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海康“起舞”,訊飛“護盤”,AI兩大戰事升級

電子發燒友網報導(文/張慧娟)國際數據公司(IDC)最新發布的《中國人工智能軟體及應用(2019下半年)跟蹤》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人工智能軟體及應用市場規模達28.9億美元,包括硬體在內,整體市場規模達到60億美元。到2024年,中國人工智能軟體及應用市場規模將達到127.5億美金,2018-2024年複合增長率達39.0%。

就這份報告所展現出的計算機視覺、語音語義市場的競爭格局、以及背後的增長動力等,試圖進行更為深入的挖掘,並就此與IDC中國助理研究總監盧言霞進行了深度探討。

計算機視覺大規模應用——巨頭“起舞”,創企“狂飆”

AI已經度過了發明期,進入了應用期,這是一個很大的跳躍——這句話用來描述計算機視覺的發展尤為確切。當技術應用進入了新階段,需要以新的心態來看待傳統企業和初創企業的同台競技。

根據IDC的數據,2019年,中國計算機視覺應用市場達1456.4百萬美元,市場增長主要來源於安防、城市大腦等領域。

從市場格局來看,在商湯、曠視、雲從、依圖四小龍的整體份額之外,海大宇在AI+安防市場的份額也顯著增長。在質檢、巡檢方向,百度、華為、阿里、騰訊,以及以創新奇智為代表的創業公司也在崛起。

從上面這張圖來看2019年計算機視覺主流供應商的格局,商湯、曠視依然佔據市場份額的前兩名,雲從、依圖隨後。但是從縱軸、對比於2018年的年增長率來看,創新奇智一騎絕塵,海康威視位居第二。

在AI應用早期,幾家懂AI算法的公司深入了解一個傳統行業後,用AI去顛覆這個行業並成為領跑者——現在看來,這樣的格局越來越難維持下去。更可能的情況是,傳統企業開始利用AI擴張自己,特別是對於體量更大的傳統公司來說,有的是人才、資金,初創企業如果無法在商業路徑上形成差異化,也許競爭優勢會越來越微弱。

2015年前後,國內首批計算視覺領域內的學術力量開始登上商業舞台,此時正值安防市場對技術升級的強需求節點。以曠視、商湯、依圖、雲從為首的AI公司,手握先進算法進入了市場。

相對於創企對於AI技術不遺余力的投入,巨頭最初只是分出了一部分力量來做,但是一旦上升到重要的戰略布局層面且進入一定的發展階段,增速也是驚人的。

海康威視大約從2013年開始布局深度學習,2016年開始,海康相繼推出具備AI處理能力的智能攝影機、結構化視頻分析盒子、超腦伺服器等產品。2017年3月,海康正式發布AI Cloud戰略,提出邊緣節點、邊緣域、雲中心的三層架構。海康方面曾表示,算法公司的能力多局限於軟體,海康的硬體和算法都能夠完全自研自產,內部團隊的協作相比再找公司進行合作,關係更為牢固,這種天然的生態結構優勢在產品落地時能產生更大的影響。

從海康威視2019年的年報來看,被美國商務部列入實體清單,同時受行業需求不足等因素的影響,業績受衝擊較大。但是創新業務表現不俗,其中,以智能視頻與視覺技術為核心的螢石互聯網業務,以及以視頻技術為基礎的機器人、汽車電子、智慧存儲、微影、消防等創新業務已經漸次打開了局面。

再看另一家在年增長率上翻了幾倍的創業公司——創新奇智,該公司成立於2018年,是創新工場的AI子公司。李開複前幾天在闡述“AI創企要以商業落地為根本”這個話題時就以創新奇智舉例說道,該公司成立時AI公司林立,巨頭們也已經進入。這個時候成立公司,就應該意識到除了AI技術領先性,商業落地也很重要。因此,創新奇智提出“技術產品+行業場景”雙輪驅動模式,深挖應用場景,打造面向業務價值的人工智能產品及解決方案,該公司2019年營收相比2018年實現5倍多成長。

對於當前的市場格局,盧言霞的看法是,“計算機視覺四小龍本身聚焦的領域正在面臨越來越多的競爭,特別是有的企業,安防佔到其近一半的業務份額,面臨著海康、大華自研的競爭。安防市場增長快,自研比例會越來越高,這會導致海大宇對四小龍的市場貢獻越來越小。”

綜合看計算機視覺2019年的增長,政府投資仍是主要來源,平安城市、雪亮工程、城市大腦等,每個項目投入都很大,這也是近年來的大訂單來源,人臉識別、車輛車牌識別等逐漸成為項目標配,實現了大規模落地。政府機構對於視頻分析、人臉識別等專門進行了招標,政務服務方面,人臉識別也在逐漸成為標配。

傳統行業對計算機視覺的採用,以泛工業領域為主,包括能源電力、消費產品製造、交通、物流、工業質檢巡檢等,以OCR應用居多。IDC方面認為,這些行業前幾年已經開始了相關應用,只是基數不大,2019年有了很大的增長。

人臉識別做身份核驗的應用空間已經呈現出較高的滲透率,不過在疫情需求下,包括園區、辦公樓宇將帶來一撥新的人臉識別需求。

除了新的應用,計算機視覺在2020年的變量還來自於雲、邊、端、芯多個維度的玩家切入,其中不乏互聯網巨頭,以及華為這樣的創新能力和生態體系都已處於第一梯隊的選手。在傳統產業升級的戰場上,計算機視覺看點頗多。

語音語義——巨頭林立,場景重塑

根據IDC的報告,2019年全年中國語音語義應用市場達1224.9百萬美元。從應用場景來看,除了智能家居等消費級產品普及帶來的機會之外,智能客服、法庭庭審語音轉文字,貢獻了較大的市場規模。

盧言霞表示,語音語義應用中,語音佔市場規模非常大,包括智能家居中的語音控制、對話助手等應用,語義相關的應用規模則較小,主要是以對話式AI為代表的智能客服,雖然應用也較多,但是客單價低,造成了市場規模較小。另一方面,技術瓶頸也佔小部分因素,例如NLP理解能力不夠強,但這並不是最主要的決定因素。

法庭庭審中引入AI智能語音系統是傳統場景的一大突破,佔據語音市場很大一部分規模。通過AI技術代替傳統人工輸入,實時將發言人陳述內容自動識別轉換為文字,快速生成庭審筆錄、卷宗材料及會議紀要等重要文檔,識別率可達95%以上,大幅度提升了效率。據了解,該市場幾乎沒有創企進入,仍是科大訊飛的主戰場,近年來BAT、搜狗也有成長。

不同於計算機視覺領域巨頭、創企同台競技的格局,語音語義市具有顯著的馬太效應和較高的行業壁壘。根據IDC去年年末的調研,在語音語義的主要應用中,包括消費產品製造、金融客服、教育、電信運營商、政務、法庭庭審等,科大訊飛通過多年的積累和布局,在幾大領域都佔據了絕對優勢。

從整體市場格局來看,科大訊飛雖然市場份額有所下滑,但依然佔據領先地位。百度、阿里等廠商開始在這一市場佔有一席之地,思必馳等創企憑借差異化優勢也拿下了一定的市場份額,在去年都獲得不錯的增長。

“在疫情之前,工業領域已經有語音機器人部署到生產環境”,盧言霞談到,“疫情之後不僅是工業領域,政務服務領域的語音機器人、傳統行業企業的語音機器人也將有較高的市場增長空間。另外,NLP、AI數字員工、RPA的發展,一定程度上也將重塑AI應用場景。”

值得一提的是,疫情期間,外呼機器人在協助基層進行排查摸底等工作方面貢獻較大,疫情產生的“無接觸”需求,也將繼續推動語音技術找到新的應用場景。此外,智能家居、車載、兒童陪伴機器人等方面,語音應用都將進一步落地。

不過,由於智能語音在核心技術、數據資源、以及行業應用方面存在較多壁壘,導致創企迅速擴張難度較大,在可預見的未來,仍將是頭部公司、互聯網巨頭以及有一定實力的創企角逐的賽道。

“還未改變客戶,先把自己顛覆”

用一句話來概括這兩年的AI市場,IDC方面的描述是“還未改變客戶,先把自己顛覆——沒有做到智能化升級的傳統廠商的市場份額明顯下滑,呈現出被市場淘汰的趨勢。”

2018-2019年,AI的關鍵詞是“主流應用落地、碎片應用滲透”。而2019-2020年,AI的採用已成為企業的內在需求。到2020年,已經有近百家企業發布了人工智能建設規劃,成立了專門的實驗室或者研究院,發布幾十個聯合突破的AI項目。可以說,AI正在規模化、深入地走進企業中。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算力、算法、開源技術的創新以及大型互聯網公司、IT巨頭、創企的積極投入都在推進AI應用產業化的進程,但是瓶頸也不容忽視。盧言霞認為,數據資源/數據質量、優秀的數據科學家、應用落地過程中業務理解上的鴻溝等等,都有一定的影響,需要進一步加強協作方的共同參與和協同,持續創新和原型設計直到達到可以規模化使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