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成了演技比拚的國產綜藝尷尬出了一種風格

轉載或者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不知道什麽時候開始,國產綜藝就成了尷尬的代名詞,充斥著假笑、假high和假梗。

上周我發了一條征集尷尬綜藝的微博,發現目前國內大部分綜藝都被提名了,明星越多越容易尷尬。(當然國產綜藝還是有高口碑選手,比如人文類、專業類的就很清流。)

那麽我們不禁要問,國產綜藝為何如此尷尬?

最主要的問題:根本沒有笑點時,無趣的節目卻不甘於直面自己的無趣,全場都在硬笑。

這種操作的代表就是國產跑男《奔跑吧》,前幾天我在餐廳吃飯看了五分鐘,尷尬兩小時。

其中一個嘉賓黃旭熙,說了一句英文,全場就開始嘎嘎嘎嘎嘎嘎乾笑,笑得好努力,好空洞。

之後一個環節裡黃旭熙模仿扇貝的聲音“噗”了一下。

所有人又嘎嘎嘎嘎嘎嘎笑得特別投入

Angelababy可能囿於演技局限只能笑成這樣

本觀眾一臉冷漠:他們為什麽能笑成這樣?笑點到底在哪裡?

市面上大部分做任務的綜藝都很難好笑,大家明明內心很空虛在走流程,還要時不時假裝開心,毫無意義地笑作一團。

尤其建議綜藝節目不要再請腦袋空空的流量了,他們自帶面癱臉,聊天也不會聊。

沈騰賈玲這樣的就應該多請請,坐著等人嘮嗑都能嘮出花。

汪涵何炅黃磊這種也是比較好的選擇,不會讓場面冷下來,但也沒有刻意的感覺。(然而如果整個綜藝設置都很無聊,會聊天的人跟其他人沒火花的話,有趣的個別人也救不回來。)

如果不是比拚專業技能的節目,“會聊天”就應該是綜藝請人的基本門檻。

我原來特別不喜歡小沈陽和宋小寶上節目,除了飆東北腔和硬做崩潰表情都不會別的,但是跟無聊的明星們相比,可能這倆還好點,最起碼他們努力了,有個意識,覺得自己進入鏡頭了,就得搞點啥出來。

綜藝節目裡,參與藝人之間的化學反應特別重要,正面例子當然是男人幫時期的《極限挑戰》。還有像《了不起的挑戰》裡那幾個看起來八竿子打不著的人,碰到一起很有意思,也是極佳的選角眼光。(以及,每個人當時請的時候都不貴吧,高性價比之選。)

反面例子就是這一季《嚮往的生活》。節目主打的是黃磊跟何炅老友做東招待客人,今年播出的都跟過年走親戚似的,烏央烏央來人,大家彼此都不熟,卻帶著宣傳任務,節目自己都知道:“確認過眼神,都是不認識的人。”

無聊尷尬越來越多,也跟綜藝同質化有關係。

熱門模式就那幾種,但是能玩出火花的藝人人選其實不太多。大部分國產綜藝在準備買或者抄一個模式時想的就是:國外有這個節目,再找人氣明星,齊了。

於是大家做出了一檔又一檔大家毫無靈魂隻走流程的節目,全靠假笑,再把不是笑點的信息硬掰成笑點放出來。

而硬掰笑點呢,主要靠後期。

我國綜藝後期的絕學,主要是把人P消失,在《王牌對王牌之消失的吳秀波》裡我們已經感受到了。

但除此之外,大部分國產綜藝的後期真的是在尷尬裡放大尷尬啊!!

《我們是真正的朋友》裡姐妹們拉拉家常本來很自然,後期就能把節奏切稀碎。

阿雅問小S關於林志玲的那一段

後期就放了將近半分鐘小S損林志玲語錄,回顧了四個例子,看得我好著急。

這個節目的收視群體裡,誰不知道小S和林志玲的梗啊,就算後期覺得需要科普一下,那就快速放一個咬牙切齒的語錄就可以了啊。

這還不算,小S講話的時候加了很多故弄玄虛的特效,加那種大事不妙震驚效果的BGM,突出每個人的表情。

自然的談話就這樣被後期搞得四分五裂,觀眾莫名煩躁。

可能是當下最尷尬的國產綜藝《奔跑吧》,經過後期的加持,就更尷尬了。

偶爾有些小梗,經過特效和花字放大之後反而別扭了起來。

王彥林跟陳立農在一起,小沈陽說他們倆手疊在一起跟奧利奧似的,一個黑一個白。

如果一句播過去也就算了沒什麽,但是後期可算找到一個梗了,咣咣咣瘋狂給觀眾劃重點。

先回放了一遍這句話

花字點評:“這形容很貼切了。”此外還要加上大家誇張的假笑。

全場大笑畫面也要有哦。

感覺後期在跟觀眾說——看見了嗎,這是幽默,你們都給我笑啊!!

這後期見過世面沒有,隨口說句話就值得這麽渲染,十五分鐘的相聲要是上《奔跑吧》可能會被解析成兩個小時的節目。

特效、花字,已經成為國產綜藝最招人煩的存在。

我最受不了以下幾個國產綜藝常見特效病。

第一,放慢速度突出某藝人發言,大部分被放慢的發言根本不值得突出,還顯得很浪費時間,兩倍速都不夠耽誤的。

第二,加毫無意義的字幕,簡直是把觀眾傻子一樣。

比如下面這個,難道我沒看出來向佐這是輕輕一躍到床上了嗎,加這個有任何意義嗎?

第三,莫名其妙的回放三遍,卡帶了?

我見過最瘋狂的一次這種回放效果,是金巧巧參加一個綜藝表演跳舞。

我天,那是一支完整的舞蹈誒,只要金巧巧有高抬腿或者飛來飛去的高難度動作,後期就特地把高難度動作多回放一下,怕觀眾看不清。把一支舞剪得稀巴爛,感覺藝人當場觸電了。

尤其各種《xx喜劇人》《xx喜劇王》之類的,求求你們不要再做特效了。這類節目只要小品好看,其他就不要再畫蛇添足了。

現在這些節目組的突出、回放、花字打亂了整個小品的節奏,觀眾剛想笑也被整得不想笑了。

前幾天看到寇振海上綜藝挑戰小品,他扮演搶地盤的廣場舞老頭。

寇振海演到準備跟對手battle的關鍵時刻,後期自作聰明地想,哇觀眾一定很在意我們請到的大明星怎麽反應。於是他們瘋狂插入明星嘉賓的臉,還加上一些很無意義的花字。

比如這個:“要打架的節奏?”

煩死了,這一耽誤就是十秒鐘,我想看小品本身啊!

節目組甚至還在演員的表演裡加花字。本來我覺得寇振海重現黑豹子還挺好玩的,看到這智障花字就想衝到螢幕裡把後期加工全摳出去。

曾經有一個資深電視人告訴我,她被現在的國產綜藝玩法搞得懷疑人生。

在她受過的教育裡,製作方不能把觀眾當白癡,觀眾知道的事情不需要再重複,否則就是無效信息。比如你拍一個人在睡覺,誰能看不懂?現在國產綜藝就是非要加上一行字:睡覺了。

綜藝中的有些花字特效是能增加表達效果,但要幫觀眾發現他沒看到的信息。

《爸爸去哪兒》裡的後期,找出了田亮“森碟”的發音,發現了張亮的美少女戰士瀏海,都是在製造新的笑點,所以觀眾不煩這些冒出來的提示。

曾經《極限挑戰》被稱讚是“神後期”,因為開腦洞、有創意,呈現了很多自然的聯想橋段。

《康熙來了》的花字經常被模仿。可這檔節目不是亂加花字的,都是突出了最有意思的發言,再配合當事人的現場反應,但凡有花字出現的畫面,都是表情包。

《康熙來了》的後期更是從來沒有打亂過嘉賓談話,保持著所有聊天的自然狀態。

小S和蔡康永嘲笑趙正平割雙眼皮那期我看了四五遍吧,次次從頭笑到尾,這期到處都是笑點,卻沒有做過一次回放或慢速突出。

因為這是個聊天,誰會聽不懂聊天啊,誰會抓不到笑點啊,不要破壞這個自然的過程好不好?

後期加分的節目也有個特徵,本身綜藝裡的笑點和人設都很清晰,就算沒後期觀眾也覺得挺有意思,這時後期才能給有趣的內容錦上添花。

很多國產綜藝,抓著尷尬硬做後期,做出來不是雙倍尷尬嗎?

按照現在這些不過腦子的後期製作方法,好笑的內容也白瞎了。

經典小品《牛大叔提乾》,現在找一個後期團隊加工,可能是這樣的。

趙本山來一句,“擱這兒學會扯淡了”,後期強行把扯淡兩個字放三遍,一次比一次慢,配上扯淡的動畫特效;再挑中台下倪萍的表情聲音專門回放和突出,再加上碩大花字“真好笑”。——有意思嗎?

尷尬的國產綜藝,就像陪領導吃飯,裡面的人明明度秒如年還要拚命假笑,不假裝笑到打滾過不了關。後期花字就是總結這次尷尬飯局的苦命宣傳,自我洗腦這活動又好笑又有意義甚至還要劃重點。

現在我開始懷念《綜藝大觀》這類老派節目了,從頭到尾清清爽爽,節目本身好看就完事兒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