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為全球抗疫提供堅實科技支撐

在疫情防控科研突破中,中國科技界與各國同行攜手,加強在溯源、藥物、疫苗、檢測等方面的科研合作,共享科研數據和信息,共同研究提出應對策略,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撐,贏得國際社會廣泛讚譽。

行動——

高度負責任

在藥物篩選研發方面,中國向世界公開新冠肺炎診療方案及藥物篩選結果,法匹拉韋、恢復期血漿、中藥等重點藥物已向發生疫情的相關國家提供。

“中國在短時間內有效控制了疫情,並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降低了病亡率。”英國知名醫學刊物《柳葉刀》刊文稱,中國科學家在應對和防控本國疫情過程中所做的不懈努力,為其他國家爭取了寶貴時間,也為國際科學界共同應對疫情提供了有益經驗,為疫情防控全球阻擊戰提供堅實科技支撐。

“中國科研機構在病毒學方面所作的研究令人印象深刻。此外,中國還對現有注冊藥物在抑製病毒活性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中國科學家的工作為疫苗研發奠定了基礎。”俄羅斯莫斯科物理技術學院基因工程實驗室主任帕維爾·沃爾奇科夫認為,中國的生物科學和醫學工作者在抗擊疫情中表現出了高度的專業水準。中國政府所采取的果斷措施,有效遏製了疫情蔓延,值得他國借鑒。

日本醫療治理研究所理事長上昌宏積極評價中國與多國專家和製藥公司合作開發治療新冠肺炎的相關藥物和疫苗,認為科學數據和信息共享是國際合作的前提和基礎,中國負責任的做法有助於全球醫學發展和進步。

公開——

共享與交流

中國科技界緊急搭建“全球冠狀病毒組學數據共享與分析系統”“2019新型冠狀病毒資源庫”兩個平台,後者已為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訪客提供數據服務,下載文件超過400萬份。在疫情發生後搭建的“防控新冠肺炎科研成果共享交流平台”上,目前約有100種期刊上線,論文和報告超過700篇。

同期,在《柳葉刀》《新英格蘭雜誌》等國際知名學術期刊上,中國科學家發表了50多篇論文,供全球同行交流。

知名學術期刊《科學》日前刊文稱,中國和德國科研團隊正聯手解析新冠病毒主要蛋白酶晶體結構,這將有助於推動抑製劑的研發。前不久,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和英國國家科研與創新署發布聯合聲明,表示將動員、協調和整合資金,共同支持兩國科學界為疫情防治提供科技保障和決策建議。

“在疫情防控科研突破中,中國科學家與國際同行保持交流合作,深入溝通,並與各國及時共享科學數據、技術成果和防控策略。”沃爾奇科夫強調,新冠肺炎疫情是人類共同的敵人,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依靠全球科技界的共同努力,集中全人類的智慧,同時我們取得的成果也應共享”。

巴西中醫學院院長海金斯說:“中國科研人員第一時間分離鑒定出病毒毒株,並與全世界分享,充分展現出了中國的科研實力。”海金斯認為,中國科學界在抗擊疫情過程中,圍繞著有效藥物研發和臨床救治做了大量工作,並形成了一套相對完整的方案。這將為其他國家抗擊疫情提供重要支持。

泰國衛生部傳染病控制廳傳染病學專家蓬叻德表示,中國高度重視疫情防控的科研全球合作,第一時間向全球分享了病毒全基因組序列,並與多個國家、國際和地區組織分享疫情防控和診療方案等技術文件,提高了其他國家應對疫情的能力和速度。“中國向其他國家提供醫療物資支持,並在藥物、疫苗、檢測試劑等方面開展科研合作,共享科研成果,為全球抗擊疫情作出重要貢獻。在診治過程中,中國一系列高技術手段在病毒溯源、藥物研發、疫苗研製、重症救治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蓬叻德說。

創新——

新技術超讚

美國媒體近日突出報導了中國科技公司以多種形式深度參與抗擊疫情的事例,援引休斯敦大學機器人研究專家歐馬裡的話說:“中國的人工智能技術可以追溯疫情傳播信息、確定危險程度,並找出限制疫情傳播的辦法。”

泰中商會副主席派奇表示:“抗擊疫情過程中,中國科技應用令人印象深刻。”派奇認為,中國在多個地區推行遠程檢測病毒並開展治療的高科技診斷系統,這些自動診斷系統運用了人工智能技術,病毒檢測準確率高達96%。他還列舉了諸如能夠24小時熬製草藥的機器人、無人機運送急需醫療物資等諸多高新科技手段,認為這些創新產品的應用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也降低了人員被感染的風險。

多米尼加技術專家希德克爾·莫裡森近日製作了視頻短片,點讚中國使用現代科技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在醫院,機器人可以代替護士為病人送藥品或食品,以此減少醫患之間的直接接觸。在社區,無人機和機器人不僅用來消毒,還可以提醒居民回家隔離並采取防護措施。機器人被用來檢查電網、維護電路和電信設備等,這樣就減少了工人被感染的風險。”莫裡森在短片中說。

(本報北京、莫斯科、東京、裡約熱內盧、曼谷4月4日電記者李鋒、殷新宇、劉軍國、張遠南、李曉驍、孫廣勇)

《 人民日報 》( 2020年04月05日 03 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