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北汽新能源開盤股價下跌12.36% 遭臨時停牌

【獵雲網(微信:ilieyun)北京】9月27日報導(文/周效敬)

2018年9月27日,北汽新能源正式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借殼前鋒股份登陸資本市場,證券簡稱“北汽藍谷”(代碼600733)。

獵雲網發現,北汽藍谷開盤14.66元,開盤即下跌2.59%。後續股價繼續走低,下跌12.36%,報13.19元,遭臨時停牌。

北汽新能源的上市意味著,其肩負北汽集團轉身的使命,向前跨了一大步。

北汽集團“引領2025戰略”要求,到2025年,北汽新能源要實現“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確保新能源汽車市場份額全國第一、全球前三;北汽集團要成為“世界級的新能源汽車科技創新中心”和“世界級的新能源汽車企業”;同時要實現市場引領、技術引領與模式引領。

通過借殼前鋒股份,北汽新能源實現了上市的目標,母公司北汽集團在轉向新能源的路上又樹立一個裡程碑。而北汽集團的轉身被認為是換個賽道追趕其他車企的無奈之舉。

北汽迷茫

北汽集團年報顯示,集團2017年年末員工人數為22844人,比2016年末的25159人減少了2315人,約佔總人數的10%。

同基層相比,這幾年北汽集團高層人才的流失更為扎眼。為北汽服務了17年的北汽新技術研究院院長李峰、北汽銷售公司總經理蔡建軍、致力於自動駕駛研究的鄔學斌、抓研發的北汽股份原副總裁顧鐳、主導收購薩博部分資產的汪大總、搭建北汽研發體系的高衛民等均已離職,除了徐和誼外,北汽股份的創始高層已全部離開。

北汽集團不斷從其他車企挖人,亦不斷有員工被其他車企挖走,人才問題已經成為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的一個心結。

徐和誼多次強調,北汽自主品牌的目標是擠進國內前三。北汽自主品牌是國內主要汽車集團自主品牌中起步最晚的一個,2009年,北汽集團引進薩博技術,2013年推出第一款自主車型紳寶D70,但由於對薩博技術的吸收不足,紳寶D70的市場表現並不理想。

北汽相關財報顯示,2017年北汽自主品牌的銷售斷崖式下跌,由308.87億元減至173.86億元,同比下降43.7%,僅佔整個公司的13%。北汽自主車型的低迷,使集團在行業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巨集大的目標變得遙不可及。

徐和誼表示,從2018年7月31日起,北汽將會停止在北京地區自主傳統燃油車的生產銷售工作。根據北汽集團發展戰略,2020年,北汽集團將在北京地區停售自主品牌乘用車中的燃油車型(軍民融合和專用汽車除外);2025年,北汽集團將在全國範圍停產停售自主品牌乘用車中的燃油車型(軍民融合和專用汽車除外)。

用徐和誼的話說就是,北汽沿著老路追其他車企沒戲,要走創新的路子,北汽不玩燃油車了,要全面新能源化。而北汽押注新能源的籌碼就是北汽新能源。

押寶新能源

北汽新能源沒有辜負北汽集團和老徐的期望。

資料顯示,北汽新能源成立於2009年11月,從2014年4月交付第一輛車起開始切入純電動汽車市場。從此銷量一路開掛,2017年達10.3萬輛,成為國內首家年產銷超過10萬輛的純電動車企,並連續五年奪得中國純電動汽車市場銷量桂冠。

從北汽新能源近年來的一系列布局,可窺見其勃勃雄心。

2018年6月,北汽與麥格納簽署戰略合作協定,雙方成立合資公司,以打造高端智能純電動汽車研發與製造中心,並計劃首先投產北汽新能源高端品牌ARCFOX的相關車型。獵雲網了解到,合資公司將開展高端智能純電動車共享平台的開發及根據客戶需求進行具體車型產品的定製。

這意味著,北汽與麥格納要打造一個專門的高端汽車代工平台,該平台承擔著北汽集團轉型高端品牌的重任。

北汽與麥格納的牽手給加入的新創車企吃了定心丸。奇點汽車CEO沈海寅表示,北汽未來會將代工作為集團的一個戰略去拓展,北汽頂層的設計比較長遠,奇點汽車與北汽的合作會更加穩定。

2018年北京車展,北汽新能源正式發布達爾文系統。這一整車人工智能系統具備“解放人、愉悅人、自成長”的特點,成為多家合夥伴開放共享的系統,這也意味著北汽由造車企業向軟硬體共同發展的高科技平台服務公司轉型。

7月5日,北汽新能源在北京藍谷基地正式啟動車電價值分離商業模式,將車電價值分離這一共享經濟模式正式向私人市場推廣。北汽新能源大力推動換電模式,其目的並非僅僅是“保衛藍天”,更多是為了掌控動力電池運營的主動權。

為發展換電模式,北汽新能源於2017年11月發布了“擎天柱計劃”,該計劃分為三個階段實施,將聯合各方合作推動分布式光儲換電站,並在2022年內投資100億元人民幣,在全國範圍內建成3000座光儲換電站,累計投放換電車輛50萬台。

通過換電和電池再利用技術,北汽新能源將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換電站、光伏發電進行深度融合,以打造綠色出行生態。

然而,北汽新能源推廣的換電模式有人並不看好。

“換電模式問題太多,環評、安全檢查都要通過,北京城區寸土寸金,建換電站成本太高,對於用戶來說並不劃算”,在北京專門從事房地產土地開拓的韓先生告訴獵雲網,“實際上,這是北汽之前放棄的一個模式,北汽的計程車司機一提到換電就罵街,換電模式就是上市融資的一個噱頭。”

北汽新能源副總經理、行銷公司總經理李一秀透露,聯合戰略合作夥伴奧動新能源,北汽新能源已經在北京鋪設100座換電站,目前已開放運營34座,預計2018年底將再開放運營24座,其中城區39座,平均服務半徑將達到2.78公里,2019年上半年前將全部開放已建成的100座換電站。

換電模式是否就是一個“噱頭”,還要在北汽新能源上市之後繼續對其觀察。

此外,在充電樁建設方面,北汽新能源目前自建公共充電樁10991個,自建私人充電樁29142個,在整車廠中建樁數比較領先。

可見,北汽集團在新能源領域下了一盤大棋,北汽新能源被寄予厚望。

掛牌後挑戰仍存

北汽新能源風光無限的背後,也暴露出越來越多的問題,借殼上市也只是解決這些問題的其中一個“藥方”,掛牌之後挑戰仍存。

北汽新能源走到國內純電動車銷售領頭羊的位置,除了得益於準確的產品定位之外,國家的補貼政策亦功不可沒。隨著政策收緊,北汽新能源逐漸失去補貼依靠,開始痛苦的適應過程。

國家工信部公布的《2017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清算審核車輛資訊表》顯示,北汽新能源2017年共申報37464輛純電動汽車,除去未接入國家監督平台和續駛裡程不足的車輛之外,共獲得國家約14.04億元人民幣補貼。

而北汽新能源兩年一期財務報表顯示,2015年、2016年、2017年1-10月的淨利潤分別為-1.8億元人民幣、1.08億元人民幣和0.39億元人民幣。拋開國家巨額補貼,北汽新能源的業績不容樂觀。

2017年,北汽新能源制定的銷售目標為17萬輛,後來因市場形勢嚴峻,下調至10萬輛才勉強完成目標。2018年,北汽新能源的銷售目標為15萬輛,而上半年全系車型銷售僅5.4萬輛,下半年北汽新能源面臨著衝刺業績的壓力。

關於品牌定位,北汽新能源總經理鄭剛曾表示,北汽新能源不想做中國的“特斯拉”,要做是中國的“福特”,北汽新能源看中的是大眾市場,核心是產品的高市場佔有率。這一定位已經滲透到北汽新能源的骨子裡,公司產品長期以來由低端的EC系列扛大梁,EU系列、EV系列、EX系列銷量並不理想,品牌轉型之路依然漫長。

2018年,與北汽新能源主力車型定位相近的新特DEV 1和清行400已經上市,而且訂單非常可觀,新創車企摩拳擦掌,對北汽新能源的市場蛋糕虎視眈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