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廣西桂林兩龍舟翻船17人死亡 當地賽龍舟沒有穿救生衣習慣

4月21日,廣西桂林秀峰區村民在桃花江劃龍舟。13時40分許,2艘龍舟發生側翻,57人落水。22時30分許,重案組37號(微信ID:zhonganzu37)從桂林市政府獲悉,此次翻船救援結束,經統計該事件致17人死亡。

桂林市龍舟協會秘書長譚桂安表示,龍舟隊在路過滾水壩時,試圖衝過去,但由於水流較急且有漩渦導致傾覆。此外當地龍舟隊員沒有穿救生衣的習慣,“類似滾水壩較為常見,龍舟隊常有衝越滾水壩行為,但從未聽說出過事。”

全文1899字,閱讀約需4分鐘

4月21日,廣西桂林2艘龍舟發生側翻,17人死亡。

桂林兩艘龍舟意外翻船遇難人數升至17人 搜救工作已結束。我們影片出品

官方稱龍舟活動曾報備但未通過

一條載有統一著藍色服裝約30人的龍舟,在江面上逆著水流向上遊行駛。船上大多數人都手拿船槳劃行,還有兩人站在靠近船頭的位置,其中一人擊鼓,周圍伴有加油呐喊聲。

龍舟在江面逆著水流向上遊行駛。

重案組37號(微信ID:zhonganzu37)獲得的影片顯示,當船行至事發水壩時,船體前半部分通過,稍作停頓後順著水流向後退,而後與水壩呈平行狀態。船上隊員先是暫停劃槳,後又繼續劃。約10秒後,船體突然側翻,人員落水。之後船上隊員分散遊開,也有人嘗試去整理側翻的船體。

龍舟船頭衝過事發水壩。

約兩分鐘後,又有一隻船從下遊向該船側翻的方向駛來。在行駛至上一隻船發生側翻的位置時,行駛方向也發生改變,漸漸與水壩平行。在搖晃了幾下後,第二支船也發生側翻。而後可聽見有人哭嚎,並提及要叫救護車。

龍舟發生側翻。

18時30分許,探員從桂林市政府獲悉,4月21日,秀峰區村民私自組織在桃花江練習劃龍舟,此前曾報備但並未通過,事發前一天還進行相關安全警示,結果發生意外,警察機構已對牽頭組織活動的2名人員進行控制。

據統計,當日13時40分左右,2艘龍舟發生側翻,57人落水。截至19時20分,40人獲救,5人送醫救治,已脫離生命危險。截至22時30分許,此次翻船救援結束,經統計該事件致17人死亡。

事發水域水質渾濁且有淤泥

參與現場救援的桂林市消防支隊熊班長說,約有70名消防官兵於桃花江上中下遊搜救。

消防官兵在上遊搜救的同時,還在下遊用攔網進行攔截,並協調排水以降低水位。“已經排了快兩米深的水”,他表示,事發水域下方有淤泥且水質渾濁,將事發河段摸排了一兩遍。

一位村民介紹,事發地位於秀峰區蘆笛路桃花江橋南側江面一處滾水壩處,該處水流較為湍急。

“這是桃花江一處滾水壩,由於近幾日當地剛下過雨,事發時水深超過2米。”藍天救援隊現場負責人表示,為方便打撈,救援人員在壩上方對江水進行攔截,壩下方水位降至1.5米。

至20時20分許,上方江水已漫過壩頂,下方水位仍在上升中。此外,事發處水流湍急,且江水渾濁不清,都增加打撈難度。負責人介紹,救援人員正使用打撈鉤在事發江面長100米、寬60至80米的範圍內持續打撈。

資料顯示,滾水壩為攔水建築物,主要作用是抬高上游水位、攔蓄泥砂,當漲水時,多餘的水可溢流向下遊。

滾水壩處落水為何傷亡如此慘重?藍天救援隊現場負責人介紹,滾水壩的落差雖然不大,但水從高處流下時會形成漩渦,將落水者吸住,一旦被吸住很難掙脫。此外現場打撈上來的落水者都沒有穿救生衣,這也增加了傷亡風險。

多次參與救援的專業人士表示,在沒有合規格的救生衣情況下,沸騰線脫險可能性較低。即使有合規格的救生衣,未經訓練也難以完成。同時當被卷入流區時,有可能進入翻覆的船體,增加脫困的難度,幾分鐘時間就會耗盡體能。

“龍舟隊員沒有穿救生衣的習慣”

桂林市體育局官網顯示,當地自古盛行龍舟活動,史載最早見於唐朝,民間約定為逢戊年大劃龍舟,形成“十年一大劃,五年一小劃,每年自由劃”的習俗延續至今。記者查詢發現,今年恰為農歷戊戌年,屬於當地龍舟“十年一大劃”的年份。

桂林市龍舟協會秘書長譚桂安告訴探員,出事的為秀峰區甲山街道敦睦村龍舟隊。由於當地龍舟比賽臨近,該村龍舟隊便在附近的桃花江面劃舟練習,同時前往鄰村進行聚餐活動。

當地為舉行龍舟比賽而舉行的聚餐活動較為普遍。據桂林市食藥監局消息,3月26日,敦睦村為舉行劃龍舟賽活動,特邀請琴潭岩村民一起到村裡聚會,晚上近300餘人參加集體聚餐,甲山街道食藥所工作人員還赴現場進行指導。

譚桂安透露,敦睦村龍舟隊在路過事發滾水壩時,試圖衝過去,但由於水流較急且有漩渦,導致龍舟傾覆。按當地習慣,龍舟隊員一般沒有穿救生衣的習慣。類似滾水壩在當地江河中較為常見,此前當地龍舟隊常有衝越滾水壩行為,但從未聽說出過事。

另據媒體報導,事發水壩水深約四五米,水流較急。他們嘗試衝過去,但未果,下面正好又是漩渦,最終導致側翻。另一支龍舟上的人前往營救,但走近後,“水裡的人求生欲太強,把過來的那支龍舟也趴翻了。”

新京報記者 潘佳錕 盧通

編輯 李驍晉 校對 郭利琴

本文為重案組37號(微信ID:zhonganzu37)原創內容

未經新京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和使用

歡迎朋友圈分享

----------以下為推廣---------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