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王澍:用寫詩一樣的方式建造房子

王澍(1963年11月4日出生於新疆烏魯木齊市),漢族,建築師。中國美術學院建築藝術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建築學學科帶頭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 2012年2月27日獲得了普利茲克建築獎(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全球建築屆的頂尖獎項,成為獲得該獎項的第一個中國人。

生於新疆,長於新疆、北京、西安,1981年考入東南大學建築系後,王澍正式入了江南籍,在這裡讀書、生活,也在這裡慢慢造房子,一年隻接一個項目。

王澍喜歡羅蘭·巴特的一句話:“生活是瑣碎的,永遠是瑣碎的。”他拾起碎片,有時拿它們拚一些什麽,大多數時候根本不用。

他的象山校園是散點遊觀的長卷,沒有主角、沒有作息、沒有年齡。他是營造,也是作畫、寫詩、拍電影。

王澍在中國美院象山校區造了20萬平方米的房子,自己在校園裡的辦公室,只是秘書室裡的一張沙發,比容膝齋還小還樸素。

他的象山校園是散點遊觀的長卷,沒有主角、沒有作息、沒有年齡。他是營造,也是作畫、寫詩、拍電影。他在現實裡挖洞,既隱藏自己,也透露自己。透過出其不意的門洞、窗洞,他讚美了一座原本不起眼的小山,就像它是珠穆朗瑪。

2012年,憑借象山校區,王澍成為第一個獲得普利茲克建築獎的中國人。

王澍和他的《富春山居圖》

2017年,他設計的富春山館開館。“按照中國傳統的山水序列,在建築本身的整體構築中呈現了近山、次山、遠山的瀠洄呼應”,讓《富春山居圖》立了起來。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無數慕名而來的觀眾走進富陽富春山館中的公望美術館時,都會油然生發這樣的讚歎。

660年前,黃公望在富春江畔繪製了那幅巨作《富春山居圖》,660年後,王澍將畫裡江山再現。任時光變遷,畫裡的人文意蘊被完整傳承,在這座建築——富春山館身上體現得淋漓極致,也再一次印證了王澍心中的書畫江南。

頗有《富川山居圖》的風骨

內外皆有山

處處是山水

“人”字型山頂綿延不斷,這是王澍根據“富春山居”中的“山居”二字打造出的外山。

除此,又在建築上做了“內山”,從入山口走入曲徑,再一層層往上走,最後走出屋頂,回望富春江的時候,就有一種震撼的感覺,也是一種爬上山頂的感覺。

富春山館按照中國傳統的山水序列,在建築本身的整體構築中呈現了近山、次山、遠山瀠洄呼應的構築法則。

土生土長

穿梭於山水

富春山館的入口處,連接著曲折的回廊,圍欄由深黃色的竹子打造,樓閣矗立在水邊,屋頂呈現出蜿蜒的弧度,和遠處青山融合在一起,岸邊水草豐盈,迎風飄蕩,恍然間像是進入了某個遠避世俗的山中村落。

穿過以毛竹為材質拗成的長廊,步入公望美術館的第一刻,你會看到一堵美麗的牆,青灰色的牆面上,不經意的右上角,有一片用紅色老瓦拚成的雲朵圖案。

就地取材的石塊、沙子,從老屋拆下來的半磚片瓦,構成建築的外立面。

館內層層疊疊的山勢布局

傳承歷史

文化致遠

展覽是主角,建築是舞台。富春山館推出的一系列展覽大部分也與富陽相關。

博物館分7個單元展覽,要講述富陽獨特的歷史。

王澍說,當你走進這個館,就會有一種在“山中”的感覺,之後再慢慢體會如何“橫看成嶺”,又如何“側看成峰"。

遠眺山館,屋脊綿延,似唱和遠山;群牆暈染,猶天地倒影。

文章來源:網絡綜合

EN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