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怎樣的劇本,才能打動挑剔的王思聰?

文丨稻草人七七

在過去的一年中,王思聰創辦的香蕉影業活力四射,“新導演掘地計劃”振臂一呼便引來812位青年報名參賽,著名電影人黃建新、劉偉強、焦雄屏等悉數出席掘地計劃頒獎典禮,為16名脫穎而出的新導演頒獎。隨後香蕉影業又舉辦了導演精英班,先後邀請了包括謝飛、陳可辛、黃建新、鮑德熹、焦雄屏、馬楚成、馬偉豪在內的諸多前輩來為這些新導演授業解惑。

在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的“香蕉之夜”上,萬達、華誼、華納、新麗等電影巨頭齊聚一堂,來共同見證香蕉影業面向行業的初次亮相。在活動現場,香蕉影業宣布啟動“新編劇圓夢計劃”,大力扶持青年電影編劇,著名編劇陳文強、束煥、周智勇、袁媛也前來助陣,表達了對該項計劃的肯定與期許。

香蕉影業為何推出“新編劇圓夢計劃”?與其他扶青項目相比,圓夢計劃有哪些優勢?又是怎樣的劇本能夠在圓夢計劃中嶄露頭角,打動挑剔的王思聰?

新人編劇道阻且長

實力派香蕉影業為新人新作保駕護航

近兩年,電影行業喜報頻傳,繼去年全國電影總票房斬獲559億後,今年前8個月的電影總票房又達455億,再次突破歷史創新高。不過,在我們為總票房收入的增長而慶賀之時,不能忘記國產院線電影的原創力依然貧弱,雖有《紅海行動》《唐人街探案》《我不是藥神》等原創爆款的誕生,但總體上的情形仍不容樂觀,大量平庸甚至是不及格的影片,正在讓審美水準漸漸提升的觀眾失去耐心。

原創力貧弱的背後,是創作人才的匱乏。行業中的許多有識之士早已認識到了這一點,於是在近些年中,各類青年導演扶持計劃猶如雨後春筍般湧現,雖然最終的成效千差萬別,但總算是在行業中點起了星星之火,即便尚無燎原之勢,也可為青年導演們送去溫暖與希望。

與導演們在各類扶青項目面前“挑花眼”的局面比起來,電影編劇的身影則落寞得多——針對電影編劇的扶青項目相對稀缺,扶持力度也多有不足,很多時候編劇們即便是入了圍獲了獎,自己的劇本還是得擺在案頭,難以走向銀幕;又或是能夠憑借獎項的影響力,得以參與一些院線電影的創作,也多半是需要在各方聲音的支配下充當有技術的碼字機,事後還難能在銀幕上看到自己的名字。

新人編劇自己難出頭,就不得不投在已經有所成就、手握較多資源的編劇門下,與其門下的小團隊並肩作戰,最後為形勢所迫看淡署名,在編劇費中分得一小部分來維持生活,苦盼來日能自立門戶。然而能通過這種方式在短期內名聲鵲起的人只是少數,大多數編劇的奮鬥歲月都是充滿坎坷與重壓的:沒有固定的收入和社保,簽好合約的劇本也可能易主或夭折,創作時間被不靠譜的會議佔去多半,每每熬夜趕工透支身體,交稿後還未來得及休整,就又要隨著資方的朝令夕改反覆調整劇本…

一方面是片方在抱怨編劇人才供不應求,另一方面是新人編劇正在苦盼良機,如此吊詭的局面,不得不說是行業壁壘所致。沒有機會推出院線代表作的編劇,總是難以得到資方信任,陷入越沒機遇便越沒機遇的死循環。而一些經驗豐富的編劇,終日被約稿人踏破門檻,因接連趕工而無暇深入思考與精雕細刻,甚至不能保證原創性,導致侵權事件在業內此起彼伏。

一向對電影充滿了熱愛的王思聰,自然會關注到編劇們的生存之痛以及種種行業亂象所帶來的弊病。他曾明確表態,稱願為電影行業的長遠發展考慮,來做扶青項目不為盈利,而是想為整個行業的基礎建設貢獻力量,“我們做很多事情的效果都不是立竿見影的,甚至不少都是在賠錢做,但我們一定要做,因為這是在給未來打基礎。我一定要拿作品說話、拿最終效果說話。”

顯而易見的是,若想提升電影的水準,就一定要注重劇本的品質;若要夯實整個行業的基礎建設,就一定要聚焦比導演人才更緊缺的編劇人才。所以,敢想敢乾的香蕉影業在“新導演掘地計劃”收官以後,又發起了力度空前的“新編劇圓夢計劃”。

這項“新編劇圓夢計劃”可說是一個彌足珍貴的扶青項目,這樣說不僅是因它獎賞豐厚,6位入圍編劇不僅能夠分享630萬的巨額獎金,還能得到知名劇作家的親自指點;更是因它有實力、有願望投拍入圍劇本,將獲獎劇作搬上銀幕。香蕉影業雖然是成立於2017年的一家新公司,但它作為王思聰香蕉計劃旗下的第四大板塊,其財力之雄厚和實力之強大不言而喻,不僅能夠保障扶青計劃的如約履行,後續的影片製作與發行等,也都鮮有後顧之憂。這樣力度空前的扶青計劃的推出,堪稱是青年電影編劇的福音。

尋找有趣的年輕心髒

王思聰的選片標準很不一樣

年輕人是影院消費的主力軍,得年輕人者得天下。當下中國的年輕觀眾,是看著世界各地的優秀影片成長起來的,想要吸引他們的眼球,本就不是一件容易之事,再加之網絡文學、B站影片、日漫等文藝作品的長期滋養,更使得他們的審美有別於上一代人,創作者需有一顆有趣的年輕心髒,才能獲得青年觀眾的青睞。

而王思聰創辦的香蕉影業正是一個洋溢著青春朝氣的影業,公司運營團隊的平均年齡只有26歲,年輕的他們以“正能量、年輕向、反套路、有個性、有意思”為風格定位,致力於生產年輕人喜歡的影視內容,在行業中打出獨屬於自己的標簽。由香蕉影業發起的“新編劇圓夢計劃”,自然也是這一指導思想下的項目。

雖然“新編劇圓夢計劃”不向藝術片或嚴肅電影伸出援手,但香蕉影業的扶青計劃同樣有著自己的電影情懷。香蕉影業執行總裁韋翔東曾言,“我們中國電影要和世界電影抗衡,和好萊塢電影抗衡,核心就是要比拚創作類型片的實力,所以我們就是要發掘商業類型片導演。” 的確,藝術片也只是一個“分類”,而不是“頭銜”,商業片是市場的主體,將商業片的劇作品質提上來,不讓國際大片獨攬銀幕,令年輕人對中國原創商業片恢復信心,把他們從國際大片、外國劇集與其他娛樂形式那裡爭奪回來,也是中國電影人的當務之急。

商業類型片雖有著源遠流長的創作程式與技巧,但也需要以創新和創意來打破年輕人對國產電影的審美疲勞。縱觀去年“新導演掘地計劃”所推出的16部短片,不乏奇思妙想之作,本次的“新編劇圓夢計劃”在選拔方面做出了“少而精”的調整,堪稱是一個明智之舉。期待香蕉影業此次能夠集中力量,早日扶持新編劇推出院線長片,在英雄不問出處、網羅奇思妙想的方針之下,為中國原創商業片找到新一代的引領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