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百億高鐵夢”壓垮利源精製 信披違規恐令重組生變

利源精製 (002501.SZ)淨利潤預虧40億元被坐實。

2月26日,利源精製發布2018年業績快報,公司實現營收 4.68億元,同比減少 84.63%;營業利潤虧損39.70億元,同比減少722.5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40.71億元,同比減少 878.23%;基本每股收益虧損3.35 元,同比減少 861.36%。

上述業績數據與之前公司的業績修正巨虧預告沒有差異,2018年利源精製40億元巨額虧損成為現實,這也是2010年11月公司上市以來首次出現虧損。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綜合公司目前面臨的經營和財務困境來看,利源精製首次虧損或將成為公司致命的一擊,而公司陷入信披違規遭立案調查或成為壓垮公司的最後稻草。

夢斷百億高鐵

對於2018年的巨虧業績,利源精製在公告中稱,主要原因是因為受融資環境及公司全資子公司沈陽利源項目建設的影響,公司流動資金短缺,難以保證原材料的採購,致使公司 2018 年銷售量不斷萎縮,銷售額大幅減少,並且影響生產的連續性,造成成本費用的額外負擔。同時,由於不能償還到期債務,公司債務出現逾期,融資成本增加,導致公司業績大幅降低。

因資金短缺及市場環境等因素,沈陽利源短期內無法按預期達產,資產使用效率與預期存在較大差異,出現減值跡象。經評估谘詢機構初步確認減值金額為 20億元至30 億元,業績快報暫按最可能的金額計提減值準備。

《華夏時報》記者梳理利源精製的經營軌跡發現,公司經營業績出現巨變的根源,始於公司進軍軌道車輛行業,主營業務從鋁材深加工轉型高端裝備製造。2014年底首提軌道交通項目並發布定增預案,擬募資30億元用於“軌道車輛製造及鋁型材深加工建設”項目。

2015年6月,利源精製修改定增方案,將募資總額由30億元提高至40億元,軌道交通項目總投資也由42.3億元漲至54.99億元,項目實施主體由2015年5月注冊成立的全資子公司沈陽利源負責。期間因為證券市場融資環境不佳,公司該項定增短暫取消,但沈陽利源項目實施沒有受到影響,如期進行,資金來源為自籌資金和借款。

2016年3月,實施主體為沈陽利源的軌道交通定增項目卷土重來,最終募資30億元,計劃建設周期為3年,其中27億元用於“軌道車輛製造及鋁型材深加工建設”項目,3億元用於償還銀行貸款。

但是利源精製顯然低估了玩轉軌道交通的資金需求,沈陽利源軌道交通項目實施後成為了吸金無底洞,30億元募資簡直是杯水車薪,滿足不了沈陽利源項目的胃口,建設期內,該項目總投資額由預計的55億元上升至超過百億元,投資總額近乎翻倍。

2015年6月開工建設,3年建設期已至,但是利源精製沈陽利源軌道交通項目仍未見竣工跡象,種種公開信息透露,該項目短期內無法按預期達產,並且時至今日甚至軌道車輛整車樣車的試製都仍未完成。

為保證沈陽利源項目的巨額資金需求,利源精製不得不多方籌措資金填補黑洞,不斷通過抽調上市公司運營資金、發行債券、銀行借款甚至采取了民間借貸等手段融資,但是巨額的債務壓力直接吸幹了公司的資金流,2018年公司開始出現了流動性危機,上市公司的正常運營也因公司流動資金不足,無法保證生產原料的採購供應,產品不能及時交貨,營收不得不暫時擱淺。

目前,《華夏時報》記者查閱公開資料顯示,高額的債務壓力,已使得利源精製融資環境惡化無法再獲得增量貸款,而大量的債務卻是陸續到期需要償還,公司的債務危機持續引爆。

2014年,利源精製發行的10億元“14利源債”本應於2018年9月22日支付5180萬元利息,但因無法正常償還債券利息,出現首次違約。而公開資料顯示,利源精製截至2018年9月21日背負的有息負債總額高達77.38億元,其中銀行借款34.87億元、融資租賃15.41億元、公司債券7.40億元、股東借款10.45億元、民間借貸9.25億元。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時,公司的負債總額高達82.88億元。

對於是否還有其他的負債以及公司將如何應對高額的債務危機,截至發稿,利源精製並沒有正式回復《華夏時報》記者的採訪。

只是在後續債務償還計劃中,利源精製稱正積極與客戶溝通,加大應收账款的催收力度,以期縮短應收账款账期。同時,公司也在拓展外部融資渠道籌措資金,如與保理公司、擔保公司等進行商談,爭取盡早完成債券利息的支付。

但是另一層面,由於沈陽利源的建設佔用了大量流動資金,導致公司自2018年起出現流動性風險,企業融資難、融資貴,並且由於無法支付到期債務等原因,發生涉訴事項,多項資產及銀行账戶被查封或凍結。

沈陽利源項目至今尚未完全建成,後續擴大生產經營規模的計劃在可預見的未來無法實現,並且根據公開的信息,沈陽利源項目最終完成投資的規模可能會達到200億元。

截至目前,公司實際控制人王民、張永俠夫婦及其子王建新持有的利源精製股份接近全部質押,並已被法院司法凍結和輪候凍結。此外,利源精製及子公司共20多個銀行账戶也遭到凍結,還在建設中的沈陽利源項目的土地和設備也已經面臨被質押凍結甚至查封的風險。

由沈陽利源項目引發的利源精製資金、債務危機還在持續發酵,公司的財務、債務黑洞已影響公司的正常經營成果,沒有經營現金流的注入,利源精製已到了破產邊緣難以自拔。

重組融資或受阻

深陷經營債務危機的利源精製依靠自身力量可能已無回天之力,受融資環境及沈陽利源軌道交通項目建設影響,公司流動資金緊張,難以保證生產所需的原材料採購。

在2018年9月利源精製出現債券違約後,利源精製曾透露稱,公司和控股股東正在積極尋求通過股權重組等方式,引入具有國有背景或者具備更強資金實力的股東為公司提供有力支持。

1月31日,吉林國資開始介入救市,為幫助利源精製走出困境,吉林省國有投資平台公司與遼源市國有投資平台公司共同設立遼源市智晟達資管公司,其全資子公司智晟達福源通過委託加工的方式為利源精製紓困提供有力支持。

根據雙方的合約,智晟達福源承接訂單,根據訂單採購生產原料,委託公司生產加工,智晟達福源進行生產督導,並約定每期訂單加工費等於委託貨物總值乘以90%減去原材料款,生產過程中如產生原材料剩餘、瑕疵品及其他廢料,則廢料所屬權歸智晟達福源所有。

同時,未經智晟達福源書面同意,利源精製不得將委託加工工作交由第三方完成,合約有效期為一年。

利源精製認為,此舉是吉林省政府及遼源市政府對公司紓困的具體舉措,有助於公司提高產能利用率,確保公司良性發展。但是如果公司不能按合約約定加工出合格產品,將面臨違約風險,在執行過程中也可能面臨外部宏觀環境發生重大變化、以及其他不可抗力因素影響所帶來的風險。

國資背景紓困入局,看似給利源精製的生產經營恢復帶來了轉機。利源精製方面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隨著相關政府部門的支持,公司今年將全面恢復生產,情況應該會變好。”

但是利源精製危機遠不止於經營債務問題。2月18日晚間,利源精製公告稱,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證監會決定對公司立案調查。

對於被立案調查的原因,《華夏時報》記者採訪利源精製並沒有得到回復,但是公司之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認為,被立案調查的具體原因可能是由於此前大股東未及時披露股權質押事項,從而引發公司披露了股票質押、銀行账戶被凍結、大股東未履行增持承諾等一系列公告。

《華夏時報》記者谘詢的市場分析人士認為,公司被調查的原因還可能涉及利源精製突然披露的民間借貸融資,利源精製牽扯的民間借貸接連爆發,而此類借貸情況利源精製此前未曾正式披露。

目前,利源精製股權重組事宜仍在持續按預期推進中,但由於公司體量龐大,無論在方案設計以及報批等方面,均涉及多個方面,且程序複雜。而被立案調查也讓利源精製預期的重組融資增加了不確定性,是否將對公司的股權重組變動產生消極影響,目前仍難判斷。

法律界人士認為,國有背景的重組方盡調比較嚴格,上市公司被立案調查,涉嫌信披違法,重組終止的可能性也極大。

現在的利源精製不僅面臨40億元巨額虧損、近80億元債務黑洞、股權資產被質押凍結,而且還不得不為定增項目繼續補血,在多重利空消息影響下又被證監會立案調查,接下來是否能夠如期進行重組,何時走出困境仍然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編輯:嚴暉 主編:陳鋒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