舊美麗的臉龐,還有那股子與全世界握手言和的溫潤氣質。

要知道,大學四年,小雨雖也還好相處,但卻高豎圍牆,心裡堵著一扇門,怎麽也讓人進不去。

她出生在一個單親家庭,要強的母親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唯一的女兒身上,小雨也很懂事聽話,順利考上了理想的大學,但堅強的外表下藏不住的是骨子裡的敏感偏執。

許是看出了我的疑惑,小雨笑著告訴我,這一切要感謝她的老公。

跟渾身帶刺的小雨不一樣,她老公大華總是笑容滿面,自信陽光,對妻子小雨疼愛有加。

正是大華的這份陽光感染到了小雨,也是他的愛軟化了她身上的刺,讓她變得柔和、溫順。

美國西北大學的一項調查研究發現,如果一個人身上帶有清新的香味,再加上端莊的臉蛋,這個人會更受歡迎。

那些“愛商”高的人,你無法嫉妒他們能夠幸運被愛,因為這樣的人,也會懂得愛別人。

愛是感恩,更是饋贈。

馬可·吐溫說,生命如此短暫,我們沒有時間去互相爭吵、道歉、發泄、責備,時間只夠用來去愛。

用愛築造幸福的家庭,給孩子溫暖和幸福;用愛滋潤冷漠的心,給愛人陪伴和鼓舞;用愛撫慰孤獨的靈魂,給每一位陌生人善意和祝福。

每個生命都需要愛與被愛。

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