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開年最高分,《破冰行動》是下一個《人民的名義》?

2013年12月29日凌晨,三千多名警察深夜集結,對廣東省製販冰毒的“堡壘村”——博社村實施了大清剿。

這次“雷霆行動”共打掉特大製販毒團夥18個、抓捕182人,搗毀製毒工場77個,繳獲冰毒2925公斤、製毒原料23噸。

由於涉案群體之大,動用警力之多,震懾效果之強,這場特大緝毒案曾轟動全國。

如今,時隔五年,這一題材終於被搬上熒屏,就是5月7日播出的《破冰行動》。

劇集在5月7日首播當日就收獲了1.35%的收視率,播出十餘天仍位居多個平台的全網熱度榜首位,豆瓣評分也達到了8.4分,成為開年評分最高的國產劇集,被不少網友比作掃毒版《人民的名義》。

《破冰行動》因何成為爆款?

這部由央視和愛奇藝聯合製作和播出的劇集又為警察題材影視劇開發提供了哪些新思路?

“掃毒版狼人殺”

《破冰行動》的導演傅東育在接受採訪時曾說,“這是一部不可以用倍速觀看的電視劇。

的確,不同於一般劇集,《破冰行動》對觀眾要求很高。僅用開頭的寥寥幾集,導演就交代出了十餘位主要人物,警察、毒販、市政府、海外勢力,多方互相角力,編織出了一張巨大的關係網。

在敘事手法上也頻繁使用多線敘事,穿插倒敘、插敘,非常考驗觀眾的腦力和集中力。燒腦和懸疑也是劇集初期收獲好評的主要原因。

有網友還形象地將《破冰行動》的劇情比作一場緝毒版“狼人殺”,不同人物有不同身份,通過幾回合明槍暗戰,相互摸索著底牌。“破冰行動狼人殺”的話題在微博上閱讀量也達到了1.3億次。

由於改編自真實案件,在大結局相對明了的前提下,編劇和導演選擇在警察系統內的臥底上製造懸念。彈幕和評論區不少觀眾反映,警察陣營內除了男主角李飛之外,人人看起來都有可能是“壞人”,正邪莫辯,懸念迭生。

導演和編劇也屢次提到希望增強《破冰行動》的“類型化”特質,使其成為“類型化作品的標杆”。

為此,《破冰》在故事結構和敘事節奏上更多地參考了美劇的模式,在符合主流價值觀的主題之外,加入了大量懸疑、動作等類型化元素,讓劇集更加“好看”,也更符合網絡觀眾對於快節奏,強懸疑的需求。

然而,必須指出的是,在備受好評的前六集之後,《破冰行動》的後續集數評分有所下滑。不少觀眾反映,“十多集了還在講同一件事”,倒敘插敘過多,劇情推進不足。

與美劇主打的短小精悍的季播模式不同,中國觀眾更適應四五十集的長篇幅劇集。如何在這樣的長篇幅中,把握故事節奏,不斷給觀眾製造“新刺激”,這是創作者還要繼續摸索的課題。

現實與人性

《破冰行動》每集片頭都會出現十個大字“本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似乎奠定了劇集整體的基調。

“真實感”也成了觀眾評論的焦點。這份“真實感”首先在畫面風格上得到體現,在習慣了磨皮、美顏的當下,《破冰行動》裡真實到毛孔和痘印都能看得清清楚楚的畫面像一股清流,既讓觀眾看到了有血有肉的演員面孔,也更符合男人戲的陽剛之氣。

故事上的“真實”則體現在對人物的塑造和對人性討論的深度上。

正面陣營裡的緝毒警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黃景瑜飾演的李飛從小失去了父母,所以對戰友情格外珍視;隊長蔡永強為了保護家人,被迫將家人和孩子送到外省生活讀書;局長馬雲波的妻子則為保護他中槍,要承受終身的病痛折磨。

劇集還在細節處折射出緝毒警察的生活現實,比如毒販在審訊中公然嘲諷警察每月工資僅有不到三千元;馬局長也無奈地感歎緝毒警的工作工資微薄,卻要長期加班加點,面臨生命的危險,還要抵抗巨大的物質誘惑。

《破冰行動》裡的警察形象不是架空的,更不是“偉光正”的,而是一個又一個活生生的接地氣的人。這也讓他們的奉獻與犧牲更有直擊人心的力量。

《破冰》對於反面人物的處理也很耐人尋味。

現實中的“第一毒村”博社村之所以被稱為“堡壘村”,不僅由於錯綜複雜的地形,更是因為博社村的製毒販毒產業是以血緣關係和宗族勢力為支撐的,因而才牢不可破。

王勁松在戲中飾演的林耀東正是宗族的組長,也是製毒團夥的頭目。

與其他影視劇中刻畫的大毒梟完全不同,林耀東走上販毒道路不僅為了物質誘惑,更是出於對中國傳統“光宗耀祖”觀念的“信仰”。

劇中描繪的塔寨村像一個與世隔絕又等級森嚴的王國,林耀東就是“國王”,他為全村帶來了“老有所養,幼有所育”的富裕幻象,卻也用森嚴的族規控制著族人的精神。

導演傅東育曾說林耀東像《教父》裡阿爾·帕西諾飾演的角色,但其實林耀東的形象很難在國外的影視劇中找到參考,因為他的形象和行為背後的動機都是相當“中國式”的,極具中國本土化特徵的。

正如導演所說,《破冰行動》不僅僅是警匪緝毒戲,劇集探討的是人們走上這條不歸路背後的心理和社會動因。

警察題材因為觸及社會現實的力度和拷問人性的深度,原本應是現實題材影視作品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由於之前的創作者走過彎路,拋棄了現實而片面追求暴力刺激,曾讓這一題材長期告別“黃金檔”的舞台。

然而,從早年的《湄公河大案》《刑警隊長》再到如今的《破冰行動》,都可以看作一種良性的回歸。

在現實題材成為大風向的當下,刑偵劇創作無論是案件還是人物,都不能脫離中國現實的土壤,更不能捨棄人性拷問的深度。

涉案劇發展新趨勢

上世紀90年代後期到2004年,可以說是中國“涉案劇”的黃金時代。2003年至2004年,國產涉案劇比例曾一度佔全年劇集總量的30%。

那段時間,熒屏上湧現了一大批如《12·1槍殺大案》《紅色康乃馨》《玉觀音》《重案六組》《警察局長》等膾炙人口的涉案劇集、它們不少改編自真實案件,也因為扣人心弦的懸疑劇情和血脈噴張的動作場面備受觀眾青睞。

然而,隨著涉案劇的井噴,一批跟風而上的作品也逐漸暴露出片面追求血腥暴力,過度展現犯罪過程,價值觀混亂等問題,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重視,涉案題材開始受到管理和調控。

2004年之後,涉案劇製作和播出的數量大幅減少,也難以在“黃金檔”擁有一席之地。

直到2014年,由湄公河“10.5”案件改編的《湄公河大案》登陸央視黃金檔,涉案劇才真正開始了“破冰”之旅。

與此同時,隨著視頻網站的發展,涉案和刑偵題材的劇集也在網絡平台迎來了“第二春”。

《暗黑者》《法醫秦明》《無證之罪》《白夜追凶》等接連成為爆款,全網播放量動輒達到幾十億大關。

這批懸疑、涉案題材的網劇多改編自網絡小說,主打懸疑燒腦,重口味等元素,同時借鑒海外劇集的模式,強調快節奏、電影感。充分迎合網絡閱聽人的需求和口味,是這批涉案網劇能夠大爆的重要原因。

去年10月,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文藝節目管理的通知》,要求堅決遏製追星炒星、泛娛樂化等不良傾向,堅持同一標準、同一尺度,堅決打擊收視率(點擊率)造假行為。

隨著“台網同標”的逐步實現,對於網劇而言,通過打“擦邊球”博得播放量的策略並不可取,台網從製作到播出的深度合作將成為大趨勢。

這一次的《破冰行動》就可以看作典型案例。

《破冰行動》由中央電視台、愛奇藝聯合出品,在製作上也得到了警察部宣傳局、警察部禁毒局、廣東省警察廳等相關部門的協助,以保證真實性。

同時,在播出上,《破冰行動》不僅實現了“先網後台”(網絡領先電視平台3天播出),還十分創新地採用了“台網不同版”的模式。

從整體集數來看,衛視版比網絡版少了5集。從剪輯上看,網絡版採用多線敘事的結構,頻繁加入倒敘插敘,強調懸疑燒腦,而衛視版則相對傳統,故事講述循序漸進,還增添了網絡版沒有的背景介紹,以便中老年觀眾理解。

這一模式充分考慮到了細分的劇集市場下,不同平台閱聽人的差異化需求,有利於打破圈層壁壘,也為日後劇集的台網融合提供了新思路。

正如劇名所說,《破冰行動》不僅是一場聲勢浩大的緝毒行動,劇集本身對於電視劇類型化創作、現實題材的探索和台網深度合作而言,同樣也是一次有益的“破冰”。

/ MORE /

/ HOT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