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每天睡前,陪孩子做這3件事!

來源 | 網絡

很多父母白天忙於工作,晚上才有時間陪伴孩子,特別在睡覺前,可以說是親子交流的黃金時間。

對於家長來說,每天睡覺前如果能陪孩子做下面這三件事情,三年後孩子的變化會很大。

1

陪孩子閱讀

在《蘇霍姆林斯基教育箴言》這本書中,有這樣一段話:

“如果不會閱讀,則不能生活也不會獲得幸福。誰沒有掌握閱讀的技巧,誰就是一個沒有受過教育的人,一個不懂道德的人。”

人為什麽要閱讀?泰戈爾說:“閱讀即活著”。閱讀可以構建一個完整的精神世界,閱讀能提高一個人的道德修養,拓寬他的認知邊界。

腦科學研究表明,大腦天生是不會閱讀的,因為大腦中沒有生來就負責閱讀的神經網絡,閱讀能力必須通過學習才能獲得。

父母是孩子成長的引路人,要通過言傳身教,從小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睡覺前和孩子一同閱讀,以講故事的形式讓孩子進入閱讀的世界,這個過程,不僅能豐富孩子的想象,還能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增強孩子的安全感。

很多孩子睡覺前都有聽故事的習慣,不管大人會不會講故事都不要拒絕孩子的請求。

選擇輕鬆有趣的繪本,或者哲理豐富的故事書,給孩子講故事,和他一起享受難得的閱讀時光。

鼓勵孩子在閱讀完後,複述所看過的故事,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每天晚上堅持親子閱讀,孩子的見識便會慢慢超越同齡人,他們也會更加自信,求知欲會更強。

2

和孩子聊聊白天的事

睡前這段時間,是享受親子時光的最佳時刻,既然白天沒有時間和孩子交流,那麽不妨在晚上和孩子敞開心扉吧。

很多父母和孩子談心時習慣問下面的問題:

你今天課堂上學的怎麽樣?

今天老師沒有批評你吧?

這次考試成績怎麽樣

......

不得不說,父母對孩子都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希望孩子能用最好的表現反饋自己。但是一味地問孩子關於成績和課堂表現的情況,並不是一件好事。

這種做法會讓孩子覺得,父母眼裡只有成績,只有分數,沒有在乎自己的感受。

父母不妨問問孩子:

你今天有沒有遇到什麽開心的事情呀?

你今天有沒有什麽事情想和我們分享?

給我們講一個你今天在課堂上學到的東西吧?

......

用最輕鬆的話題打開孩子的心扉,孩子更願意接受更喜歡和父母討論。

父母通過這些問題,慢慢了解孩子心中的所思所想,讓他們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關心。

漸漸地孩子也會自己願意說出白天的不開心的事情,如此父母也能夠及時了解孩子的心理活動,化解孩子內心的負面情緒。

再者,父母不妨也對孩子說說自己白天遇到的開心事,不一定要求孩子懂得其中的大道理,重要的是,孩子能感受到父母正面的情緒,享受與父母在一起的歡樂時光。

如此堅持下去,孩子的心態也會越來越樂觀,不論積極的還是消極的情緒他都會願意與父母分享。

3

教導孩子自理

孩子的自理能力一定要盡早養成,很多父母往往因寵愛孩子而疏忽了這方面的培養。等孩子長大了,自理能力不及他人,甚至適應不了社會,再去培養就需要耗費更多的精力。

在睡覺前,孩子需要刷牙,洗臉,洗澡,疊衣服,收拾玩具等等。這些看似細微的事情,卻影響著孩子自理習慣的養成。

意大利著名的教育學家蒙台梭利也曾經說過,讓孩子自己打理自己,能夠讓他們變得更加獨立。

睡覺前,如果這些事情還沒做,一定要讓孩子自己動手完成:

當孩子書桌上的書本很亂時,提醒孩子收拾整齊,擦乾淨桌子,這是出於對學習的敬畏感;

當孩子將玩過的玩具丟的滿地都是,告訴孩子自己分類整理存放,即使孩子撒嬌讓父母幫忙,也不要慣著孩子,並提醒他下次玩完後記得整理收納;

當孩子的房間還是一團糟的時候,叮囑孩子自己收拾好衣服,鋪好床。

孩子參與到這些小事中,不僅是對疲憊一天的父母身體的解放,還能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

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習慣,將會受益終生。

一個好的習慣伴人一生,會給人帶來一筆財富,引你走向成功;反之壞習慣會讓人走更多的彎路,無論是閱讀習慣,溝通交流還是自理能力的培養,歸根結底是習慣的培養。

父母養成睡覺前陪孩子做這三件事的習慣,孩子將收獲更多!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