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上半年稅務部門黑名單增8成 騙稅和虛開呈諸多新趨勢

  上半年稅務部門“黑名單”同比增8成 聯合懲戒機制枕戈待旦

  本報記者 周瀟梟 北京報導

  7月4日,國家稅務總局舉行“褒獎誠信、聯懲失信”專題新聞發布會,公布稅收違法“黑名單”和聯合懲戒工作最新進展,介紹稅務部門助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做法和成效。

  2018年1至6月,各級稅務機構公布“黑名單”案件2781件,比去年同期增長80%。其中,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案件2050件,佔比74%;偷稅案件497件,佔比18%;騙取出口退稅等案件234件,佔比8%。

  針對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和騙取出口退稅等行為,下半年稅務總局將會同警察部、海關總署和人民銀行等部門,進一步突出案件查處,集中組織開展破案攻堅會戰。

  除了對失信企業的聯合懲戒,那些誠信納稅的企業也將享有更多政策激勵。對於納稅信用A級企業,將享有包括項目管理、稅收服務、融資授信、進出口等多項授信聯合激勵措施。

  破除執行難題

  執行難是行政執法機構普遍面臨的社會性難題,作為稅務稽查部門也不例外。

  聯合懲戒機制使得當事人一旦進入“黑名單”,一處失信,處處受限。“黑名單”公告的社會影響和懲戒效應,能改變“老賴”的行徑。

  如貴州遵義某醫藥公司,之前隻申報企業已經開具了發票的收入和少部分未開發票的零星收入,對於不需要開具發票的客戶的銷售收入則不入账申報——以此隱匿銷售收入,達到少繳稅款的目的。

  2017年遵義市稅務部門稽查局通過醫藥管理系統的銷售數據與其財務系統數據進行逐一比對,確定該企業隱匿銷售收入7000多萬元。對於稽查局下達的處罰決定,該醫藥公司以資金周轉困難為由長期拖延繳納稅款。

  經過稽查人員對稅收“黑名單”制度的解釋,因為如果拖延繳納稅款納入“黑名單”,企業負責人、股東及財務人員的個人信用、銀行融資、政府扶持等多方面將會受到嚴格限制。後來該醫藥公司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及時清繳稅款和罰款。

  自2014年10月公布第一批“黑名單”以來,各級稅務機構累計公布“黑名單”案件達到10340件。其中,2018年1至6月,各級稅務機構公布“黑名單”案件2781件,比去年同期增長80%。

  “稅務部門依法依規對‘黑名單’當事人采取更加嚴格的發票管理、出口退稅審核和高頻次稅收檢查等措施”,稅務總局稽查局李國成巡視員在發布會上表示。

  除了稅務部門的懲戒措施,聯合懲戒措施也在不斷落實。截至2018年6月,警察部門共配合稅務機構辦理阻止出境1926人次;6737名“黑名單”當事人被市場監督管理部門限制擔任企業的法定代表人、董事、監事及經理職務;7456戶當事人被推送金融機構限制融資授信;另外,還有9.5萬戶“黑名單”當事人在取得政府供應土地、參加政府採購活動、進口關稅配額分配等方面被有關部門采取限制性管理措施。

  打擊虛開騙稅行為

  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騙取出口退稅行為,在“黑名單”案例中佔據很大比重,也是近年來稅務、警察、海關、人民銀行等嚴厲打擊的對象。

  “根據近年來查處的案件分析,騙稅和虛開案件除具有專業化、團夥化、隱蔽化等傳統特點外,當前騙稅和虛開還呈現諸多新趨勢。”李國成介紹。

  比如,從作案方式看,短平快特徵明顯。不法分子利用虛假身份、虛假地址注冊大量空殼公司,通過中介機構和代账會計辦理涉稅事項,實施不法行為後迅速走逃失聯。

  今年1至6月,全國各級稅務機構共對5.63萬戶涉嫌騙稅虛開企業開展檢查,查處騙取出口退稅違法行為挽回稅款損失48億元;已認定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及其他可抵扣憑證227萬份,涉及稅額434億元。

  稅務總局駐北京特派辦特派員謝濱還介紹了兩起由北京特派辦主導,聯合轄區內稅務、警察部門破獲的區域廣、案值大的特大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典型案件。

  “我們采取的突破方法是出其不意檢查账簿,凍結資金账戶和跨區域檢查固定虛開證據。”謝濱介紹。

  在北京某紡織品公司特大虛開案中,嫌疑人丁某在北京、天津兩地設立6家空殼企業,大肆對外虛開內容為紡織品的增值稅專用發票,涉及全國12個省區市的下遊企業169戶,涉及發票7516份,案值13.98億元。

  首份激勵備忘錄出爐

  除了聯合懲戒失信企業,對於誠信經營的納稅人,也將享有更多政策激勵。

  稅務總局此前頒布了《納稅信用管理辦法》等檔案,從事生產經營並適用查账徵收的企業納稅人進行納稅信用評價(從高到底分別為A、B、C、D級)。

  這些分級管理的不同納稅信用企業,分別享有不同的政策待遇。“通過納稅信用管理系統與稅收征管系統實時對接,納稅人在辦理涉稅事項時,系統會自動提示納稅人信用級別,為在稅務系統內部實施以納稅信用評價結果為基礎的分類服務和管理提供支撐”,稅務總局辦公廳副主任付樹林回應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提問表示。

  不僅如此,稅務部門還積極推動納稅信用資訊與社會信用資訊對接。比如,稅務總部與銀監會創新合作,在全國範圍內開展“銀稅互動”助力小微企業發展活動,實現了“納稅信用”與“融資信用”的對接,將納稅信用成功轉化為企業的融資資本。

  數據顯示,從2015年至2018年一季度末,全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已累計向守信企業發放貸款72.7萬筆,其中涉及小微企業58.4萬筆。

  “稅務總局與29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部際聯席會議成員部門簽署了首份聯合激勵合作備忘錄,向納稅信用A級納稅人推出了涵蓋項目管理、稅收服務、融資授信、進出口等18個領域的41項授信聯合激勵措施,讓信用成為市場配置資源的重要考量因素,使得A級納稅人在市場競爭中獲得更多機會。”付樹林表示。

責任編輯:陳永樂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