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這22所大學,每所都有一處名勝

清華大學的水木清華、北京大學的未名湖……在大學校園裡,我們不僅可以欣賞美景、雕塑,還能參觀名人故居,親身感受到不同的校園文化。神器君特意梳理了校園裡那些雕塑、故居和美景,一睹高校風采吧。

雕塑系列

—北京師范大學 | 木鐸金聲

作為北師大的標誌性雕塑,矗立在京師廣場西面的“木鐸金聲一百年”,是在2002年9月6日師大百年校慶時隆重揭幕的。這座高12米、用紫銅精心打造的紀念碑,由校友捐贈,著名雕塑設計大師陳簫汀藝術加工,正面的“師大”兩字傳為錢玄同先生所書,背面“木鐸金聲一百年”則出自師大教授、著名書法家啟功先生之手。

— 複旦大學 | 驢背詩思

“驢背詩思”是著名雕塑大師袁曉岑先生的得意之作,捐贈方送給哲學學院作為學校哲學系建系五十周年的賀禮。當我們注視著這塑像,驢子的篤誠、詩人的憂鬱一起構成了“驢背詩思”的深邃意境。正如唐代鄭啟所說:“詩思在灞橋風雪中,驢背上”,又如錢鍾書先生所說:“驢子仿佛是詩人特有的坐騎。”

— 上海交通大學 | 飲水思源碑

飲水思源碑落成於1933年4月2日建校37周年之際,由1930屆116名畢業生捐贈助建。隨著時間的推移,在鑄鐵校徽、塔頂部線腳、碑身及碑文、塔底座及台階、水池和附近景觀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修複,一直完好保留至今,給歷代交大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浙江大學 | 奔馬雕塑

奔騰廣場又名奮進廣場,坐落於華家池校區中心大樓前,佔地約3畝。廣場景物以前方升旗台和後方奔馬雕塑為中軸線呈對稱分布。廣場中心有噴泉池、奔馬雕塑,雕塑高4.5米,長5.7米,重達2.5噸,象徵學校科研與教學齊頭並進。石雕基座上“奔騰”二字為陳雲同志所題,深寓“奮進”之意。

— 山東大學 | 臧克家銅像

臧克家銅像建於2007年,位於山東大學中心校區百年山大世紀林,由山東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中文系83級校友捐資建造。銅像安放在臧克家恩師聞一多銅像身旁,彰顯著濃濃的山大師生情。

— 武漢大學 | 鯤鵬雕像

這座象徵著遠大志向和豪放氣脈的鯤鵬雕像,是1977、1978級校友畢業時贈予母校的禮物,表示他們立志像鯤鵬一樣展翅翱翔。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孺子牛雕塑

1983年春天,恢復高考後的中國科大第一屆畢業生即將告別母校,依依惜別的不捨之情,讓這群風華正茂的青年才俊有了一個共同的心願:集體捐款為母校贈送一座雕塑。隨後,學生會的同學找到雕塑家程連仲先生,共同確定了“牛”的題材,據說原因之一就是1978級科大學子屬牛的人很多。

其實,當時“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口號深入人心,大家很自然地想到科技推動世界進步這一主題。而於當年9月最終落成的“孺子牛” 雕塑,在寬厚的基座上,兩頭初生牛犢肩峰突出、低首蹬足、相向奮蹄,用犄角、闊背奮力推動地球,非常形象地表現了這一主題。

故居系列

— 北京大學 | 馮友蘭故居

馮友蘭一家先是住在燕南園54號,後來遷至57號。他的後半生都是在這所小院裡度過的,因此對它懷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將其命名為“三松堂”。院中最顯眼的,自然是那幾株四季蒼翠的油松,虯枝如指,把陽光播弄得碎成一地跳躍閃動的亮斑。

— 清華大學 | 朱自清故居

朱自清的五十載短暫人生中,近一半的時光是在清華度過的。他曾經居住過的清華園西院45號、北院9號和16號,與校園中的自清亭、朱自清塑像,記載了他作為學者、教育家的一生,也是其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氣節的寫照。

—南京大學 | 孫中山故居

南京大學南苑這座黃色小洋樓,樓前立著“中山樓”石碑。這座小樓因年久失修,以前顯得破舊,2002年南大百年校慶前進行過修繕。2006年列入市文保,2010年被列入南京重要近現代建築。從石碑文字介紹看,該建築建於1912年,磚木結構,典型西洋建築風格,具有很強的藝術性、觀賞性和極高的歷史價值。

—中國海洋大學 | 聞一多故居

位於山東省青島市南區魚山路5號中國海洋大學校園東北角,該建築建於20世紀20年代,具有南歐建築風格,磚石結構,地上兩層,有地下室和閣樓,屋頂呈四面坡狀,佔地面積214平方米,建築面積607平方米。

聞一多住於南面一間房子,面積約20平方米。1930年8月,他應聘來到青島擔任青島大學文學院院長,中文系主任,一直到1932年夏,就住在此樓內,故此樓又稱“一多樓”。1984年,青島海洋大學將此樓辟為聞一多舊居展室,樓前立有聞一多塑像,並鐫有其學生臧克家撰寫的碑文。

—武漢大學 | 周恩來故居

在武漢大學著名的珞珈山“十八棟”中,有一棟小洋樓曾由周恩來和鄧穎超夫婦居住,在此長官全國抗戰宣傳工作。故居位於珞珈山南麓,庭前屋後被參天大樹環繞,幾條鋪滿落葉的小徑通往山下,十分幽靜,被稱為“恩來小道”。

抗戰期間,這裡風雲際會,使這裡有著“國共合作抗日小客廳”之美譽。在他的引導和感召下,不少青年學生奔赴革命前線。2001年,周恩來故居被國務院批準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部門。

—中山大學 | 陳寅恪故居

位於廣州市新港西路中山大學校區內東北區309號2樓。此樓樓高兩層,為美國麻金墨夫人為紀念其丈夫於1911年所捐健,故名“麻金墨屋”,原是嶺南大學附屬中學校長葛佩之住宅,其後王季思、楊國榮、容庚、商承祚等知名教授也曾在此居住過。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陳寅恪教授一直居於此樓的二樓。

美景系列

—北京大學 | 未名湖

未名湖,是北京大學校園內最大的人工湖,位於校園中北部。形狀呈U形。湖南部有翻尾石魚雕塑,中央有湖心島,由橋與北岸相通。湖心島的南端有一個石舫。湖南岸上有鍾亭、臨湖軒、花神廟和埃德加·斯諾墓,東岸有博雅塔。是北京大學的標誌景觀之一。

2001年,“未名湖燕園建築”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部門。此後,學生將未名湖、博雅塔、圖書館叫做“一塔湖圖”。

—清華大學 | 水木清華

“水木清華”是清華園內最引人入勝的一處勝景,位於工字廳北側,常被與頤和園中的諧趣園相比,被稱為清華園的“園中之園”。“水木清華”一帶的景色設計別具匠心,四時變幻的林山,環攏著一泓秀水,山林之間掩映著兩座玲瓏典雅的古亭。

水木清華的荷花池是清華園水系兩湖一河之一(水木清華荷花池、近春園荷塘和萬泉河)。荷塘南側之畔垂楊掩映著的秀雅古建築本為工字廳的後廈,為“水木清華”正廊,正額“水木清華”四字,莊美挺秀,有記載說是康熙皇帝的禦筆。“水木清華”四字,出自晉人謝混詩:“惠風蕩繁囿,白雲屯曾阿,景昃鳴禽集,水木湛清華。”

—東北林業大學 | 帽兒山實驗林場

帽兒山國家森林公園暨東北林業大學帽兒山實驗林場始建於1958年,於1992年經林業部批準正式建園。公園地處長白山系支脈、張廣才嶺的西坡,哈牡高速公路距哈爾濱市87公里處,是國家級森林公園。

主要植被為東北東部山區典型天然次生林,森林覆被率70.2%,森林總蓄積204.9萬立方米。構成了由省會哈爾濱——玉泉北方森林動物園——帽兒山國家森林公園——亞布力滑雪場的“北國旅遊黃金線”。帽兒山森林公園集民族文化,森林文化,地域文化於一體,作為全國最大的高等教育實踐基地和黑龍江省中小學生素質教育拓展基地,本身具有濃厚的文化底蘊。

—湖南大學 | 嶽麓書院

嶽麓書院是古代漢族書院建築,是國家5A級風景名勝嶽麓山風景區重要觀光點。嶽麓書院位於湖南省長沙市湘江西岸秀麗的嶽麓山下,湖南大學校園之中,為我國著名的“四大書院”之一。它自北宋創始,歷宋、元、明、清各代,興學不變。

隨著清末改革學製,廢書院,辦學堂,辛亥革命後改高等學校等,直至湖南大學,均因舊址擴建,千余年來都是湖南高等學府所在,反映了祖國文教事業的悠久歷史,是十分可貴的文物史跡,被外界譽為“千年學府”。

—廈門大學 | 群賢樓群

群賢樓群五幢一字排列,建在廈門市五老峰下、南普陀寺前的演武場上。該樓群以居中建築,裝飾最考究,面積也最大,作為學校辦公樓使用,以群賢為名。東邊為集美樓、映雪樓,西邊為同安樓、囊螢樓,建於1921-1922年,樓群建築面積9576平方米,為陳嘉庚獨資興建廈大的主樓群。

囊螢樓、映雪樓很長時間作為學生宿舍,後來調整與同安樓、集美樓一樣做教學、科研用房。該樓群最大特色:①古今、中西合璧式。②樓梯石板懸挑式。③清水雕砌特大的張燈結彩、垂珠彩 簾吉祥圖案式。在當時,三大特色均是獨一無二,1989年後被廈門市定為古建築保護部門。

—中山大學 | 北門廣場

歷史上,由於有中大碼頭至天字碼頭的水上交通,校園內的主要建築均為座南朝北,北門是主校門。中大的標誌物孫中山銅像也面向北方,寓“北伐”之意;逸仙主軸線就像一支筆從珠江伸出,筆尖在南筆膽在北,寓意從珠江源源不斷吸水,即四海精英匯聚中大。後因城市的發展和新港路的開通,南校門逐漸成為主校門。

但近年來,南校門的交通壓力越來越大,加上學校整體規劃的需要,北校門得以成為主校門,使校園更富魅力。廣場主要由牌坊、中大校徽、中大校訓及中大校史等部分組成。牌坊是廣場中最引人注目的建築,為古色古香的中國雙層牌樓,是根據中大古牌坊的風格重建的。

—雲南大學 | 銀杏大道

銀杏大道位於翠湖旁的雲南大學本部校區,全長約300米,從文淵樓一直延伸到會澤院,樹與樹間隔不足50厘米。每棵銀杏樹株乾端直、枝條蓬勃,顯得茂盛而厚重。據說,這裡的銀杏樹是建校時一位老校工種下的,經歷數十載生長,如今的銀杏樹愈發高大茂盛,而且每年也會結很多的果實。

—西南政法大學 | 羅馬廣場

矗立於西南政法大學渝北校區的羅馬廣場,呈現古羅馬建築風格,是西政標誌性符號之一。廣場呈開放圓形,莊重肅穆中透著包容的力度,象徵西政開放兼容的進取態度。黑白相間的大理石台階,告訴人們只有拾級而上,才可能望見遠處的風景。

多利亞式的柱子線形排開,不失流動之美,又具頂天立地之雄偉氣魄。廣場四周綠意盎然,漫步其中,古羅馬廣場凝重的歷史感和新校園的人文氣息相結合,不禁讓人產生融會古典與現代的絕妙暢想。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 博覽園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博覽園位於楊凌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博覽園建設佔地200畝,總建築面積16000多平方米,包括逸夫科技館動物博物館和昆蟲博物館,土壤博物館、植物博物館、中國農業歷史博物館5個專業博物館和蝴蝶園、植物分類園、樹木園及多種種質資源圃等,是集教學、科研、科普於一體的重要學科基地。

博覽園是學校在整合科教資源的基礎上建立起的博物館群,全面、系統地宣傳農業科技知識和展示了我國農業科技成就,這在我國尚屬首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