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開放,中國的鮮明標識

中國釋放的開放信號正越來越密集,也越來越清晰。

上周末,在釣魚台國賓館,我國一系列擴大對內對外開放的信號密集釋放。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韓正的話說,“開放是中國的鮮明標識”。

3月24日,以“堅持擴大開放、促進合作共贏”為主題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9年年會(下稱“高層論壇”)在北京開幕。韓正在開幕式上致辭稱,中國堅持打開國門搞建設,已經實現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歷史轉折,開放已經成為當代中國的鮮明標識。

如何擴大開放?第一財經記者在高層論壇上獲悉,目前明確的政策趨勢,將包括繼續縮短三張負面清單,繼續擴大金融業開放,破除壟斷、力推競爭中性,推進多批外資項目落地等。

國家發改委主任寧吉喆在高層論壇上指出,要擴大重點領域混合所有製改革試點範圍,深入推進電力、油氣、鐵路領域改革。自然壟斷行業根據不同行業特點,實行運網分開,將競爭性業務推向市場。同時,在已經推動兩批重大外資項目盡快落地之外,今年還將推出第三批,甚至更多批。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表示,要做好金融市場有效配置資源、管理風險、提供金融服務的職能,就要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擴大對外對內開放。

除了寧吉喆、易綱,商務部副部長錢克明、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銀保監會副主席王兆星等人,以及一批國內外企業家也出席了高層論壇,就“進一步擴大開放”問題,一一回應了市場關切。

中國擴大開放

眼下,全球經濟風險正在加劇。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表示,第一,貿易摩擦正衝擊著全球經濟。第二,全球債務水準居高,也增大了金融市場的風險。根據國際金融協會的估算,現在全球負債接近250兆美元,是GDP的3倍,達到歷史最高水準。第三,國際經濟政策協調的難度增大,影響全球的復甦進程。當前國際社會處在新一輪國際經貿規則重塑期,各國博弈正進一步加劇。

參加高層論壇的中外各方皆認為,儘管全球經濟風險加大,但中國的擴大開放勢在必行。

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會主席蔡澈表示,複雜動蕩的國際環境、經濟下行的壓力正在動搖全球商界人士的信心。正因如此,更應堅定不移地推動自由貿易和開放市場,中國在這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在過去幾年中,我們不斷看到中國發展和進步。我們鼓勵中國繼續開放。這不僅對中國發揮全部潛力很重要,也對推動全球整體的經濟繁榮至關重要。”蘋果公司CEO庫克在高層論壇上稱。

3月15日,備受矚目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下稱《外商投資法》)表決通過,並確定了“準入前國民待遇+負面清單”的外資監管模式。寧吉喆表示,下一步,中國將繼續完善外商投資管理制度,按照全國人大討論通過的《外商投資法》的要求,頒布實施。同時也要加快制定相關配套規定,包括保障外商投資企業的合法權益。

“還要進一步縮減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深化農業、采礦業、製造業、服務業開放,允許更多領域實行外資獨資經營。完善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全面清理取消負面清單以外領域針對外資設置的準入限制。制定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擴大鼓勵外商投資的範圍,吸引跨國公司來華投資並設立生產研發基地。”寧吉喆說。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程國強對第一財經記者稱,以農業為例,深化農業領域開放,就是根據我們的資源稟賦的條件,可以對一些短期性的農產品擴大進口,主要體現在肉類、大豆等農產品方面。

韓正表示:“下一步我們將繼續縮減外資準入的負面清單,允許更多領域實行外資獨資,我們還要加快電信、教育、醫療、衛生等領域的開放進程。鼓勵外資企業在華開展研發、創新。”

破除壟斷,競爭中性

以往,關於開放的討論往往發生在市場準入環節;而現在,越來越多的政策關注者開始把目光投在“破除壟斷”和“競爭中性”的議題。

競爭中性(competitive neutrality),源自上世紀90年代澳大利亞。澳大利亞實施十多年後,2012年,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競爭委員會與工作組秘書處共同形成《競爭中性:維持國有與私人企業公平競爭的環境》,將競爭中性政策歸納為8大要素(國有企業組織合理化、成本確認、商業回報率、公共服務義務、稅收中性、監管中性、債務中性與補貼約束、政府採購),並與OECD《國有企業治理準則指南》銜接,向成員國推廣。

見證過中國入世的前任WTO總乾事拉米、美國前貿易談判代表巴爾舍夫斯基等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的時候,同樣表示了對中國國企改革問題的關注。

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韓文秀總結稱,中國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將繼續縮減,外資將能夠進入更大市場空間、更多產業領域,享有更充分的國民待遇。各類市場主體都是價值的創造者,是全球供應鏈的參與者。我們將強化競爭政策的基礎性地位,按照競爭中性原則,為國有企業、外資企業、民營企業搭建公平競爭的舞台。

“我們要以第二次入世的勇氣和決心,加強統籌謀劃,以解決結構性議題為契機,變外部壓力為內生動力,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一舉多得。“ 韓文秀說。

聯合國貿發組織投資官員梁國勇對第一財經記者評論說,在中國,競爭中性的關鍵是所有製中性。

2018年10月,易綱在G30國際銀行業研討會上提出“考慮以競爭中性原則對待國有企業”。

錢克明表示,政府採購和標準制定上,過去享受國家政策是有選擇性的,下一步是普惠性,不論是國有、民營、外資,都能獲得平等待遇。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在談及競爭中性原則時則進一步解釋說,要解決對民營企業形式上平等、實際上不平等的潛規則,應當考慮把企業屬性和所有者屬性適當分開,不要再按照所有製屬性對企業進行分類。

“從競爭中性原則角度,政府的宏觀調控者、市場秩序維護者和國有資本的所有者三種職能應該分開,國家辦的企業不應該有超越其他所有者企業的特殊權利。”劉世錦說。

加拿大養老基金投資公司總裁、首席執行官馬勤說,他們親眼目睹了中國正以越來越大的程度敞開大門。競爭中性原則是一個非常系統化的方法。建設一個更為一致且有預測性的監管框架,可以使外商投資企業與中國企業在一個更加公平的環境中競爭。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金融和企業事務局局長、澳大利亞證券投資委員會前主席格雷格·梅德科拉夫特認為,從競爭政策的角度來說,有兩個領域進行改革可以強化競爭中性。一是競爭的政策;二是國有企業治理。

他認為,已有的國企治理經驗,要把所有權與監管分開,所有的企業要享受同樣的法律和監管環境。同時還要確保國企的透明度和信息的披露,這個標準要制定得非常高才行,要確保國企在財務條件下和市場其他的參與者一樣,市場要保持一致。

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約瑟夫·斯蒂格利茨評論說,有時競爭是自然形成的,有時競爭是強大的既得利益造成的障礙。在美國,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如果一個行業或者企業的市場力量越來越大,就是行業的集中度越來越高,經濟增長會受到負面影響。中國一定要防止這種情況的發生,也就是說要有很強大的競爭政策,這也是很重要的供給側改革措施。

金融業開放進展明顯

除上述議題之外,金融業開放的話題也成為本屆高層論壇探討的焦點。

易綱認為,有效配置資源、管理風險、提供金融服務是金融業及金融市場的三大職能。要做好這三大職能,就要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擴大對外對內開放。“一方面,金融業開放通過引入金融機構、業務、產品,增加金融有效供給;另一方面,金融業開放會促進制度規則的建立健全,完善金融制度供給。”易綱表示。

去年,易綱在參加博鼇亞洲論壇時宣布了進一步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的具體措施和時間表。目前來看,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進展明顯,並正在進一步提速。

易綱在高層論壇上回顧稱,11項具體金融業開放措施絕大部分已落地,極少數尚未落地的措施法律修改程序已經到了最後階段,相關的申請受理工作已經開始。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擴大金融業開放多個具體成果已經落地。

2018年6月,我國A股正式納入MSCI指數。2018年9月,富時羅素宣布將A股納入其指數體系。2018年,境外投資者投資中國債券市場增加近6000億元,目前總量達到約1.8兆元。彭博公司確認將於2019年4月起將中國債券納入彭博巴克萊債券指數。

同時,外資金融機構進入中國市場取得明顯進展。

瑞士銀行對瑞銀證券的持股比例提升至51%,實現絕對控股;安聯(中國)保險獲準籌建,成為我國首家外資保險控股公司;美國標普公司獲準進入我國信用評級市場;美國運通公司在我國境內發起設立合資公司,籌備銀行卡清算機構的申請已經審查通過。

易綱表示,中國按照國際標準,持續推動債券市場、股票市場、金融衍生品市場對外開放,擴大跨境投資融的渠道,完善相關制度安排。中國金融市場開放程度、競爭力和影響力不斷提升,受到國際市場的普遍肯定和認可。

儘管我國金融業開放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但總體水準仍具較大的提升潛力。易綱表示,未來的金融業開放要做以下五點考慮。

一是堅持金融服務業開放、金融市場開放與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相互配合,協調推進。二是全面實施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三是完善金融業開放的制度規則,實現制度性、系統性開放。四是改善營商環境。五是完善金融監管。

易綱表示,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勢在必行。金融業開放是我國對外開放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是我國的自主選擇,這既是金融業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