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Google“殺死”社交?只是換種方式複製 ins 罷了

Google 終於對旗下即時聊天軟體動手了。

12 月 7 日凌晨,Google 正式在其官方部落格中確認,將於明年三月份時正式關閉 Google 聊天應用 Allo。在此之前,用戶可以導出此前的對話歷史,未來這項服務中的部分功能將會整合至其他相關服務中。

Allo 和 Google+ 的關閉

Allo 關閉計劃事件起源於今年一月,Allo 開發團隊負責人 Anit Fulay 宣布跳槽至 Facebook,而 Google 將整支 Allo 團隊就並入了 Android Messages 團隊之中。

據悉,Google 產品副總裁 Anil Sabharwal 曾對外透露,Allo 活躍用戶數量不超過 5000 萬,這遠低於公司之前的期望水準,所以關閉 Google Allo 並不是一件稀奇事。

然而,Google 卻不止“殺死”這一款社交產品。

10 月 8 日,因其應用使用者參與度低,且有潛在的安全風險,可能會導致數十萬名的使用者資料外泄。Google 宣布將旗下社群服務應用 Google+ 於 2019 年 8 月完全關閉。而且,負責 Hangouts Meet & Chat 以及 Google Voice 的G Suite 產品經理 Scott Johnston 曾在推文中稱,環聊(Hangouts)消費者版也將在未來關閉。

這三次“關閉”行動的背後,讓 Google 旗下消費級別的社交聊天產品幾乎被“殺死”,目前僅剩下了簡訊 SMS 應用 Android Messages 幸運存活。

作為以技術起家的 Google 公司,這幾次關閉無疑是一場重要“災難”。畢竟,Google 做郵件應用、雲端產品、G Suite 都非常成功。但是,一款社交聊天工具,將會連接整個 Google 生態,非常重要的一環,Google 卻將其“殺死”,讓很多老用戶感到非常遺憾。

但是,Google 就這麽服輸?拱手將社交產品讓給其他公司?

其實並沒有。Google 的社交藍圖,是希望脫掉生態枷鎖,複製 Instagram 的成功。

Google 想複製 Instagram

FriendlyPix,這是 Google 在四個月前悄悄上線的一款社交軟體,主打“最友好的方式來分享你的照片”,通過分享圖片形式,讓更多好友 Follow 你。有點類似於早期的 Instagram。

登陸 Google 账號,點擊黃色的照片按鈕,拍下美圖,直接發布即可。界面分為你關注的账號資訊流,和該應用公域中的資訊流兩種,簡單、直觀,沒有連接 Google 旗下產品功能,加 Gmail 账號就可以關注,每幾周固定更新一次 App。

一手將 Allo 等聊天應用丟掉,一手培養早期的 Instagram,在這背後,是 Google 對於社交產品理念上的轉變。

Instagram 的名稱取自“即時”(英語:instant)與“電報”兩個單詞的結合。靈感來自即時成像相機,創始人凱文·斯特羅姆與麥克·克瑞格認為人與人之間的照片分享“就像用電線傳遞電報消息”,因而將兩個單詞結合成軟體名稱。

該應用在 2010 年 10 月發布,歷經了八年時間,已經成長為超過 10 億月活躍用戶的一款社交產品。它的社交邏輯是通過人、媒介進行的,沒有生態,沒有連接企業,沒有多餘的想法,連保存圖片都不存在。而 Google 或許希望通過模仿它的方式,重新定義社交。

如此成功的社交產品,它不屬於 Google 公司,而屬於它的對手 Facebook 公司。

在經歷了幾年的移動互聯網洗牌之後,美國社交產品仍沒有 Google 的席位。所以,這款社交產品,可能會成為 Google 公司的一根“社交夢”稻草,複製 Instagram 的成功訴求愈加強烈。

但是,Google 的“社交夢”會成功嗎?

我並不看好,因為,對於 Google 來說,社交業務一直是一個心病,幾次嘗試都沒有成功。

正如一位親身經歷了 Google+ 的員工所言:“Google+ 的產品本身很棒,我們只是錯過了最好的時機。Facebook 已經培養了人們的使用習慣,人們沒必要從 Facebook 遷移。”

當時如此,現在也一樣。

尾巴:我們期待下一個社交時代

最近,幾款社交類型新應用應運而起。不管是捏臉式社交 ZEPETO,還是頭條式社交飛聊,又或是電商式社交小紅書,都已經成為媒體和用戶茶余飯後談論的對象,用戶想要新的社交產品心態越來越強烈。

人們總想創造出下一個偉大的社交網絡,就如同校內人人網一樣,每個時期變換一種社交形態,影片、圖片、直播適時開發,希望取悅用戶,可惜,用戶中意的只有微信、微博等經常使用的 App。

市場上的社交應用琳琅滿目,可人們一天內使用應用的時間實在是有限的。用戶想要新的社交產品心態,但是,微信仍然無法被取代。

或許,我們正期待著下一個社交時代的到來,但在此之前,新社交遊戲已結束,沒有內容,哪有社交粘性。不管是子彈簡訊,還是飛聊,都無法打敗微信。

通向大規模社交網絡的門已經關上,但是另一扇窗已經打開了。基數小,比重再大也是小,但是基數大,比重再小也是大。以變小的形態出現,或將有意外效果。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