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不愧是去年最生猛的“年度奇情大片”

今天在正文開始前,先給小夥伴們一個高能預警。

因為接下來要講的這部電影,特、別、生、猛——《刺心》。

這部電影入圍了去年的坎城電影節,但說它生猛,並不是因為獎項。

首先,影片的視聽風格極為強烈。

迷幻的電子樂和複古的霓虹燈美學交相輝映,滿屏的美好肉體更是使其堪稱“年度賞色大片”。

這種鮮豔明亮的視覺風格,很容易讓人想到那部講述時尚圈“吃人”現象的驚悚片《霓虹惡魔》。

但要論故事情節,比起《霓虹惡魔》,本片的尺度有過之而無不及。

《霓虹惡魔》

故事發生在70年代的法國巴黎。

影片一開場,就給我們展現了一場突如其來的謀殺。

在燈紅酒綠的夜店中,一名基友小哥正在四處尋歡。他看上了一個神秘的面罩男,隨後便將其帶回家中,準備做點愛做的事。

然而誰知,等待他的卻並不是生命的大和諧。

面罩男忽然從身後變出一把匕首,二話不說就將他殘忍殺害。

一時間血濺當場,窗外還飛來了一隻神秘的黑鳥。

但緊接著鏡頭一轉,影片的女主安妮登場了。

安妮是一名同性小片片的製片人,最近剛被女友給甩了。

儘管她拚命挽留,女友還是選擇棄她而去。

更坑爹的是,女友還是她的剪輯師。

兩人每天工作時低頭不見抬頭見,這更加深了安妮的痛苦。

但她沒有就此消沉,而是決定化悲痛為力量,拍出一部驚豔的新片,贏回女友的心。

為此,她開始重新物色演員。

先在工地上挖到一個眉清目秀的搬磚小哥,以高薪吸引他“入行”;

又在酒吧發掘了一個雌雄莫辨的女裝大佬,對方欣然接受她的邀約。

但誰知人剛湊齊,警察就找上了門來。

他們告訴安妮,一名和她合作多次的演員,最近被人殘忍殺害。

沒錯,警察所說的受害者,也就是影片開頭那個被面罩男殺死的基友小哥。

因為凶手仍在逍遙法外,所以警察才找到安妮,協助調查。

然而,一通詢問下來,警察沒得到什麽線索,安妮反而得到了創作靈感——她轉頭就以自己受審的經歷為素材,拍攝了一段激情四射的小片片。

但事情到這兒還沒完,因為那個面罩男是個連環殺手,而且他似乎盯上了安妮。

沒過多久,又有一名為安妮工作的演員被他殺害。

在凶案現場,也同樣出現了那隻神秘的黑鳥。

然而,即使面對兩起凶殺,安妮也沒感到害怕,反而越加靈感爆棚。

她隨之將現實中發生的悲劇,通通編入了自己的新片劇情中。

而影片也自此開啟了“戲中戲”般的迷幻模式。

比如,在現實中一有演員遇害,安妮的小片片裡就會出現謀殺劇情;

現實中,凶手的作案手法凶殘,還專門對小片片演員下手,看起來像在搞什麽邪教儀式。

於是,安妮的新片裡,也加入了宗教元素。

安妮是越拍越嗨,面罩男也絲毫沒有停手的意思。

沒過多久,他又殺死了一名剛被安妮招致麾下的演員。

眼見凶案接二連三,警察直接叫停了安妮的工作。

閑下來的安妮,只好也開始追查凶案背後的真相。

她得知,在案發現場,每次都會找到同一種黑鳥的羽毛。

這條線索不被警方重視,但卻引起了安妮的好奇。

她帶著羽毛找到了當地的鳥類學家。

一問才發現,這種黑鳥大有來頭——它們來自一片專門收容垂死者的森林。

在傳說中,這種黑鳥具有神奇的能力,能夠帶走死亡、拯救臨死的人。

而且它們非常少見,上一次被人見到,還是在18世紀。

聽完這席話,安妮立馬驅車前往那片森林。

但在那裡,她沒有見到黑鳥,只見到了一個在墳墓前流連的神秘女人。

這個女人的兒子,在多年前的一場火災中喪生,屍體始終沒被找到。

後來,人們將他的遺物下葬在了林中。

但女人始終不相信兒子死了,日複一日地到墓地上看望。

剛開始的時候,人們以為她只是悲傷過度。

但到了後來,就漸漸把她當作“瘋子”看待。

安妮覺得這個故事背後還有蹊蹺,便找來陳年報紙,挖掘火災背後的隱情。

就在她查看資料時,一個神奇的鏡頭出現了——照片上那名去世青年的臉,漸漸變成了面罩男殺人狂的樣子。

沒錯,影片在這裡就為觀眾揭曉了謎底。

與此同時,還通過黑白片閃回的模式,告訴了我們面罩男的殺人動機。

原來,面罩男在年少時,曾喜歡過一個鎮上的男孩。

但他的父親無法接受他的取向。

一次,兩人在林中小屋幽會,被父親逮了個正著。

怒急攻心的父親,當場拿刀砍傷兩人,接著放了把火將他們活活燒死。

但他沒想到的是,兒子在臨終前見到了神秘的黑鳥,奇跡般地活了下來。

然而,因為受到一連串的重創,重生後的他變成了反社會殺人魔,腦中唯一的記憶,就是父親對同性戀的仇恨。

在弄清真相後,安娜決定將這個故事也融入到自己的新片裡。

但她萬萬沒想到,等她再次得以開工時,面罩男竟然直接殺到了片場!

這一次,他不僅趁熄燈的片刻,殺死了一名演員——

而且還在慌忙之中,失手殺掉了安妮的前女友。

而安妮之所以費盡心思拍新片,就是為了贏回女友的心啊……

於是在悲痛之中,安妮修改了影片的結局。

她沒有讓一切像現實中一樣,變成徹底的悲劇,而是讓片中的父親接受了自己的兒子。

但故事到這兒,並沒有結束。

因為在影片首映的現場,窮追不捨的面罩男又出現了。

他本打算繼續行凶,但安妮當眾揭露了他的身份,現場觀眾群起攻之,面罩男最終因為寡不敵眾,當場斃命。

可以說,這部影片的劇情本身透著一絲超現實的怪誕。

它不僅網羅了同性、奇情、謀殺、SM等各種吸睛的元素,而且還將戲劇矛盾進行了極端化的處理。

比如說,現實中不能接受子女出櫃的家長不少,但能像面罩男父親那樣行為過激的,應該不多。

因此,也就不難理解有人在看完影片後,指責其情節有強扭之嫌,“過分誇張”。

但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強大的攝影和配樂足夠支撐它刻意營造的那份誇張,兩者結合起來,甚至形成了一種詭異的形式美感。

片中的配樂由法國著名電子樂隊M83製作,樂隊主腦正是導演的弟弟,兩人此前就經常合作。

而這次,為了迎合特殊的故事題材,樂隊以70年代的小片片配樂為藍本進行創作,為影片附上了一層迷幻而挑逗的色彩。

而從攝影上來看,除了前面就提到過的“霓虹燈美學”之外,導演還經常使用紅藍兩種顏色切分畫面,製造出強烈的視覺衝擊。

這種影像風格,很容易讓人想到著名的意大利驚悚片《陰風陣陣》。

《陰風陣陣》,1977年

事實上,不僅影像風格,導演在採訪中就承認過,自己從意大利和美國的老派驚悚片中,汲取了不少靈感。

這在一定程度上,就使他形成了不太追求劇情的嚴謹流暢,而是善於利用花哨的鏡頭、驚悚的氛圍、情欲與暴力相互交融的場景來調動觀眾情緒的個人風格。

因此不難想象,這部影片的評論兩極分化嚴重——

喜歡的人醉心於其營造出的複古夢幻感,無感的人則認為它是典型的“形式大過內容”。

不過話說回來,影片雖然賣相花哨,內涵卻並不晦澀,表達的仍然是邊緣群體對於獲得理解與接受的訴求。它用一個極端戲劇化的悲劇來向人們講述——暴力並不能化解恐懼、消滅異類,而只會結出仇恨的惡果。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