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市場多變難選股 機構鬥法巧持倉

今年以來,市場風格變化較快,大小盤“蹺蹺板效應”明顯。有機構人士表示,在2018年博取超額收益難度加大,價值股和成長股都將出現分化,但基本面仍將是長期選股主要因素。為應對市場風格變化,有機構靈活增減倉。也有機構對深入研究的個股持有耐心提高。

風格多變分化加劇

2017年上證50表現強勢,相比之下創業板50走低。今年以來,這一態勢有所改變,市場風格變化較快,大小盤“蹺蹺板效應”明顯。

風格快速變化讓個股行情出現明顯分化,單邊行情不複存在。數據顯示,剔除2016年11月以後上市的新股,截至最新收盤日,在去年跑贏滬深300漲幅的328隻個股中,今年以來僅有117隻個股實現上漲。剔除2016年11月以後上市的新股,在去年下跌的2265隻個股中,今年以來僅有633隻個股實現上漲。可見,去年強勢股今年以來走勢分化嚴重。在去年未能上漲的股票中,大部分個股今年延續此前頹勢,未能享受風格切換帶來的行情助力。

“2018年市場上不僅成長股會延續分化,白馬股也會分化。經歷過去年優質白馬藍籌股單邊上漲和大量績差股、純題材股一路下跌,基本面作為長期選股主要因素或難逆轉。預計白馬藍籌股大幅低估現象難以再現,目前部分優質白馬股仍有資金流入。遊資炒作、純題材熱點將在嚴監管下繼續削弱。”某公募基金研究員表示,“機構目前對2018年股票市場預期還不明朗,支持大盤白馬股資金和追逐中小創資金在二季度可能還難以取得共識。像去年龍頭股一樣的趨勢化系統性行情今年可能將難以再現。”

預留倉位靈活增減

在市場風格多變背景下,不同機構紛紛采取不同應對措施。某私募研究員介紹:“我們采取分次建倉策略。如果某隻股票基本面很好,會先買些。如遇市場下跌,這隻股票被錯殺,估值更有吸引力,我們會再加倉。我們還會預留一部分風格加持倉位。比如,最近中小創股較為強勢,這隻股票又恰屬中小創股,我們會擇機加倉,再加些風格加持倉位。如果股票基本面很好,同時契合當下市場風格,重倉持有很正常。”

“當市場風格變化時,我們可能會在高點把風格加持的那部分倉位先減掉,為市場回調時留出加倉太空。”這位私募研究員說,如倉位加得比較滿,但是又遇到導致市場出現劇烈調整的事件,這時會首先評估市場調整級別,對有盈利個股適當減倉,對看好且持倉不足股票會加倉。如看好的股票倉位比較重,有時會適度減倉以應對風險,待後期出現更低價位時買入。後面哪怕市場很快從“黑天鵝事件”恢復過來,不得不以更高價格買回來,這時也不會有心理障礙。無論如何,對看好個股始終保留一部分倉位。

這位研究員介紹,依靠這種較為靈活持倉方式,持股風格偏成長的這家私募在去年大盤藍籌主導的行情中依舊收獲不小漲幅。“我們去年看好的幾隻成長股基本面都很好,但因市場風格沒有轉向中小創股,所以倉位不高,因此雖然這些成長股市場表現一般,但最終沒有對基金產品淨值造成太大影響。對大盤藍籌,由於疊加風格持倉,因此對一些跟蹤關注的優質白馬股持倉較高,這部分個股對淨值增長貢獻較大。”他表示,目前倉位較多集中在績優成長股上,但也保留仍有上行太空的部分優質大盤藍籌股。

淡化風格耐心持股

與熱衷於迎合市場風格、踏準擇時點位不同,也有部分機構表示淡化風格,潛心挖掘長期翻倍牛股。國鈺投資合夥人李濤是“持股至盈利”的代表之一。他表示,在近期震蕩的市場下,他目前依然堅持自己的估值系統。李濤說:“我會盡量減少事件驅動的操作。如標的主營業務增速放緩,毛利率開始出現一定下降,就會重新審視持倉情況。”

在具體個股選擇上,李濤也有自己的邏輯:“我選股偏愛央企,一方面估值較低,另一方面有大量資產如土地使用權等,持股安全邊際較高。央企一般都有資產保值率考核,在再融資能力方面有先天優勢。此外,在審計上央企較為嚴格。”在具體減倉時機上,李濤一般選擇在個股接近歷史估值低點附近買入。他表示,此時進場能擁有更高風險收益比。

持股耐心度提高或許是長線持有優質個股投資者的共同點。“要踏準市場風格,‘高位逃頂、低位抄底’是不可能的,而且這樣會耗費大量情緒和精力,不利於聚焦於公司深度研究。‘慢就是快’,對好股票,要敢於一直持有。減倉了,未必能低點買回來,也未必能從其他個股中獲取更高收益。”某公募基金經理表示,“目前是超長周期持有一些優質個股時機。這些個股可能來自現有白馬股,也可能來自偏成長股。總體上看,行業太空向上、公司護城河明顯、估值較低、盈利增速具備可持續性、管理層優秀、員工持股比例較高或是這些個股共同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