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沿海經濟大省半年報:廣東領先優勢再擴大,浙江增速最快

在國家統計局公布上半年經濟數據後,各省份也先後發布自己的經濟“半年報”。目前,沿海四個經濟大省的半年報均已揭曉。從數據上看,第一經濟大省廣東的領先優勢在擴大。從增速上看,浙江的增速在四個大省中領跑。

廣東領先優勢擴大

廣東省統計局發布的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廣東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突破5兆元,達到50501.17億元,按可比價格增長6.5%,位於年度目標區間上限。同期,江蘇實現GDP 48582.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5%。

由於基數和名義增速的差距,在總量方面,廣東對江蘇的總量領先優勢進一步擴大。上半年廣東GDP總量比江蘇高1918.47億元,這個差距比上年同期擴大了440億元。如果考慮廣東下半年GDP佔全年比重較大這一特徵,則全年下來廣東GDP領先江蘇的差值將有望突破5000億元。

第一財經記者查閱歷史數據發現,2008年廣東領先江蘇5814億元,其後7年的差距分別約5025億元、4569億元、4069億元、3009億元、3002億元、2704億元、2696億元。但就在江蘇連續7年追近廣東後,2016年,廣東對江蘇的領先優勢又重新擴大,2016年到2018年分別是3425億元、3978億元、4682億元,差值呈現加速擴大的態勢。

優勢擴大,有多個方面原因。其中,近年來廣東投資增速反超江蘇是一個重要因素。數據顯示,上半年,江蘇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4.1%,比一季度回升2.5個百分點。

同期,廣東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0.5%,高於年度目標1.5個百分點。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24.3%;其中,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及供應業增長26.0%,鐵路運輸業投資恢復性增長17.7%,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增長34.2%。教育、醫療等民生投資快速發展,上半年,教育業投資增長37.0%;衛生和社會工作投資增長40.8%。

廣東省體改研究會副會長彭澎對第一財經稱,基建提速與大灣區的建設有關。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頒布,珠三角各市也紛紛成立了灣區辦,推動第一輪項目落地,保障資金到位,有力地推動了基礎設施投資的增長。

另一方面,廣東的轉型升級最早,目前成效逐漸顯現。江蘇省社科院研究員田伯平分析說,江蘇原有的產業結構與廣東有一定差異。廣東原有的外向型產業中,有相當一部分產業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進入的外資,且以日用品生產為主,產業結構層次比較低,在2008年金融危機中受到的衝擊也最大,影響最為明顯,因此廣東的產業轉型升級也比較早,力度最大。這幾年,廣東已經逐步走出調整的過程,在創新驅動的道路上走出比較快的步伐,重新煥發了活力。

廣東省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上半年廣東現代工業產業比重不斷提高,上半年先進製造業和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速分別快於規模以上工業1.0、3.9個百分點,佔規模以上工業比重56.5%、31.6%,比上年同期提高0.8、1.5個百分點。部分工業新產品產量增長較快,3D列印設備增長334.5%、新能源汽車增長184.2%、移動通信基地台設備增長128.4%、液晶顯示屏增長30.8%,智能電視增長11.5%。4G用戶、通信消費、快遞業等新業態表現突出。

從三產佔比來看,廣東三產佔比達到了56%,在四個經濟大省中位居第一,比江蘇高3.2個百分點。上半年,廣東服務業增加值增速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5.2%。服務業發揮“穩定器”作用。

浙江增速領跑

從增速來看,上半年,浙江GDP為28256億元,增長7.1%,增速高於全國(6.3%)0.8個百分點,增速在四個大省中領跑。同期,山東全省實現GDP41823.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5.4%,增速在四個大省中最低。

另一方面,儘管浙江的GDP總量只有山東的67%,但浙江上半年一般預算收入卻比山東多了628億元,上半年浙江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0.3%,增速在四個經濟大省中領跑,而同期山東僅為1.9%。

作為全國縣域經濟、鄉鎮經濟最發達的省份,浙江近年來經濟加快轉型升級。尤其是以阿里巴巴、螞蟻金服、海康威視等為代表的新實體經濟、戰略新興產業對浙江省經濟轉型升級帶動效應十分明顯。

浙江省統計局的數據顯示,當前浙江新動能繼續發力。數字經濟相關產業增長較快。上半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4.8%。規模以上工業中,高技術、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增速高於規模以上工業。

隨著經濟的轉型升級,以及良好的居住環境,浙江也吸引了大量人才進入。獵聘網近日發布的《2019年上半年中高端人才就業現狀大數據報告》顯示,從2018年二季度到2019年二季度,杭州人才淨流入率位居全國第一,為8.82%,其次是寧波,為8.27%。

從三產佔比來看,上半年浙江達到了55.9%,基本上與廣東相當。現代服務業在浙江經濟發展中起到重要的引領作用。

相比之下,第三經濟大省山東近年來不僅在總量上與粵蘇兩強的差距越來越大,而且在財政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產業結構等方面都存在較大的差距。以三產佔比為例,目前山東為50.7%,與粵浙有較大差距。

此間的一大背景是,2008年以後,同樣是東部沿海經濟大省如廣東、浙江等,轉型升級的力度比較大,包括機器換人等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力度非常大,現在慢慢顯出成效。相比之下,山東的轉型升級步伐比較緩慢,例如,廣東、江蘇等地的突出行業是通信計算機行業,而山東能源原材料之類的基礎工業依然佔據主要部分。

相比廣東和蘇浙,山東原有的工業基礎比較好,以國有經濟為主,市場化程度不高。彭澎說,產業結構是兩者差異的一大關鍵。重工業、國有經濟佔比高的區域,近幾年受到的影響都比較大。

在這種情況下,近年來山東也在積極對標先進省份和發達地區,尋找自身差距和不足,加快轉型升級。從去年開始,到南方考察並對標學習,幾乎成為山東各地市的基本動作。今年3月底,青島旗幟鮮明地提出“學深圳、趕深圳”,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憲還專門帶隊赴深考察學習。此後不久,濟南提出“對標上海”,濟南市代表團在5月底出動70餘名領導幹部,前往上海。

今年3月,濰坊市委書記惠新安率市黨政考察團到嘉興、泉州、寧波、蘇州、南通等五市考察學習。7月4日,山東省人民政府網站發布題為《究竟該向南方學什麽?——濰坊市委書記南方考察歸來的“發展之問”》的文章,提到“這次為期一周的南方之行,帶給考察團巨大的思想震撼”。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