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內經》教你治胃下垂和萎縮性胃炎 —— 「治痿者獨取陽明」

大家好,我是中醫劉醫生

導讀: 胃下垂、慢性萎縮性胃炎,也可以用「治痿者獨取陽明」的理論進行治療。今天給大家講講調理經驗!

痿證是指四肢、肌肉枯萎,筋脈弛緩,疲軟不用的一類病證。

《素問·痿論》是討論痿證的專篇。篇首即提出「五臟使人痿」。蓋五臟對人體皮毛、肌肉、筋膜、骨髓等組織各有所主。

五臟氣熱,則導致各種痿證。如「脾氣熱,則胃乾而渴,肌肉不仁,發為肉痿」。

對痿證的治療,經文指出,「治痿者獨取陽明也……陽明者,五臟六腑之海。」

張介賓注雲:「陽明,胃脈也。主納水谷,化氣血以滋養表裡,故為五臟六腑之海。

1

朱某,女,54歲。

患者有胃病史10餘年。3年前鋇餐攝片診斷為胃下垂

近1年來胃脘脹痛,咀嚼乏力,厭食,每餐僅進1碗稀粥或少量爛面。晚上泛吐清水,大便溏泄,每天2~5次。體重不足40kg。

今年1月胃鏡檢查診斷為「萎縮性胃炎」,中西醫治療均未見效果,特來求治。

見患者面色不華,形體奇瘦,精神疲憊,皮膚乾燥,肌肉萎縮,聲音不揚。主訴惡寒甚,四肢麻冷,下肢為甚,行動乏力,懶於動作,嗜睡床第,口腔內兩側面頰黏膜乾澀難忍。

脈象沉細,舌淡紅,舌質瘦癟少津。

病狀所示:患者氣血陰陽俱虧,津液枯槁,皮、肉、脈、筋、膜、骨等均呈現痿象。經雲:「大經空虛,發為肌痹,傳為脈痿。」

現胃腑有萎縮性炎症,胃液分泌極度不足,毫無食慾;進食甚少,長期腹瀉,消化吸收功能甚差;不能充實生化氣血之營養。

其關鍵問題在消化道。應遵從「治痿者獨取陽明」之治療原則,首先治療手足陽明經胃腸與脾臟。

溫脾陽,益氣養陰,以助胃氣。

處方:炙黃芪、黨參、炒白朮、桂枝、炒白芍、炙甘草、淡乾薑、淡附片、雲茯苓、烏梅、山楂、綠萼梅、飴糖、大棗。

方中取黃芪建中湯、理中湯,溫養胃腑,滋液生津;加淡附片補陽暖中,益氣健脾,祛寒止泄;綠萼梅、山楂、烏梅均味酸,增胃液,消食開胃;茯苓利水滲濕。

服上藥3周,胃納增,不吐清水,泄瀉減輕,脘脹四肢麻消失。舌脈同前,病情已有轉機。

此後繼上述方案,加減用藥進行調治。

兩年半後,胃脘已無不適,偶爾略見反酸,大便成形。口腔黏膜感覺良好,皮膚光潤,肌肉漸豐,行動有力,能操持家務。每餐2~3兩,體重增至50kg,脈舌正常。

胃鏡檢查為「淺表性胃炎」,乃停葯。

2

經文「治痿者獨取陽明」,原指針刺足陽明胃經之滎、輸兩穴而言,「補其滎(內庭穴),通其輸(陷谷穴),以調其虛實,和其逆順」。

今本例用於湯藥治療,亦獲良效,不治痿而痿自愈。

好了,今天的中醫知識就講到這裡,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上述此方僅供參考,如需使用請在醫師指導下進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