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住這樣的房子人更長壽,最佳居室6個標準,你家達到了幾個?

住在什麼樣房子裡對健康會更好,你首先會想到什麼?

適宜的溫度、柔和的燈光、乾燥的環境、充足的日照,或者是……?

其實,住的房子和長壽是有著非常大關係的,你信嗎?

研究發現,讓人舒適的居住環境不僅可以讓人快樂,而且還可以預防疾病,讓體魄變得更強健;而長期在亂七八糟的住房環境中,則更容易造成(多種)疾病,甚至癌。

那麼,住什麼樣的房子,人更長壽?最佳的居室環境應該是什麼樣的?

世界衛生組織,其實有公布過:健康居室的量化標準,有以下6個

居室

一、居室溫度:21-23℃

研究發現,恆定的室溫對健康有重要的意義;根據生理學環境衛生學要求,人體最適宜的溫度在21-23℃之間 ,居室內溫度也應該常年保持在這個區間,為最好。

室內溫度過高,人體就開始從外界吸收熱量,會有熱的感覺,汗腺就開始啟動,通過出汗散發體內熱量,會出現心跳加快、血液循環加速、頭昏腦脹、疲勞等不適的感覺。

室內溫度過低,則會使人體代謝功能下降,脈搏、呼吸減慢,呼吸道黏膜的抵抗力減弱,容易誘發呼吸道疾病。

21-23℃也是最佳睡眠溫度,24℃以上時,睡眠會變淺,身體動作和醒轉次數(醒來和翻身的次數)會增多,而溫度在18℃以下時,也不容易讓人進入深睡眠。

居室

二、居室濕度:40%-70%

人體對生存環境的濕度有很高的要求,居室內相對濕度保持在40-70%最好(冬季最好不低於50%,夏季不大於70%),這個濕度範圍內空氣中的細菌壽命最短,人體皮膚會感到舒適,呼吸均勻正常。

如果濕度過大,極易導致:

1、衣服皮革受潮發霉;

2、糧食藥品煙草變質;

3、電器及精密儀器受潮受損;

4、牆壁地板出現水漬,導致文件,裝飾及收藏品受潮發霉;

5、春季細菌滋生,易誘發呼吸道疾病、風濕病;夏季人體散熱困難,增加中暑的機會;冬季會加速熱的傳導,使人倍覺寒冷。

居室二氧化碳量

三、居室二氧化碳量:低於1000PPM

室內二氧化碳超標被稱為是「不可見」的室內健康殺手,室內二氧化碳低於1000PPM為最好,這種環境空氣才能清新,呼吸才會順暢。

室內二氧化碳在1000~2000ppm時,人會感覺空氣混濁,並開始覺得昏昏欲睡;達到2000~5000ppm時,人會感覺頭痛、嗜睡、獃滯、注意力無法集中、心跳加速、輕度噁心;二氧化碳含量達到5000以上時,可能會導致嚴重缺氧,造成永久性腦損傷、昏迷,甚至死亡。

每天都要堅持開窗換氣半小時(14時~15時是最佳換氣時間);再種上一些室內綠植(10平方米左右,1.5米高的植物最合適。),幫助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

室內綠植

四、居室懸浮顆粒物:低於0.15mg/平方

煙霧汙染和裝修汙染影響居室的空氣質量,直接影響人們的健康。室內懸浮粉塵日均濃度要低於0.15mg/平方米,這樣人長期呆在裡面才不會對健康有影響。

室內可吸入顆粒物與通風方式、人口多少以及衛生條件等有關係;因此,每日最好要通風,人多的時候不要在室內呆的過長。

五、居室雜訊量:小於50分貝

雜訊超標最易損害三大系統:聽力、神經和心血管;居室雜訊建議要小於50分貝,為最佳。

如何防止和減輕雜訊汙染:裝修房子時,儘可能採用吸聲隔音材料;地面布置地毯,減輕行走和小孩玩鬧時的聲響;在冰箱、洗衣機等與地面接觸的部位安裝墊片;室內不要進行大聲吵鬧、喧嘩、K歌等人為地製造各種雜訊汙染源。

居室燈光

六、居室光照度:

1 、燈光亮度:60%~80%

大部分家庭在挑選和使用燈具時,隻關注外觀、節能性和功率大小,往往忽視了燈具的照度、色溫大小等關乎健康照明環境的標準。

一般來說,客廳、書房、餐廳等空間的亮度要比臥室、廚房等空間強些,這樣比較符合人體作息規律。室內光線應盡量保持柔和、均勻、無炫目和陰影。可調光源的亮度最好控制在60%~80%,最大亮度別超過90%。

顏色上應該避免五顏六色彩燈,客廳、書房、廚房中,起主要照明作用的大燈最好選擇白光的燈(白熾燈)而不是日光燈(紫外線和藍光會對皮膚及視網膜造成傷害);臥室、衛生間、陽台可用黃光的暖色光源。

室內日照

2、日照:每天至少2小時

陽光是生命的必要條件,《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範》中也規定:大城市住宅日照標準為大寒日≥2小時,冬至日≥1小時,老年人居住的建築中,冬至日日照不應低於2小時。

居室採光好壞,與人的心理和生理的影響都很大,特別是老人和孩子。兒童發育時,陽光中的紫外線能幫助他們身體裡合成鈣,讓他們更好的發育;而老人多曬曬太陽,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預防骨質疏鬆症。

如果某些房間因朝向問題過於陰暗,可通過運用顏色來改善一下,比如,像客廳或臥室等經常活動的區域,建議可把牆面刷為淺藍色或薄荷綠等明快的亮色調,這樣可讓房間變得開放,明亮。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